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备】元宵节的作文700字锦集8篇
在学习、工作、生活中,大家都有写作文的经历,对作文很是熟悉吧,作文是从内部言语向外部言语的过渡,即从经过压缩的简要的、自己能明白的语言,向开展的、具有规范语法结构的、能为他人所理解的外部语言形式的转化。那么你有了解过作文吗?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元宵节的作文700字8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元宵节的作文700字 篇1
“正月里来闹花灯”唱得就是中国春节过后第一个重要的传统节日——元宵节。
相传,元宵节起源于西汉时期,汉武帝每年的正月十五在甘泉宫祭祀“太一”的活动。 在唐宋时期,元宵节最为繁荣隆重。 老百姓举行各种各样的活动。 有闹花灯、舞狮子、吃元宵、耍龙灯、踩高跷、划旱船、扭秧歌、打太平鼓等等。
今晚,天公不作美, 下起了星星点点的小雨, 但我按捺不住兴奋地心情,跟随妈妈到农业观光园观看期待已久的花灯。
此时已八点, 离闭园时间只剩一小时了, 我和妈妈快速驱车,一路飞奔,赶到了目的地。
一下车, 我立刻被眼前闪烁耀眼的灯光吸引住了。 只见一排排粉色的桃花灯展现在眼前。她们眨着眼,好像在热情欢迎着我们的到来。沿路进入,两旁矗立着的“灯姑娘”身披闪耀的彩衣, 摆出各种各样婀娜动人的姿态, 载歌载舞, 栩栩如生,也仿佛在迎接我们的到来呢!
穿过大门, 我们来到了一条金碧辉煌的“如意长廊”, 如同进入了一条时光隧道。长廊一旁的栏板上记载着玉环的文化历史、地理环境和丰富的物产。
通过长廊,我们便来到了广场中心。只见一座高大威武的“大力神牛”被一个金光闪闪的“五谷丰登”米仓包围着。 一条金光鳞鳞的翻尾鱼甩着又大又粗的尾巴跃过米仓, 一幅活灵活现的鲤鱼跳龙门图展现眼前! 金鲤鱼旁边还插着一簇粗壮的麦穗,随风摇摆着,象征着来年硕果累累。
绕过繁华热闹的街市, 来到了儿童乐园, 眼前一番流光溢彩的景象令人目不暇接。只见一只美丽的小蝴蝶正扑打着蓝盈盈的翅膀,歪着脑袋,举起一只手和我打招呼呢!体型硕大的水果们排着整齐的队伍。你看,红艳艳的西瓜挺着绿黑相间圆滚滚的大肚子。水蜜桃白里透红的脸蛋特别惹人喜爱。草莓把脸蛋憋得通红,头上还戴着一定绿色五角星小高帽……
穿过挂着灯谜区, 沿着草坪上的小路,最后来到了湖边。 一条金光闪闪、威风凛凛的巨龙从水面腾空而起,似乎昂首挺胸地向我飞驰而来。威武的身影倒映在水面上,波光粼粼,似乎水中也有一条金龙在游动。
湖面上还有许多造型奇特、形状各异的灯。有五颜六色的“舞扇”,五彩缤纷的“大花篮”,金光四射的“青花瓷”,璀璨夺目的“牡丹花”,五光十色、绚丽多彩、火树银花,把农业观光园装扮成了灯的海洋,光的世界。
这一情景使我想起了辛弃疾的诗句:“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这时元宵灯会带来光影交错的神奇世界。
我期待来年的元宵节!
