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说课稿(3)

2021-06-13说课稿

数学说课稿 篇5

  各位老师

  你们好!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浙教版七年级下册第二章第四节——旋转变换。下面,我根据我校学生的情况分七个方面对本课的设计向大家说明。

  一、 教材分析

  1、教材所处的地位和作用

  本节教材是本章第四节内容,从知识结构上讲,本节内容是在学习了三角形的全等的基础上学习的,是继轴对称变换、平移变换的又一基本图形变换,也为今后研究其他具有对称性质的图形及几何变换奠定基础,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因此它既是数学上的一个重要基础知识又是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是培养学生思维能力,树立变化观点的良好素材。它和轴对称、平移这三种变换既是本章的重点也是本章的难点。

  2、教学重点与难点

  (1)教学重点:分析研究旋转现象,抽象概括出旋转的概念,探索发现旋转的性质。

  (2)教学难点:由于旋转较前面的轴对称变换和平移变换对学生在观察图形和空间能力想象有进一步的高要求,学生对旋转变换的理解有一定的难度,因此本节范例是本节教学的难点。

  3、突破难点的关键

  (1)设置恰当情景,激发学生的探索欲望。

  (2)通过演示操作及运用类比的方法,归纳出旋转变换的性质,加深旋转变换的三要素的理解。

  二、 学生情况分析

  在学本节内容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两种变换,对图形的运动有一个初步的了解,因此对本节内容比较容易接收,但初一学生的想象比较单纯,空间想象能力较弱,对概念的理解能力不强,观察、分析、认识问题的能力也比较弱,而且旋转变换较前两种变换复杂、要求也高。所以在下面的几个环节设计中都要考虑到这一情况。

  三、 课程目标分析

  在分析初一学生的思维特点和教材的知识基础后,依据数学课程标准,确定本课时的教学目标为:

  1、通过实例认识旋转变换,经历探索,发现旋转变换的性质。

  2、经历学习活动,学会交流合作及独立探究。

  3、会按要求作出简单平面图形经旋转变换后的图形。

  4、培养学生初步掌握应用旋转变换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

  5、进一步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概括、试验等方面的能力。

  四、 教法分析

  鉴于初一学生思维的具体、直观、形象的特点,所以在概念教学中以生活实例为背景,从具体事实上抽象出旋转变换的概念。为了突破难点,选用情景探索、类比、发现的教学模式,通过直观教学加强对学生直觉的培养。在教学过程中以问题方式启发学生,以生动的实例吸引和启发学生,在整个教学中采取情景教学法。在教学手段上,充分利用电脑多媒体优化数学课堂教学。

  五、 学法指导

  根据本节课的内容特点及学生的实际水平,在学法上,我以实际问题为出发点、以学生活动为主线,引导学生采取自主探索与互相交流结合的方法,尽量让每一位学生参与研究,最终让他们在学习中学会学习。

  六、过程分析

  (一)创设情景,提出问题.

  为了使导入生动形象,使学生关注概念的实际背景,借助多媒体展示一组图片:(1)升红旗的过程;(2)飞舞的蝴蝶;(3)大风车的转动等等。通过以下几个问题:你能从这些在做各种运动的图片中找出哪些是我们学过的吗?它们各具有哪些特点?有没有跟这两种运动不一样的运动?来引入课题。实现了复习前面学过的内容,同时也让学生认识到物体除了轴对称、平移这两种运动外还有另外一种运动――旋转运动,也让学生感受到今天要学习的内容(旋转变换)来源于物体的旋转运动。又为了下面对三种变换做一个比较做好准备。

