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中华传统作文7篇
无论是身处学校还是步入社会,大家都写过作文,肯定对各类作文都很熟悉吧,作文是从内部言语向外部言语的过渡,即从经过压缩的简要的、自己能明白的语言,向开展的、具有规范语法结构的、能为他人所理解的外部语言形式的转化。相信许多人会觉得作文很难写吧,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中华传统作文7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中华传统作文 篇1
有的人喜欢喜气洋洋的春节,有的人喜欢欢声笑语的中秋,还有的人喜欢举国同欢的国庆,可我最喜欢满是艾草味的端午。
今天就是端午节了!我穿上新衣服跑到厨房看到爷爷奶奶正在熟练地包着粽子,我走过去对奶奶说:“奶奶,我也想包粽子。”奶奶说:“好啊,我来教你,但刚开始会有些困难。”奶奶先把粽叶卷成一个圆锥形,我照着奶奶地样子卷了起来。接着,奶奶舀了一勺米,放上自己喜欢吃地料上去后,又铺了一层米。我装模作样地舀了一勺米撒上去,不料,米从一个小洞里漏出来,我赶紧再舀一勺米撒上去,这下粽叶终于变乖了,一粒米也没有漏出来了。然后,奶奶把剩余地粽叶折了下去,用绳子牢牢地绑住粽子,一个玲珑娇小的粽子就诞生了。我学着奶奶的样子也包好了。这时,悲剧发生了,因为我太着急了,粽子没放料就绑绳子了,奶奶说:“没放料的粽子,可以再煮熟的时候撒上白糖也很好吃。”我开心地点了点头。
粽子煮好了,我拿起一个粽子解开粽叶,撒上白糖,一口咬下去地时候,满嘴飘满了白糖和糯米的味道。我顿时感到了幸福。
端午节的传统习俗就这样一代一代地传承下来了。
中华传统作文 篇2
春节,是农历正月初一,又叫阴历年,俗称“过年”。是我国最隆重、重热闹的一个传统节日。
相传,中国古时候有一种叫“年”的怪兽,头长触角,凶猛异常。“年”长年深居海底,每到除夕才爬上岸,吞食牲畜伤害人命。因此每到除夕这天,村民都逃往深山,以躲避“年”兽的伤害。有一年除夕,从村外来了个乞讨老人。乡亲们一片匆忙恐慌景象,只有村东头一位老婆婆给了老人些食物,并劝他忙上山躲避“年”兽,那老人不但不走,还笑着说:“婆婆若让我在家呆一夜,我一定把年兽撵走。”
半夜时分,“年”兽闯进山。它发现村里气氛与往年不同,村东头老婆婆家,门贴大红纸,屋里灯火通明。“年”兽浑身一抖,怪叫了一声。快到门口时,院内突然传来“呯呯啪啪”的炸响声,“年”大惊失色,狼狈逃走了。原来,“年”最怕红色、火花和炸响声。从此每年除夕,家家户户贴红对联、燃放爆竹;户户灯火通明、守更待岁。
春节的习俗丰富多彩,你瞧,有贴春联、吃饺子、发压岁钱、看春晚等等。最有趣的要数贴春联了,每逢春节,无论城市还是农村,家家户户都要选一幅大红春联贴在门上,为节日增加喜庆气氛。在贴春联的时候,有些人家要在屋门上、墙壁上贴上大大小小的“福”字。“福”字指福气、福运,寄托了人们对幸福生活的向往,对美好生活的祝愿。有的人把“福”字倒过来贴,表示“幸福已到”“福气已到”。
这就是美好的春节,我期待着20xx年春节的到来。
中华传统作文 篇3
在中华民族源远流长、丰富多采、博大精深的伦理文化遗产中,很多优秀传统直到今天仍然有着强大生命力,它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虽然其中也有保守落后的部分,但其精华部分往往凝聚着一个民族的智慧和力量,成为一个民族不断向前发展,不断进取的动力。,在当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条件下,弘扬我国优秀的传统道德,必将极大地丰富社会士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内涵,加快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步伐。
要鉴别。马克思主义的批判继承精神要求,在分析的基础上,要谨慎地鉴别,就是要进行评价,作出正确的价值判断,这是把握事物的又一种重要的认识方法。而要做出这种价值区分,形成科学的价值判断,进行正确的价值选择,就必须明确评价的应有主体,树立科学的评价标准,文化水平有评估对象的复杂构成。这就是:要站在人民大众的立场上,从中华民族的整体利益出发,而不是从个人的私利或好恶出发;对待传统伦理道德文化既要看其在历史上是否曾经有利于社会的发展,又要看其是否有利于当代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既要承认中国传统伦理道德文化就其整体结构和特定历史形态而言,已经过时了,又要看到这个整体的某些内部构件,它们作为一种文化心理定势,却常常具有超时空的意义,我们必须认真对待。
是传统伦理道德文化中的精华,也不能“兼收并蓄’,而必须用社会主义精神进行改造,加以重新熔铸,使之升华为社会主义新文化、新道德的构成因素。在这里,批判继承和超越创新是相辅相承的:批判继续是超越创新的基本性步骤,没有批判继承,所谓超越创新便是一句空话;超越创新又构成批判继承的目标指向,不能实现超越创新。所谓批判继承就毫无意义。这就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对待包括传统伦理道德文化在内的传统文化的基本立场和科学态度。坚持这种立场和态度,我们在加强对人们进行我们民族优秀的传统道德文化和伦理精神的宣传和教育中,就能避免重蹈复古主义的顶辙,就能为顺利地解决本民族伦理。
中华传统作文 篇4
你知道我国民间由来已久的传统节日三月三吗?每年农历三月初三便是三月三,三月三别称上巳节,是我国古代举行祓除畔浴中最重要的一天,也是南方家乡的传统习俗。
而关于三月三的由来,有一段悠久的历史。传说最广的就是刘三姐的故事:壮族歌仙刘三姐经常编曲山歌来歌颂劳动和爱情,并且还用山歌来揭露财主们的罪恶。相传有一年的三月初三,刘三姐上山砍柴时,财主派人砍断山藤,使她坠崖身亡。后人为了纪念她,从每年三月初三起聚会歌唱,连唱三天三夜。宋元以后,同时变成了女儿节;到了清代,在三月初三的时候,人们还会举行成千上万人参加的大型活动。还有纪念轩辕黄帝的诞辰,二月二,龙抬头;三月三,生轩辕、兰汤辟邪的巫术活动等说法。
我的家乡位于湖南邵阳,在三月三流传下来的习俗有吃鸡蛋。这可不是吃普通的水煮蛋,而是荠菜煮鸡蛋。荠菜又称地菜、田儿菜等,是生长在田头地角的一种鲜香可口、营养丰富的一种野菜,而且春食荠菜也是我国民间由来已久的传统习俗。还有吃鸡蛋的数量只能成单不可成双,煮出的鸡蛋的蛋黄与蛋白的间隔层处的蛋黄应该是深紫色或褐深色等规矩。
三月三,你有吃荠菜煮鸡蛋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