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访燕麦河征文的散文(6)

2018-09-28征文

  老婆婆很健谈,首先介绍她姓朱,是庄浪韩店人,三十多岁带着小儿子改嫁到这里,后来男人又跟上别的女人跑了,他就和小儿子相依为命。八年前,小儿子在兰州打工的时候出了事故,死了。现在就只有她一个人了。大儿子家在庄浪,想接她到家里去,可是儿媳妇又不接纳她,再说她也习惯独自一人生活,在山里也挺好的。大儿子隔上十天半个月,给她送点油盐酱醋之类的生活用品,日子能推前去……刹那间,西面的天空升起了一大块乌云,我急忙催促朋友起身,免得被雷雨滞留在山中。朋友留下了他们带来的一箱方便面,又给了老婆婆二百块钱,准备告辞了。老婆婆执意不要钱,说政府给她发养老金着哩,她养的土蜂一年也要买一两千块钱呢。朋友说来看老人家不晓得买啥好,留点钱给她,想吃什么就买着吃点,七十五岁的人了不容易呢!老婆婆收下了钱,不住声地说着感谢的话,我们走出很远了,她还在院边看着我们。朋友说要有关部门把老婆婆从山里搬出去,我说她会不习惯的,她已经在深山里生活了四十多年,清新的空气,寂静的环境,无拘束的畅快都是山外所不具备的。我燕麦河的一个同学,在九十年代初携妻带子回了河南老家,可是呆了不到两年又回来了,因为几十年的林区生活,他怎么都融入不了熙熙攘攘的人群,更不习惯锱铢必较,金钱至上的冷漠现实,干脆重回山林了,至今还在燕麦河以种大黄为生。

  朋友作为政府官员,关注民生是他分内的事,也是一个有担当的官员的职责。只是,人和树一样,一旦在自己适应的土壤上生存惯了,就很难在其他地方生根,就算在另一处活下来了,也肯定不畅快。

上一篇:人教版第五册习作《语文园地二》的教学反思下一篇:小学语文第七册《拾穗》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