  (二)合作交流,探索问题

  旋转变换的概念是本节课的'重点之一。教学时显示日常生活中物体的旋转现象的图片,设计如下几个提问:(1)风车是怎样在转动?转动有规律吗?你能用自己的语言把风车的转动的过程描述出来吗?这些物体在转动的过程中具有哪些共同的特点?来引导学生观察、分析,在合作学习充分讨论的基础上概括得出旋转变换的有关概念(旋转变换、旋转中心、旋转角度)和旋转变换的条件:绕一个固定点,按同一方向(顺时针或逆时针),转动(指做圆周运动)同一个角度。让学生充分认识到物体旋转运动的特点:物体的各部分旋转的方向和角度都相同,到旋转中心的距离保持不变。

  本环节的意图是突出重点。通过形象、直观的动态演示,突出了运动的观点和概念的形成过程,有利于学生认清概念的本质。

  (三)应用新知,体验成功

  1、为了使学生加深对旋转变换概念的掌握和理解,充分利用教材中P53的“做一做”第1小题,并提出设问:要回答这个问题,你准备从哪方面入手?要讲清楚这个运动过程,你觉的要抓住哪些要点?学生讨论。并通过几个练习加以说明。(这几个练习题的设计的思路是:要旋转的图形只告诉你的是三要素中的其中两个要素,问这样的像能画成功吗?)用意是强调三要素是缺一不可的。

  “做一做” 1、如图,经过怎样的旋转变换,可由射线OP得到射线OQ?

  2、引导学生归纳出要叙述一个旋转变换必须写全旋转的三个要素:旋转中心、旋转方向和旋转角度。然后补充几个练习加以巩固。(学件三)

  3、并再次设问:经旋转变换所得图形和原图形的形状和大小有没有发生变化?全等吗?从而得出旋转变换的性质之一(旋转变换不改变图形的形状和大小),经旋转变换所得图形和原图形是全等的。

  这一环节设计的意图是:理解巩固概念,在理解巩固概念的同时进一步揭示概念的实质,得出性质。

  (四)讲练结合,巩固提高

  1、为了加深学生对概念的理解并能进行初步的应用,讲解例题。由师生共同分析,引导学生采取多种策略完成本题,(这个例题是本节课的难点,运用类比的方法,可以先让学生回忆三角形的平移变换做法,由此联想到本例是否也可从几个关键点着手呢?利用事先准备好的三角形模型进行旋转,给学生一个大概的位置印象。然后多媒体展示,让学生观察点旋转变换和线段的旋转变换(学件二),从中直观形象地找出作旋转变换后的像的方法。)并通过示范性板书,提高学生的作图能力和几何语言的表达能力。

  例、如图,O是外一点。以点O为旋转中心,将按

  逆时针方向旋转80°,作出旋转变换后的像。

  解:如图。

  (1)、以点O为旋转中心,分别把点A,B,C按逆时针方向旋转80°,

  得点、、.

  (2)连结,,。

  就是所求作得 旋转变换后得像。

  2、为了确保学生对所学的知识的掌握,设计几组巩固、反馈练习。

  练习题组一:

  (1)在例题的基础上,旋转角度改为180°。

  (2) 教材中的课内练习P54 1、2。

  这是一组基本型的练习题,及时根据学生练习的信息反馈作出诊断。

  练习题组二:

  (1) 再在例题的基础上,把旋转中心的位置改在图形内部。

  (2) 把例题中的三角形改为四边形,旋转中心为某一顶点。

  这组题是在上一组题的基础上的一个提高。通过本例和练习题组二总结出旋转变换的作图方法以及旋转变换的性质之二。(性质:对应点到旋转中心的距离相等。对应点与旋转中心连线所成的角度等于旋转角度。作图方法:可以先将图形上得某些点作旋转变换,然后根据旋转变换不改变图形的形状、大小,以及点线之间的位置关系等性质,作出原图形的像))

  练习题组三:

  利用性质来解决一些问题。(补充练习)

  补充这个练习,可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强化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培养学生的解题能力。

  (五)探索与发现

  利用教材P53“做一做”的第2小题和P55的“探究活动”,来对旋转变换、轴对称变换及平移变换在形状、大小和方向等方面做个比较和总结。教学时可鼓励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利用学具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来完成问题。这一环节的内容是在时间允许的情况下可以完成。

