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创新为话题的高中作文(2)

2021-01-01创新

  以创新为话题的高中作文4

  “木秀于林,风必摧之;行高于人,众必非之。”正是害怕“枪打出头鸟”,几千年来,我们多惯于谨守中庸之道,我们的脑筋被传统和习惯紧紧地绑住,看问题力求合乎大众眼光,论事情千万不敢“离经叛道”,这种“标准化”的思维给过我们所谓的安定与平静,却也给了我们老套和滞后。

  科技大潮汹涌澎湃的今天,相信许多人和我一样在想,我们是该给脑筋松绑了,该换换眼光,换换角度,换换思维了,因为“横看成岭侧成峰”,只有创新才有不同。为了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学校开展了研究性学习活动,打破了传统的思维模式,许多新颖的话题被搬上了活动课堂,提高了大家的学习兴趣。当然,在众多的研究课题中也不乏一些人早已熟知的问题,但不要忘了,看问题是可以换种角度,换种眼光的。

  换角度不仅是可以的,而且是必要的。对于个人来讲,只有换角度,才能体会到生活的精彩;只有换角度,才能化矛盾为和谐。或许母亲的唠叨常常让你心烦,但如果你能从中体会到母爱的无微不至,这种唠叨不也是爱的乐音吗?失败了,我们常常心灰意冷,但如果你记着“平静的湖面练不出精悍的水手,安逸的环境造不出时代的伟人”,不又会“柳暗花明又一村”吗?用心品味,生活就有滋有味。

  换角度是一种勇敢,说来容易做来难。

  第一个实行变法的商鞅被五马分尸,第一个提出“日心说”的哥白尼死后仍不得安宁。可见,要写出个“一”就要饱蘸心血和汗水,就要有迎接困难甚至献出生命的准备。

  创新是石,擦出星星之火;创新是火,点燃希望之灯,创新是灯,照亮前行之路;创新是思路,引导我们前行!

  横看成岭侧成峰,只有创新才有不同,才能“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以创新为话题的高中作文5

  哥伦布是15世纪的著名航海家。他历经千辛万苦终于发现了新大陆。

  对于他的这个重大发现,人们给予了很高的评价和很多荣誉。但也有人对此不以为然,认为这没有什么了不起,话中经常流露出讽刺。

  一次,朋友在哥伦布家中作客,谈笑中又提起了他航海的事情,哥伦布听了,只是淡淡一笑,并不与大家争辩。

  他起身来到厨房,拿出一个鸡蛋对大家说:“谁能把这个鸡蛋竖起来?”

  大家一哄而上,这个试试,那个试试,结果都失败了。“看我的。”哥伦布轻轻地把鸡蛋一头敲破,鸡蛋就竖立起来了。

  “你把鸡蛋敲破了,当然能够竖起来呀!”有人不服气地说。

  “现在你们看到我把鸡蛋敲破了,才知道没有什么了不起,”哥伦布意味深长地说:“可是在这之前,你们怎么谁都没有想到呢?”

  过去讽刺哥伦布的人,脸一下子变得通红。

  对于这个故事,我有与众不同的看法。

  创新这个词,很多人把它看得太过神圣,好像必须在某个领域有了很重大的突破才叫创新。我却认为不是,只要做到了别人没有想到或没人去做的事就叫创新,不管这件事有多小。就像上面所说的故事一样。发现新大陆,在我们现在看来好像并不是件难事。别说新大陆,在这个科技时代,连发现另一个星球都不是难事。但在哥伦布的那个时代,又有多少人会去想地球上还有没有一块新大陆呢?哥伦布他去想了,并且付诸行动,才发现了新大陆,如果没有哥伦布这样勇于探索,执着追求的人,又要晚多少年,地球上才会有一个人去找寻这块新大陆呢?