元宵节的作文700字 篇2
十四夜的石浦街头,人山人海,前方带头的是滚龙灯队,记者看到不少人争着触摸龙头、龙身、龙尾,有些年长的渔民纷纷抱着孙辈在龙身下穿行。渔民陈善本说:“十四夜穿龙身寓意着一年没病痛,这是石浦的习俗。”龙灯队、鱼灯队、渔鼓队等数十支民俗队伍鱼贯走上街头,数万名群众拎着各式各样的鱼灯,跟随着财神、观音、八仙等流光溢彩的“抬阁队伍”踩街巡游,大街小巷人如潮涌,热闹非凡。
舞鱼灯已成为当地最具地方特色的民间习俗,元宵节上的鱼灯都是渔民自己亲手制作而成。对渔民来说,风调雨顺、鱼蟹满舱是他们的最大追求,而鱼又与“年年有余”“富足有余”谐音,由此鱼便变成了渔民心中吉祥、幸福、美满的象征。
石浦元宵节不过“十五”过“十四”。石浦“十四夜”闹元宵活动由当地群众的鱼灯队、马灯队、龙灯队进行踩街、巡游的表演形式组成。除了在十四夜过元宵节外,石浦的另一个特色就是元宵节不吃汤圆吃糊腊。农历正月十四的晚餐,石浦每家每户都会做糊腊、吃糊腊,吃了十四夜糊腊,寓意新的`一年会聪明、做官、发财。由此小孩子们会自带碗筷,在十四夜走上七户人家要“糊腊”,主人笑脸相迎每人一瓢,串门越多越聪明,讨糊腊的人越多,主人家越会发财。
据石浦文化馆苏文伟介绍,传统的石浦十四夜活动有吃糊粒羹、走十四、挂灯、看新媳妇、扮故事等十几个内容,场面热闹非凡。随着时代的变迁,石浦十四夜传统元宵活动只保留下了走十四、吃糊腊羹等经典内容,后来又随着时代变化增加了民俗队伍巡游、挂鱼灯、放焰火等内容。最初有马灯队等三四支队伍踩街巡游开始,发展到现在的抬阁队、船灯队等25支民俗文化队。
据了解,十四夜作为石浦镇一项重要的民间民俗文化活动,该镇积极鼓励和支持群众性文化活动的开展,加强对队伍的联系指导、管理服务和扶持发展,加强对活动组织和服务安全保障。并划拨专项资金,确保项目、队伍等的资金需求;人才保障上,该镇还积极挖掘本地人才,建立人才库,充分发挥扎根基层的乡土文化能人、民间文化传承人特别是非遗代表性传承人的积极性,由他们带动培养一批基层文化人才。
元宵节的作文700字 篇3
关于元宵节,有一个有趣的传说:
很久很久以前,玉皇大帝的神鸟误落在一个村庄。那时的动物都是很残忍的,所以村里有很多猎人,猎人看见神鸟不知他的来历,以为是只害鸟,就把它杀死了。玉皇大帝知道此事后大发雷霆,下令派3000天兵正月十五去村里防火把村子里的人都烧光。
七仙女听到了就让一个神仙去帮人们,人们按照神仙的说法,在村子周围点上篝火,再点上许多灯笼,玉皇大帝从天上看到此景,以为村民自己放火烧死了,也就没派天兵,村民幸免于难。从此,人们每到正月十五就点篝火,挂灯笼,就有了元宵节。
这个传说是假的,元宵节的真实情况是起源于汉朝,到今天已经有1000多年的历史了。汉朝时,印度佛教流传进中国,佛教中有供奉舍利子的习惯做法。于是汉朝的皇帝就从印度人哪里学来了供奉舍利子,在正月十五的晚上,整个皇宫张灯结彩,满朝文武上朝,供奉舍利子。
后来这种做法流传到了民间,民间没有舍利子,只是张灯结彩,放篝火,于是就形成了元宵节最古老的习俗。
到隋炀帝的时候,元宵节就更热闹了。开始演节目,光演员就有30000人,乐队人数18000人,舞台有8里地长。到了唐朝,更是盛况空前,大唐盛世的元宵节过三天。唐朝是中国古代最强盛的朝代,唐玄宗年间,皇宫为了元宵节,制作了50000盏灯笼,做了一个大型灯楼,有150尺高,人们在里面可以游玩、喝酒等等,大街上的人们也都提着灯笼。
街上还有“宝马雕车香满路”,一辆辆的花车,车上坐着主人,上好的宝马拉车,车还散发着香味,后面还跟着成队列的仕女。人们尽情观看玩耍。
宋朝的皇帝很喜欢元宵节,就把过元宵节的日期由三天改为五天。
元宵节的好多习俗都是在宋朝形成的。这时或元宵节的规模也很大,万盏灯火,累成那个金山,百里之内灯火不绝。明朝朱元璋把元宵节扩大到10天,从正月初八到正月十七,那时的元宵节很热闹,很好玩。
我国的元宵节历史悠久,风俗很多,各种各样,很是丰富。全国人民都在早晨吃元宵,那元宵一个个大大的,圆圆的,一尝可香了,馅都往外冒。晚上去大街上闹花灯,猜灯谜,灯笼上挂着纸条让你猜。还有耍龙舞狮子,到空地上放烟花,一个个烟花像大伞一样在空中绽开。还有踩高跷、扭秧歌、跑旱船,都很好玩。
啊,原来元宵节真是不错。又有好吃的,又有好玩的,又有好看的。是的,元宵节是中国历史上最热闹的节日,人们在一起快快乐乐很有趣儿,我们中华民族一代代的人们都在元宵节里得到了莫大的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