荒阅读题及答案(2)

2018-10-07阅读答案

  试题答案:

  (1)AE(B.“可是最后他又无奈地回到了那里”理解错误,原文说“他的手下已经为他寻找到了另一座荒岛”。 C“展示出人类从荒芜走向高度文明的过程”无中生有。D.小说单纯叙述,少用描写手法。)(对一个2分,对两个5分)

  (2)第一处划线句表现了岛之原始、荒芜和纯净,也体现了“民”当时内心的喜悦之情,也为后文岛之变化作了铺垫。(2分)第二处划线句照应开头,使小说结构更为完整;也体现了主人公内心的荒芜和疲惫;(2分)两处划线语句形成对比,引发读者的思考,揭示了小说的主题,如何才能收获真正的文明,如何才能找到最初的快乐,摆脱人类精神的荒芜和空虚。(2分)(其他主题如果说得合理也可)

  (3)第四个出现的是教化民的儿子的老师(1分,表述要完整)。这个人物第四个出场是合理的。(1分)符合情节发展的需要,民夫妻担心孩子成为没有教化的野孩子,才请来老师教育孩子。(2分)为下文做铺垫:老师的教化带来孩子的变化与成长,进而引出其他人物,后来儿子的老师又成为矛盾的制造者,如此他的提前出场是自然合理的。(2分)

  (4)1.赞同以“荒岛”为题①从小说的环境来看:故事的展开,以荒岛为背景;人物活动全聚集在荒岛这个环境里。②从小说的情节来看:故事发生始于荒岛,故事的发展是经济的发展使岛屿变成了真正意义上的“荒岛”,故事的结局是主人公另寻荒岛。③从小说的主题来看:人的欲望,推动着社会的发展;但不加以控制,任其膨胀,会导致人类精神的荒芜和空虚。如此比“荒”更具体,更符合小说的内容。

  2.我赞同以“荒”为题①从小说的环境和情节来看:故事的展开发展都以荒岛为背景;题目荒即有荒岛的意思。②从小说的人物来看:荒更能暗示主人公的主要心理。民当初离开城市躲避城市是浮躁无助的,离开荒岛时又是焦虑不安、心神不定的。③从小说的主题来看:人的欲望,推动着社会的发展;但不加以控制,任其膨胀,会导致人类精神的荒芜和空虚。“荒”比“荒岛”更能引发读者思考主题,暗示性更强。

上一篇:女大当嫁的成语接龙及解释下一篇:批示的造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