数学说课稿

2021-06-13说课稿

关于数学说课稿模板汇编8篇

  作为一名老师,总归要编写说课稿,借助说课稿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怎样写说课稿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数学说课稿8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数学说课稿 篇1

  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图形的放大与缩小》是八年级数学下册第四章《相似图形》的最后一节内容。在学生学习完相似图形等知识后,利用它们认知位似图形,这一节是第四章学习的综合运用,强调学生对相似概念的更深刻理解,并在此基础上建立位似图形概念。因此说这既是一节新课,也是一节复习课,理解位似图形时要用到前面所学的相似知识如相似比等,并且这节的学习也为后面的课题学习《制作视力表》打好了知识基础。

  2.教学目标:在本节的教学目标设计中,我从以下四个层次说明,第一,在识记上要求学生能认识位似图形,找出哪些图形是位似图形;第二,在理解上要求学生能从对图形的观察中得出位似图形的一般特点,自已归纳出位似图形、位似中心、位似比的定义;第三,在掌握上要求学生能作出一个图形的位似图形,并利用这种方法将一个图形放大或缩小;第四,在应用上要求学生能利用图形的相似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并在有关的学习和运用过程中发展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进一步培养学生动手操作的良好习惯。

  3.教材内容:本节课首先向学生展示一组形状相同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图片中的图形,寻找图形的特点,并由学生总结出来,由此理解本节中的位似图形、位似中心、位似比的概念。再通过做一做,让学生判断是否位似图形,根据总结出的定义找出位似中心,并动手度量,理解位似图形中的位似比。最后引导学生完成想一想中的动手任务,即作出符合条件的位似图形。教学中重点在于引导学生理解位似图形的性质,难点在于作出规定位似比的位似图形,关键是学生对位似比这个概念的理解以及如何在图中找出两个位似图形的位似比。

教法学法:

  根据八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在本节教学中主要由学生自主观察,动手操作,动脑思考并分小组进行交流讨论。教师主要任务是设置教学情景,并引导学生进行有目的地观察活动,有选择性地进行动手操作指导,部分地参与学生分组讨论和交流。课堂上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师的引导作用。

教学程序:

一、导入新知

  情景设置:一组从一个镜头放出的图片,大小不一,形状相同,按顺序排列,动画演示从放映机中放映图片的效果;在第一张图片上标出点A,在第二张图片上相应的位置标出点B,镜头标为点P,图形编号依次是①、②、③。

  教师提示:让学生连接A、B并延长,看能不能经过点P?然后在图①上换一个位置标点,再在图②上标相应点再试一次看能否经过点P?

  设计思路:为了让学生通过观察认识到这些图形首先是相似图形,特别是每个图形的对应点所在的直线都经过同一个点,为学生总结出位似的定义打下基础。另外学生在演示后自己动手再找一处类似的点,在另一张图中找它的对应点,并连接起来延长,自己实践这一过程体会位似中心的含义。在得到位似图形定义的同时,也让学生思考:如果没有画出图上的P点,怎么把它找出来?即如何确定位似图形的位似中心P点的位置。在对定义的叙述中并不强求学生能一次完整地说出来,可以在全班范围内交流各组结论,达成共识,这样对概念的理解会更深刻。

二、做一做

  这部分安排了三个图形,先让学生判断这三个图形中哪些是位似图形,哪些不是,并说明理由(根据刚才总结出的位似图形定义)从而更进一步加深对位似的理解。

  情景设置:三组图形,其中第一、三两组是位似图形,第二组不是。

  教师提示:肉眼观察图形,然后试着找一下位似图形的位似中心(也就是对应点都经过的那个点),让学生明白位似图形首先是相似图形,并求出它们的相似比来,再度量出任意一对对应点到位似中心的距离,把这个值同相似比对比。从而得到结论:位似图形上任意一对对应点到位似中心的距离之比等于位似比。

  设计思路:目的在于通过学生自己观察,动手画图、计算得出位似图形的这一性质,在这个做一做中,学生用到的知识包括几何绘图,求线段的比,相似比概念以及位似中心、位似比的概念。在这个过程中主要由学生分小组讨论交流,学生代表阐述结果。这里学生易犯的错误主要是对应点的选取,如果是多边形,可提示学生沿多边形的边依次选择点,并作好标记。

三、想一想

  回顾本章第三节中用橡皮筋放大图形的方法,即相似图形的画法。让学生复习画法,实际上这样放大后,两个图形是位似图形。然后仿照这种做法,给学生一个圆形放大,使放大后的图形与原图形的位似比分别是3和4。

  情景设置:课件演示橡皮筋放大图形的过程。

  教师提示:先认识这种做法的合理性,巩固这种放大图形的方法,进一步理解位似的概念。再让学生动手实际做一次,由学生代表来说明自己小组的做法及为什么这样做。特别是说清如何使位似比分别是3和4。

  设计思路:目的在于让学生应用所学的位似知识来完成放大图形的工作,培养学生动手操作的良好习惯。在实际操作前先由教师实物演示用橡皮筋放大图形的过程,让学生复习这一操作,再自己实践。在复习操作时让学生用所学知识说明这种操作的合理性。

四、随堂练习

  综合运用本节中学习的位似图形知识完成放大和缩小图形的任务。

  情景设置:三角形ABC,任意在三角形外取一点O,连接AO、BO、CO,取其中点D、E、F。

  教师提示:结定条件学生画出图形,连接D、E、F得到的三角形即是将原三角形缩小一半后的新三角形,请学生说明为什么是原来三角形的一半。再让学生思考如何放大原三角形,强调位似比即对应线段的比。完成后让学生说明自己做法的合理性,再次强化对位似相关概念的理解。

  设计思路:安排这组练习的目的在于利用学习的位似知识解决一个简单的实际问题:放大与缩小图形。

五、小结

  通过本节课中对位似图形的观察,学生得出位似图形的有关概念,通过做一做加深对位似中心,位似比的理解,并会求位似比,知道位似比即是位似图形上任意一对对应点到位似中心的距离之比。通过想一想复习了相似比知识,掌握放大和缩小图形的方法。最后通过练习应用位似知识来完成放大和缩小的实际操作,加深对位似知识的理解。

六、作业

  习题4.12

  第一题利用位似性质说明平行关系,综合运用位似、相似、线段的比、平行线的判定等知识,这也是本节知识的一个重要应用。

  第二题利用本节中学习的作位似图形的方法放大一个已知图形,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解决问题的能力。

  板书设计:

  见课件。

上一篇:有关数学说课稿模板汇编8篇下一篇:【必备】数学说课稿模板汇编五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