  (六)归纳小结

  1、教师组织学生总结,提出设问:“通过本课的学习与探索,同学们学会了什么?发现了什么?感受到了什么?得到了哪些收获?”以谈话交流形式重点小结以下内容:

  (1)旋转变换的概念及其内涵。

  (2)旋转变换的性质

  (3)旋转变换的三要素。

  (4)认识到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并应用于实践。

  这一环节的目的是让学生对这节课的内容重新梳理一遍,加深印象,得以理解和巩固。

  2、作业布置。

  可根据学生的不同情况分为巩固性作业和拓展性作业。

  七 教学评价分析

  本节课的评价是以鼓励式评价为主,辅之以过程评价,采用师生交流中评价、学生活动中评价、解决问题中评价等方式灵活处理。数学说课稿 篇6

  一、教材分析:

  “有余数的除法”是小学数学第五册第四单元的知识。本单元知识可分为两块:一是有余数除法的意义、竖式计算及余数和除数的关系;一是用有余数除法的知识解决问题。这部分内容是表内除法知识的延伸和扩展,是除法试商的基础,一位数除多位数的试商中,大量用到有余数除法的试商,所以本单元知识非常重要。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有余数除法的意义和用竖式进行除法的计算。

二、设计理念与意图:

  新课程标准指出:教学过程是学生主动参与和自主探索的过程,要使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处于主动的地位,要让学生在知识获取过程中不断碰撞出思维的火花。本节课我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体会到了余数的由来;通过观察、思考、探究,理解竖式的含义。在以“学生发展为本”理念下,学生成了学习的主人,教师成了一个引导者和组织者。

  为了使学生更好地理解有余数除法的意义,我将教材略作变动,例1和例2合在一起。在学生自主摆小圆片的过程中,必然会得到两种结果:一是正好摆完没有多余,一是摆了若干堆后有多余。通过两种结果的对比,学生理解了余数的产生是生活中一种比较常见的现象,感悟了余数产生的意义。除法竖式的意义也是较难理解的知识之一。我将有余数除法的竖式作为例题进行讲解,在小圆片的帮助下,学生很好地理解了竖式中每一步的含义。

三、教法与学法:

  教法:

  主要采用的是引导、探究、讨论、发现的教学方法,借助于媒体,放手让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和空间里,根据自己的学习体验,用合作的方式,通过观察,操作,探究,讨论,发现比较等方法进行自主学习,力求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理解所学的知识,从而达到发展智力,培养能力的目的。

  学法:

  1、观察、比较、发现的方法:我通过让学生观察不同摆法得到的不同结果,然后进行比较进而发现余数,从而建立余数概念,不仅准确,而且学生印象深刻。

  2、合作讨论的教学方法:如今的课改相当重视学生建的合作与交流。我在引导学生进行新知探索时适当采用同学间的合作与交流。合作与交流不仅有利于发挥集体智慧,而且培养了学生的表达能力与协作能力。

四、教学流程简析:

  教学目标:

  1、在平均分若干物体的活动中认识余数,感知、理解有余数除法的意义。

  2、能根据平均分有剩余的的情况写出除法算式,正确表达商和余数,正确读出有余数的除法算式,并学会除法的笔算。

  3、通过操作、思维、语言的有机结合,培养观察、分析、比较、综合、概括能力,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体会数学的意义和作用。

【数学说课稿模板合集6篇】相关文章:

1.数学说课稿模板合集六篇

2.数学说课稿模板合集10篇

3.数学说课稿模板合集7篇

4.数学图形说课稿模板

5.有关数学说课稿模板合集五篇

6.【精选】数学说课稿模板合集7篇

7.关于数学说课稿模板合集5篇

8.关于数学说课稿模板合集9篇

上一篇:数学说课稿模板合集六篇下一篇:有关数学说课稿模板汇总9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