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宵节的作文1000字(2)

2020-12-291000字

元宵节的作文1000字 篇3

  农历正月十五日,是中国的传统节日元宵节。正月为元月,古人称夜为"宵",而十五日又是一年中第一个月圆之夜,所以称正月十五为元宵节。又称为"上元节"。按中国民间的传统,在一元复始,大地回春的节日夜晚,天上明月高悬,地上彩灯万盏人们观灯、猜灯谜、吃元宵合家团聚、其乐融融。

  元宵节起源于汉朝,据说是汉文帝时为纪念"平吕"而设。汉惠帝刘盈死后,吕后篡权,吕氏宗族把持朝政。周勃、陈平等人在吕后死后,平除吕后势力,拥立刘恒为汉文帝。因为平息诸吕的日子是正月十五日,此后每年正月十五日之夜,汉文帝都微服出宫,与民同乐以示纪念。并把正月十五日定为元宵节。汉武帝时, "太一神"的祭祀活动在正月十五。司马迁在"太初历"中就把元宵节列为重大节日。

  我国民间有元宵节吃元宵的习俗。民间相传,元宵起源于春秋时期的楚昭王。某个正月十五日,楚昭王经过长江,见江面有漂浮物,为一种外白内红的甜美食物。楚昭王请教孔子,孔子说"此浮萍果也,得之主复兴之兆"。元宵和春节的年糕,端午节的粽子一样,都是节日食品。吃元宵象征家庭象月圆一样团圆,寄托了人们对未来生活的美好愿望。元宵在南方称"汤圆"、"圆子"、"浮圆子"、"水圆",由糯米制成,或实心,或带馅。馅有豆沙、白糖、山楂等等,煮、煎、蒸、炸皆可。

  元宵节燃灯的习俗起源于道教的"三元说";正月十五日为上元节,七月十五日为中元节,十月十五日为下元节。主管上、中、下三元的分别为"天""地""人"三官,天官喜乐,故上元节要燃灯。元宵节燃灯放火,自汉朝时已有此风俗,唐时,对元宵节倍加重视;在元宵节燃灯更成为一种习俗。唐朝大诗人卢照邻曾在《十五夜观灯》中这样描述元宵节燃灯的盛况"接汉疑星落,依楼似月悬。"元宵节燃灯的习俗,经过历朝历代的传承,节日的灯式越来越多,灯的名目内容也越来越多,有镜灯、凤灯、琉璃灯等等。元宵节除燃灯之外,还放烟花助兴。

  "猜灯谜"又叫"打灯谜"是元宵节后增的一项活动,出现在宋朝。南宋时,首都临安每逢元宵节时制迷,猜谜的人众多。开始时是好事者把谜语写在纸条上,贴在五光十色的彩灯上供人猜。因为谜语能启迪智慧又饶有兴趣,所以流传过程中深受社会各阶层的欢迎。

  元宵节除了庆祝活动外,还有信仰性的活动。那就是"走百病"又称"烤百病""散百病"参与者多为妇女,他们结伴而行或走墙边,或过桥过走郊外,目的是驱病除灾。

  随着时间的推移,元宵节的活动越来越多,不少地方节庆时增加了耍龙灯、耍狮子、踩高跷、划旱船扭秧歌、打太平鼓等活动。

元宵节的作文1000字 篇4

  过了春节,元宵节转眼就到了。当全国大多数的地方一家人围着桌子吃汤圆时,小城的元宵节却有不一样的风俗。

  元宵节这一天下午,人们备好蜡烛、香、烟花,先到自家的祖坟点点蜡烛香,放放烟花,一是新的一年里让祖宗感受一下人间的香火,二是祷求祖上保佑新的一年里平平安安,事业做的红红火火。

  趁着家人上坟的时间,家里的主妇们升起灶里的火,一口二尺四寸的大铁锅里,放上大半锅的水,淘米下锅,再放上芋头,腌过的猪骨头、猪肠、豆腐干、香菇等各种佐料。灶下火正旺,锅里水开,白气冒上来,骨头的香味就乘着白气直赴进了鼻端。这时粥还只是一个开始,要慢慢地熬,待到佐料发出的香都融合到一起,锅里的粥越来越稠。上坟的人回来了,一锅香气诱人的杂烩粥就可以出锅了(在我们小城叫咸酸粥)

  说起小城元宵节不吃汤圆吃杂烩粥的风俗,这里还有一个传说。相传很久以前,小城因地处偏远山乡,交通不便,算得上穷乡僻壤了。人们过完春节,备的年货也吃差不多了,又到扳着指头算着粮食的时候,元宵节到了,小城的一巧妇们灵机一动,搜罗了一下家中的剩菜剩饭和不多剩下的年货,到在锅里煮了一锅杂烩粥。一尝之下香浓可口,邻人争相效仿,口口相传,就成了小城元宵节吃杂烩粥的习俗。

