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以春节为话题的作文700字10篇
在日常学习、工作和生活中,大家都跟作文打过交道吧,写作文是培养人们的观察力、联想力、想象力、思考力和记忆力的重要手段。为了让您在写作文时更加简单方便,下面是小编整理的以春节为话题的作文700字10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以春节为话题的作文700字 篇1
春节是中国人一年中最隆重的节日,到处张灯结彩,喜气洋洋,人们买年货,把家里打扫得干干净净过大年。我们家也不例外,牛年的春节过得热闹吉祥。
清洁
迎接春节的首要任务是大扫除,妈妈是又洗又刷,在家里忙得团团转,我自然要帮忙了。我的任务是清洁防盗门。我提了一桶水,准备给大铁门洗个澡。我先向桶里滴了几滴洗洁精,接着把海绵刷浸湿,然后从上往下刷门,刷了正面刷反面。最难弄的是门上的小四方形凹槽,刷子派不上用场,要用抹布一个一个地抹。我边抹边数,二百多个凹槽,抹得我的手臂都酸了。最后还要用清水冲洗一次。洗完后爸爸妈妈夸我:“不错!洗得真干净。”我看着家里光闪闪的门,明亮的玻璃窗,洁白的桌布,美丽的菊花和水仙,不禁赞叹:家里变得多么整洁漂亮呀!
做年菜
虽然我们在顺德的家里过年,但是仍然忘不了老家的风俗。年夜饭少不了做肉糕、肉丸。爸爸妈妈做菜,我也来凑热闹。我试着切肉,肉叠放在砧板上,我举起刀狠狠地砍下去,这可真是个力气活,剁了一会儿,我就没力气了。爸爸让我去休息,只见他拿着两把刀,双手交替挥舞着,砧板上发出“咚咚咚”的声响,像是在击鼓奏乐,终于,一整块肉剁得细细的了。爸爸在肉里撒些姜、胡椒和着生粉搅拌,再放到蒸笼里蒸熟,就成了肉糕。香喷喷的肉糕和炸出的肉丸令我垂涎三尺,我真想把它们吃个够。
旅游
如今过年旅游成了一种新时尚。大年初三爸爸带我去广东从化泡温泉。我、爸爸和他的同事一行十人,两部车自驾游,经过三个小时的跋山滠水,我们到了从化温泉度假村。我们先定了酒店房间,然后我迫不及待地换好泳衣,以百米赛跑的速度来到温泉池边。温泉池子里冒着腾腾的热气,我先把脚放进去试了试水温,水不烫,于是我就跳了下去,“扑通”的一声,紧接着“哎呀”一声。怎么回事?原来我一激动,没注意到旁边有一位穿带整齐的姐姐,结果溅起的水花把她的衣服都打湿了。我连忙说“sorry……”
泉水是温暖的,泡在里面全身都感到舒服,似乎把一年的疲劳都泡走了,真是一种莫大的享受。
这个春节真是吃、喝、玩、乐,应有尽有,快乐极了。
以春节为话题的作文700字 篇2
一年一度的春节又来到了,大街小巷热闹非凡,而每个地方的过节习俗都各具特色。现在,我就来介绍一下我们十堰过春节的习俗。
每到过春节的时候,家家户户都要贴春联。春联是对联的一种,因在春节时张贴,故名。最初人们是以桃木刻成人形挂在门旁用以避邪,后来简化为在桃木板上题写门神的名字。春联多用红纸书写,代表着吉祥、>幸福。
每到过春节的时候,家家户户都有除夕守岁的习惯。守岁从吃年夜饭开始,这顿年夜饭要慢慢地吃,从掌灯时分入席,有的人家一直要吃到深夜,而孩子们则耐不住性子,索性跑出去在外面一起玩。守岁的习俗,既有对如水逝去的岁月含惜别留恋之情,又有对来临的新年寄以美好希望之意。
当午夜交正子时,新年钟声敲响之际,整个城市的上空,爆竹声震响天宇。在这一刻,有的人家还在庭院里垒'旺火',以示旺气通天,兴隆繁盛。在熊熊燃烧的旺火周围,孩子们放爆竹,欢乐地活蹦乱跳。这时,屋内是通明的灯火,庭前是灿烂的火花,屋外是震天的响声,把除夕的热闹气氛推向了最高潮。
