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高原一株柳教学设计8
教学要求:
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词,理解部分词语。
3、凭借具体的语言材料,想象课文描绘的情景,感悟青海高原上的这株柳树所处环境的恶劣,体会它的“神奇”。
教学重点:
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想象描绘情景,感悟这株柳树所处环境的恶劣,体会它的“神奇”。
教学准备:
PPT课件。
教学过程:
一、赏柳赞柳初识新柳
出示图片
1、谈话导入,引出柳树。
生描绘生活中所见到的柳树的样子,交流用来描写柳树的词语。
师:我们有许多优美的词语用来形容柳树。下面这组词语也是用来形容柳树的
2、出示文中描写柳树的词语:两合抱粗粗实坚硬巍巍然生铁铁锭的色泽苍郁深沉
师:看了这组用来形容柳树的词,你有什么感受?这是现代作家陈忠实笔下的柳树,让我们一起看看这株柳树吧(板书课题,读题)
师:青海高原是怎样的一种环境呢?这又是怎样的一株柳树呢?请同学们到文中去找答案。
二、探柳的生存环境
1、自读课文:课件出示本课生字词,提醒读准它们的字音,把句子读通顺。找出描写柳树生长环境段落,体会青海高原的环境。
2、反馈交流:学生自由回答-----师出示青海柳树生存环境的图片,语言解释画面:看到这幅图,你对青海高原有什么感受?
补充总结青海高原环境的恶劣(青海高原在我国西部,海拔很高,空气稀薄,干燥少雨,气候寒冷。),面对青海高原环境作者心头弥漫的是悲壮和苍凉,但是他瞅见这一株柳树时作者感情有怎么变化?(引导理解“哦”:思考我一眼瞅见了大柳树,为什么会不由得“哦”了一声?)在这片原野上根本看不到任何一棵树,这就是青海高原。我们读一读这句话:我站在这里……
过渡:苍茫大地,原野起伏,没有草,没有树,在这样的环境中却生长着这么一株柳树,这是作者在高原上见到的唯一的一株柳树,所以作者说它是(一株神奇的柳树)
三、识柳的外形
1、这到底是怎样的一株柳树呢?请找出具体描写这株柳树的段落读一读,标注出有关描写柳树神奇的句子。
反馈:你认为这是一株怎样的柳树呢?与我们印象中的柳树有哪些不同?
2、它的树干、枝、叶子的颜色给你留下怎样的印象?
师:所以作者说:“这是一株神奇的柳树……”
四、悟柳的神奇
1、比较中赞柳:柳树是济南的市树,(课件出示济南柳树图)这是一株济南河边的粗壮的柳树。它的树冠大约六十来平米,树干也只一合抱多点,而这株柳树(齐读第五自然段,体会柳的奇:树阴大得奇、枝干粗得奇、叶绿得奇,生边说,师边板书。)
师:文中有“锻铸”这个词,字典中对这个词的解释是锻造和浇铸。锻铸这两个字是什么旁(金字旁),和铁有关,把铁放在火里不停地烧,然后拿出来捶打,再放在火里烧,再拿出来捶打。这样一直到把它捶打成我们想要的形状,如镰刀、锄头等。而把这个词用在这株柳树身上,你是怎么理解的呢?
2、引发猜想:生长在河边的柳树条件如此优越,却没有文中这株柳粗实坚硬,这到底是为什么呢?(预设:柳树的不屈不饶、不放弃、的精神、顽强的毅力等)
师引导理解“锻铸”的意思。
过渡:是啊,在这种恶劣的环境中,这株柳树以它顽强的生命力造就了一个不可思议的奇迹!
青海高原一株柳教学设计9
一、复习导入
1、青海高原的环境非常苍茫和恶劣,课文中用了那些词?(指名读)
广袤无垠青草覆盖的原野
寸木不生青石嶙峋的山峰
深邃的蓝天凝滞的云团悲壮和苍凉
2、同学们想不想亲眼去看一看这株柳树?