  埋头“哧溜、哧溜”地吃着粥,母亲总会笑着对我们说:“多吃点,十五夜可要吃十五碗呢,上坟前三碗,回来三碗,看完龙又是三碗,你们敞开了肚子吃。”引来我们的一陈笑声。

  这边还在收拾碗筷,那边锣鼓声声响,烟花朵朵开,板龙灯会已经开始了。“锣鼓响,脚底痒”,想起小城的这句谚语正印证了看龙人的心里。

  小城的龙是板凳龙,在一条条板凳上以竹条为骨,白纸为身,做出威严生动的龙头,一节节如在飞腾的龙身。做龙是村中做龙老人的拿手活,不过一个龙头,也得做上一两个月,龙身由村中各家的老人负责做好保管。到了舞龙的夜晚,各家各户拿出自家的龙头和龙身,在村中的操场上,用活木栓栓上龙头和一节节龙身,龙头和龙身里再放进蜡烛,一条闪闪在夜间飞腾的游龙就出场了。而举龙即是一个体力活也是一个技术活,要的是举龙人相互间的默契配合,两三百节的龙身加上一个大龙头,龙头的五六个人抬,一节龙身要两个壮汉替换着举。龙身长了,人多了,配合起来就难了。举龙的时候,领头人一喊起,后面的人就得举,领头人一说放,就得放下,如一人配合不好,该放下时没放下,或转弯时偏了点,两条板凳的活栓就全打拆成剪切状,很容易伤到就近看龙的人,有时还会拆翻了蜡烛,烧了龙身。所以每年举龙的人都要挑身强力壮的,还要是有经验的。

  月上柳梢头,龙游大街小巷间,人声沸腾,人头涌动。举龙的五六百人加上看龙的,一支浩浩荡荡的队伍向前游移,人中有龙,龙中有人,人与龙相亲相近,和谐共存。站在高处看,一条皎龙在夜色上下飞腾,龙过街穿巷,每到一家,那家家主摆好蜡烛香火,在锣鼓声烟花声中,龙为人间祷福祝愿。祝愿新的一年里平安健康,幸福美满。

元宵节的作文1000字 篇5

  正月为元月,古人称夜为"宵",而十五日又是一年中第一个月圆之夜,所以称正月十五为元宵节。又称为"上元节"。按中国民间的传统,在一元复始,大地回春的节日夜晚,天上明月高悬,地上彩灯万盏人们观灯、猜灯谜、吃元宵合家团聚、其乐融融。

  元宵节起源于汉朝,据说是汉文帝时为纪念"平吕"而设。汉惠帝刘盈死后,吕后篡权,吕氏宗族把持朝政。周勃、陈平等人在吕后死后,平除吕后势力,拥立刘恒为汉文帝。因为平息诸吕的日子是正月十五日,此后每年正月十五日之夜,汉文帝都微服出宫,与民同乐以示纪念。并把正月十五日定为元宵节。汉武帝时, "太一神"的祭祀活动在正月十五。司马迁在"太初历"中就把元宵节列为重大节日。

  我国民间有元宵节吃元宵的习俗。民间相传,元宵起源于春秋时期的楚昭王。某个正月十五日,楚昭王经过长江,见江面有漂浮物,为一种外白内红的甜美食物。楚昭王请教孔子,孔子说"此浮萍果也,得之主复兴之兆"。元宵和春节的年糕,端午节的粽子一样,都是节日食品。吃元宵象征家庭象月圆一样团圆,寄托了人们对未来生活的美好愿望。元宵在南方称"汤圆"、"圆子"、"浮圆子"、"水圆",由糯米制成,或实心,或带馅。馅有豆沙、白糖、山楂等等,煮、煎、蒸、炸皆可。

  元宵节燃灯的习俗起源于道教的"三元说";正月十五日为上元节,七月十五日为中元节,十月十五日为下元节。主管上、中、下三元的分别为"天""地""人"三官,天官喜乐,故上元节要燃灯。元宵节燃灯放火,自汉朝时已有此风俗,唐时,对元宵节倍加重视;在元宵节燃灯更成为一种习俗。唐朝大诗人卢照邻曾在《十五夜观灯》中这样描述元宵节燃灯的盛况"接汉疑星落,依楼似月悬。"元宵节燃灯的习俗,经过历朝历代的传承,节日的灯式越来越多,灯的名目内容也越来越多,有镜灯、凤灯、琉璃灯等等。元宵节除燃灯之外,还放烟花助兴。

  "猜灯谜"又叫"打灯谜"是元宵节后增的一项活动,出现在宋朝。南宋时,首都临安每逢元宵节时制迷,猜谜的人众多。开始时是好事者把谜语写在纸条上,贴在五光十色的彩灯上供人猜。因为谜语能启迪智慧又饶有兴趣,所以流传过程中深受社会各阶层的。

  元宵节除了庆祝活动外,还有信仰性的活动。那就是"走百病"又称"烤百病""散百病"参与者多为妇女,他们结伴而行或走墙边,或过桥过走郊外,目的是驱病除灾。

  随着时间的推移,元宵节的活动越来越多,不少地方节庆时增加了耍龙灯、耍狮子、踩高跷、划旱船扭秧歌、打太平鼓等活动。

【【精华】元宵节的作文1000字合集五篇】相关文章:

1.【精华】过元宵节的作文300字合集五篇

2.【精华】元宵节的作文800字合集五篇

3.【精华】春节的作文500字合集五篇

4.【精华】春节的作文600字合集五篇

5.【精华】春节的作文900字合集五篇

6.【精华】春节的作文800字合集五篇

7.【精华】春节的作文300字合集五篇

8.【精华】春节的作文700字合集五篇

上一篇:【精华】元宵节的作文300字集合五篇下一篇:【精华】元宵节的作文900字锦集五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