  很多人抱怨:过去,科技不发达,人们不了结的东西很多,所以才有很多可以创新,发掘的地方。而现在这个时代,科技如此发达,哪还有自己创新的地方?可是当人们看到别人取得突破,发现新东西时,就会无奈地叹息:原来能这样!我怎么没想到呢!愚蠢的人只会将有价值的事物看成是平凡的;而聪明的人总会从平凡的事物中找出有价值的东西。人们渴望着成功,渴望着梦想实现,却找不到突破口,有的人之所以无法创新,并不是因为能力问题,而是因为他们无法认真对待每一件小事。科学的探究是无止境的,供我们创新的地方很多,但是它们很多可能很普通,被我们看成“小事”,一次次地错过了。就如同那些不起眼的角落也能长出美丽的花朵一般,创新既容易也不容易,容易的是我们能找到很多创新的地方,就连那些最不被人们看好、令人不屑的地方也能作为创新的土壤,而不容易的是我们要全身心的,坚定的投入到研究中,用尽我们毕生所学,让这“土壤”上开出“花朵”。然而这过程中最难熬的不是一个个漫长的黑夜,一堆堆学术理论,因为在投入自己的乐趣,追逐梦想时,研究再苦,也是快乐的。最难熬的是他人的闲言碎语,它们往往会动摇人的决心。这时,我们可以学学袁隆平爷爷,当时他研究的杂交水稻并不被人看好,面对各种讥讽,他并没有放弃,而是更加热情的投入研究之中,最后终于发明了杂交水稻,解决了全球的粮食问题!所以在研究过程中,我们虽要多听他人见解,但面对恶意的嘲讽和诋毁,不用在意,要坚定自己的信念!

  在日常生活中,创新从一个个小事做起。创新的意义在于打破常规,有与众不同的想法,并付诸实践。所以并不用刻意的去追求大突破,大突破也是由一个个小创新累积起来的。一个个小创新使我们取得大突破的必经之路,更是我们一步一步通往成功与梦想的垫脚石。

  或许现在的我们对于世界来说,我们没做出创新,但对于我们自己来说,我们正不断创新,进步,超越自我。带着梦想向世界的舞台进发着!

  以创新为话题的高中作文6

  古人云: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

  火箭是现代发射人造卫星和载人航天飞船的运载工具,它托起了我们中国人以及全世界的飞天梦。但是第一位想到用火箭飞天的人是在14世纪末期,也就是我国的明朝,一位叫万户的士大夫。为了完成自己的飞天梦,他绑了47个火箭在椅子上,设想利用火箭的推力,飞上天空,再利用风筝落地。但不幸的是,火箭爆炸,万户为了飞天梦,献出了自己的生命。

  万户纵然失败了,但他用他的生命在历史上书写下了浓重的一笔,他的设想给后人的飞天之旅留下了启发,他的实践创新精神也同时引领了中国载人航天精神。

  在20世纪70年代初,中国第一颗人造卫星东方红一号成功上天之后,当时的国防部五院院长钱学森,就提出了中国要搞载人航天工程。历经了33年,中国于2003年,发射了神舟五号载人飞船并顺利返回,杨利伟作为我国首位航天员,终于实现了中国人自己的飞天梦,在这33年中,中国航天工程耗费了几代人的青春,进行了无数次的实验与探索,才最终使中国成为了世界上第三个完成载人航天飞行的国家。

  从明朝的万户到2003年的杨利伟,中国人一直在探索也一直在实践。才有了航天工程上的创新。其实,创新就是这样,它需要像万户那样大胆的设想去引领它,但它更需要万户的实践精神,用实践来赋予创新真正的灵魂。

  在如今这个飞速发展的时代,“创新”一词无处不在,但是随着社会的变化,某些人不再用实践来充实创新,反而把别人的东西拿过来,稍加修饰,然后大发厥词说是自己创新的。其实,这不叫创新,这只能是一种“套板反应”而已。

  朱光潜先生曾在《咬文嚼字》中批判过“套板反应”他在文中说:“一个人的心理习惯如果老是倾向于‘套板反应’,他就根本与文艺无缘,因为就作者说,‘套板反应’和创造的动机是劲敌,就读者说,它引不起新鲜而真切的情趣。”朱光潜先生中的“套板反应”着重强调文章的创新,其实在我看来,“套板反应”不仅与文章有关,还与我们这个社会有关,如果一位作家倾向“套板反应”,那么他的文章必落下乘。同样,如果社会倾向于“套板反应”,那么我们这个民族也必然衰落,也永远领悟不了创新的真谛。

  如果说某一个人的创新思想是一个杯子,他的实践是杯中之水,那么这样一杯水是他的创新成果,而我们完全可以用属于自己的杯子,给杯中填上自己的实践之水,创新出属于自己的成果。

  因此,当我们付出自己的实践,创新才是那拥有源头的活水,才是那拥有灵性的树木。从实践中而来的创新,才能发挥出应有的光芒。

【以创新为话题的高中作文(精选6篇)】相关文章:

1.以创新为话题高中作文

2.以创新为话题的高中作文

3.创新为话题的高中作文

4.创新为话题高中作文

5.以创新为话题的作文「精选」

6.高中以创新为话题作文

7.高中以“创新”为话题的作文800字

8.创新高中作文精选

上一篇:《数与形》教学反思下一篇:高中谈创新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