二、反复读文,理解柳的特点
(一)、一品“撑立”,欣赏树的高大粗壮
出示:这株柳树大约有两合抱粗,浓密的枝叶覆盖出大约百十余平方米的树阴;树干和枝叶呈现出生铁铁锭的色泽,粗砺而坚硬;叶子如此之绿,绿得苍郁,绿得深沉,自然使人感到高原和缺水对生命颜色的独特锻铸;它巍然撑立在高原之上,给人以生命伟力的强大的感召。
1、自由朗读,品味柳树的特点,做批注
汇报交流:
(1)、这株柳树大约有两合抱粗,浓密的枝叶覆盖出大约百十余平方米的树阴;(现场演示两合抱,百十余平方于教室的换算,感受高大粗壮)
(2)、树干和枝叶呈现出生铁铁锭的色泽,粗砺而坚硬(讲解生铁铁锭,于平原柔柳相比,感受它的坚硬)
(3)、叶子如此之绿,绿得苍郁,绿得深沉,自然使人感到高原和缺水对生命颜色的独特锻铸(与平原柳的颜色“嫩绿,草绿,鲜绿,丹绿”对比,感受它的苍绿)
2、指导朗读,读出高原柳的奇特
过渡:手掌用力,这个“撑”字,手掌用力就是撑。(板书:撑立)难道这个“撑立”仅仅写出了柳树在高原上高大粗壮的样子吗?别急,我们再来读书,这一回,我们快速默读作者猜测柳树生长情况的六、七两个自然段,看看读完之后,你对“撑立”会有更深的理解和体会。
(二)、二品“撑立”,感受树的坚强不屈
1、生默读,划出柳树在高原上撑立不容易的句子,做相应的批注。
汇报交流:
(1)、“干旱和寒冷绝不宽容任何一条绿色生命活到一岁。然而这株柳树却造就了一个奇迹。”(感受到青海高原这株柳的神奇。干旱和寒冷绝不宽容任何一条绿色生命活到一岁,一岁就是指这株柳树没能活满一年的,但这株柳树却造就了一个奇迹。)
师:不单是柳树,其它的植物也活不到一岁,青海高原上的夏秋两季连续不下一滴雨,最冷的时候零下几十度,在这样的环境下,一茬又一茬的柳树苗子全毁了,只有这一棵活了下来,而且长得如此高大粗壮,神奇吗?从文中找到这一段读一读。(指名朗读)
(2)、“长到这样粗的一株柳树,经过多少虐杀生灵的高原风雪,冻死过多少次又复苏过来;经历过多少场铺天盖地的雷轰电击,被劈断了枝干又重新抽出了新条。它无疑经受过一次又一次摧毁,却能够一回又一回起死回生。这是一种多么顽强的精神。”
①、指名读
②、重读“多少”、“又”,能说说你为什么要这样读吗?(生说自己的理由)
③、请大家都来读这段话,说说你眼前出现了怎样的画面。
④、创设情境,想象说话。
烈日炙烤着大地,一连半年不见一滴水,厚实的土层渐渐裂出了缝,这株柳它……(生想象着说)
刺骨的寒风割过人们的脸颊,其它植物早已被风雪吞噬,这株柳它……
一声惊雷在天空乍响,闪电无情地劈下时,这株柳……
⑤、归纳小结:像这样严酷的考验只有一次吗?(不)这是一种怎样的“撑立”啊:面对一场场虐杀生灵的高原风雪。它挺过来了,这是一种_______精神!历经一场场铺天盖地的雷轰电击,它挺过来了,这是一种________精神!经受一次又一次摧毁,它挺过来了,这是一种___________精神!(让学生上黑板板书自己说的词语)这么多词都可以来诠释这个“撑立”!让我们一起读一读这段话,感受这株柳的顽强精神吧!(齐读)
【设计意图:首先抓住关键词语引发学生与作者一起想象,情景交融,接着在作者想象的基础上,进而描述情境引发学生再展开更为具体的想象,让学生对柳树顽强的感悟更加直观和强烈。同时,学生想象的过程中在口头表达和思想认识方面的语文素养都有了展示和提升的空间。】
(3)、同学们,让我们不妨像作者那样,再来发挥我们的想象。当这株柳树在高原的风雪雷电当中苦苦撑立的时候,它的同类,那些平原柳树它们此时此刻可能在干什么?
过渡::同一株柳树,生活的环境却不同,可这株高原柳抱怨了吗?让我们读课文的最后一段(生读)
①、从“九十九”、“一“这两个数字中,你又读出了什么?
②、“九十九”让我们感受到它经历的困难那么多,可它害怕了吗?“一”让我们感到它生存的希望那么小,可是它放弃了吗?生齐读
(三)、品味“伫立”,再赏树的傲立雄姿
过渡:这株柳树,它就这样咬着牙,撑立在有着――(广袤无垠青草覆盖的原野寸木不生青石嶙峋的山峰)它就这样坚忍不拔,永不放弃地撑立在有着――(深邃的蓝天凝滞的云团悲壮和苍凉的青海高原上。)它就这样撑啊撑,撑出了高原上壮丽的――(风景)
1、让我们再来读一读描写柳树样子的话。这一回你们读的时候一定会有更深的体会。(师适时引导,体会柳树的精神)
2、这株柳树像这个顶天立地的巨人,撑立在我们每个人的心中,让我们怀着崇敬的心情读读这段话。(配钢琴曲《命运》)
3、所以作者在开篇说“这是一株神奇的柳树,伫立在青海高原上。”这里用了一个“伫立“,而不用”撑立“,你觉得有什么特殊的含义吗?(板书:伫立)(表示是长时间地站着,这株柳树在青海高原上已经有很长时间了,肯定经历了很多磨难和困难才活下来的。它已经在高原上很久很久,我们也相信,它能继续在高原上撑立下去。)
三、由物及人,深化形象。
1、师:站在这株柳的面前,我不由的想到一个人海伦。凯乐,她就像青海高原这株柳(在遭受又聋又瞎的残酷打击下,还能聚合全部身心之力学习各国语言,最终成为一名世界杰出的女性。)
2、你呢?你想到了哪个人?哪句名言、诗句?
出示:站在这株柳的面前,我不由的想到一个人(),他(她)就像青海高原这株柳()。
3、汇报交流,归纳总结
【设计意图:对人生哲理的认识不是简单的说教,而是充分利用文末的点睛之笔由物及理,由现象到本质,让学生联系上文从整体上解读青海高原一株柳的生命伟力,在此基础上感悟到人生也应该不抱怨命运,以顽强的毅力和韧性与环境作抗争。】]
四、总结全文,升华主题。
同学们,在人生的道路上,生活和命运不可能绝对的公平,但只要我们心中一直充满希望,凭借自己超乎想象的毅力和韧劲去努力,生命就一定会产生奇迹,就像青海高原的这一株柳一样展现出属于自己的生命的光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