每到过春节的时候,也正是主妇们在厨房里最忙碌的时刻,年菜都在前几天做好了,而年夜饭总要在年三十当天由掌厨的做出来,而且大年初一的饺子也要在三十晚上包出来。这时家家的砧板都在噔噔噔地忙着剁肉、切菜。此时,砧板声、爆竹声,再夹杂着人们的说笑声,此起彼伏,洋洋盈耳,交织成除夕欢快的乐章。 吃年夜饭是春节家家户户最热闹愉快的时候,丰盛的年菜摆满一桌,合家团聚,围坐桌旁,共吃团圆饭,心头的充实感真是难以言喻。人们既是享受满桌的佳肴盛馔,也是享受那份快乐的气氛。我们这里一般少不了两样东西,一是火锅。一是鱼。火锅沸煮,热气腾腾,温馨撩人,说明红红火火;'鱼'和'余'谐音,是象征'吉庆有余',也喻示'年年有余'。还有萝卜俗称菜头,祝愿有好彩头;龙虾、爆鱼等煎炸食物,预祝家运兴旺如'烈火烹油'。最后多为一道甜食,祝福往后的日子甜甜蜜蜜,这天,即使不会喝酒的,也要多少喝一点。
一时间,十堰的过节习俗说也说不完,等你到了这里,你就能亲身感受到它的魅力。
以春节为话题的作文700字 篇3
中国民间有“开门爆竹”一说。即在新的一年到来之际,家家户户开门的第一件事就是燃放爆竹,以哔哔叭叭的爆竹声除旧迎新。 爆竹为中国特产,亦称“爆仗”、“炮仗”、“鞭炮”。其起源很早,至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
现在我们一般的人都认为放爆竹可以创造一种喜庆气氛,是节日的一种娱乐活动,它可以给人们带来欢愉和吉利。然而,如果我们追溯爆竹的起源,就会了解古代人燃放爆竹的本意及其衍变的历史。 《荆楚岁时记》载:“正月一日,鸡鸣而起,先于庭前爆竹,以避山臊恶鬼。”这段记载说明爆竹在古代是一种驱瘟逐邪的音响工具,这就使得燃放爆竹的习俗从一开始就带有一定的迷信色彩。其实,这完全是由古人的误解所致。据《神异经》说,古时候,人们途经深山露宿,晚上要点篝火,一为煮食取暖,二为防止野兽侵袭。然山中有一种动物既不怕人又不怕火,经常趁人不备偷食东西。
人们为了对付这种动物,就想起在火中燃爆竹,用竹子的爆裂声使其远遁的办法。这里所说的动物,名叫“山臊”。古人说其可令人寒热,是使人得寒热病的鬼魅,吓跑山臊,即驱逐瘟邪,才可得吉利平安。 到了唐初,瘟疫四起,有个叫李田的人,把硝石装在竹筒里,点燃后使其发出更大的声响和更浓烈的烟雾,结果驱散了山岚瘴气,制止了疫病流行。这便是装硝爆竹的最早雏形。以后火药出现,人们将硝石、硫黄和木炭等填充在竹筒内燃烧,产生了“爆仗”。到了宋代,民间开始普遍用纸筒和麻茎裹火药编成串做成“编炮”(即鞭炮)。关于爆竹的演变过程,《通俗编排优》记载道:“古时爆竹。皆以真竹着火爆之,故唐人诗亦称爆竿。后人卷纸为之。称曰“爆竹”。 随着时间的推移,爆竹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品种花色也日见繁多。
湖南浏阳,广东佛山和东尧,江西的宜春和萍乡以及浙江温州等地是我国著名的“花炮之乡”,其生产的爆竹不仅畅销全国,而且还远销世界其他国家和地区。 燃放爆竹已成为具有民族特色的娱乐活动。人们除了辞旧迎新在春节燃放爆竹外,每逢重大节日及喜事庆典,诸如元宵节、端午节、中秋节及婚嫁、建房、开业等,亦要燃放爆竹以示庆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