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设计方案

2021-04-21除夕

【必备】教学设计方案集锦8篇

  为确保事情或工作高质量高水平开展,我们需要提前开始方案制定工作,方案具有可操作性和可行性的特点。方案要怎么制定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教学设计方案8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教学设计方案 篇1

  【设计思想】

  本课的设计以“珍珠泉何以为珍珠”为探索主线,力求为学生创设轻松愉悦和谐互动的实践氛围,在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热情参与,积极与文本对话,引导学生走进文中情景,自主地去探寻美、体验美和交流美,不断提高语文素养。

【教学流程】

一、以问促读

  1、教师在黑板上写“泉”:

  师:同学们,这是什么字?它是什么意思?拿出字典查一查。

  师:对,“泉”是指“从地下流出的水”。

  2、你们知道老师为什么要写这个字吗?对,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中描写了清澈的泉水,谁来读读有关句子。

  3、课题中还有两个字:珍珠(教师板书)。

  让我们一起来读读课题。谁见过珍珠?来介绍介绍。

二、以疑促读

  1、请同学们再次根据阅读提示,采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快速阅读课文。要求:

  要读出问题来,然后尝试利用等方法解决问题,在自己体会最深和感觉还有问题的地方做上记号。

  2、请学生根据课文内容提出自己的问题。简单问题立刻互相解决,遇到稍难的问题可保留。

三、以赛促读

  1、珍珠通常晶莹剔透,历来为人们所爱。同学们的问题提得很好,为什么课题中要加上“珍珠”一词呢?下面请大家采取自己喜欢的方式细读课文,想一想,为什么在作者家乡的村里,那一眼清泉叫“珍珠泉”?思考以后在小组比赛朗读交流。

  2、全班朗读交流,估计学生从以下方面找到理由,教师相机引导:

  ⑴ 泉水青绿,如晶莹的珍珠。

  ⑵ 水泡闪亮,如彩色的珍珠。

四、以评促读

  教师让学生阅读课文第三自然段:

  1、水泡给人怎样的感觉?从哪里感觉它像珍珠?学生有感情朗读,特别是“水泡闪亮闪亮的等句子。再读,你还喜欢哪些对水泡的描写,为什么?请学生来读一读,然后互评。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他们可能还喜欢水泡的有趣。特别注意以下地方──嘟噜──嘟噜,扑哧一笑,还有第五自然段的三个问句,都要体现“有趣”。

  2、泉水晃荡,泼洒一路珍珠。多么富有情趣,请大家一起读一读,评一评。

  3、你最喜欢什么样的珍珠?把喜欢的句子读一读,评一评。

五、以品促读

  1、作者对珍珠泉的喜爱流露在字里行间,你还能从什么地方体会到作者要表达的情感吗?如果学生回答有难度,让学生通过齐读课文第四自然段,从读中品味、体会作者对家乡的热爱。

  2、课文中采用了多种方法描写景物特点。出示例句引导学生反复品读这些句子是怎样描写景物特点的,学生互相读、交流、评价。

  3、其实,老师这儿还有一篇类似的文章叫《趵突泉》,请同学们仔细阅读,与这篇文章对比一下,看看有什么相似点。

六、以用促读

  1、用赞美的语气感情朗读全文。

  2、摘录喜欢的词句,背诵喜欢的段落。

教学设计方案 篇2

  教学目标:

  1.朗读课文,理解文章的内容,体会作者的感情。

  2.找出文中的直接赞美邓稼先的语句,探究在记叙基础上议论、抒情的特点。

  3.学习邓稼先热爱祖国、默默奉献的优秀品质。

教学重点:

  探究文章在记叙基础上议论、抒情的特点。

课前准备:

  1.阅读课文,利用课文注释和工具书预习生字、生词。

  2.布置学生广泛搜集邓稼先的故事。

第一教时

一、导入

  二十世纪,中华民族经历着伟大而深刻的变迁。伟大的时代造就伟大的政治家、思想家、军事家、科学家…他们对国家民族的贡献是一般人无法替代的,然而,有些人却不为人所知。这些鲜为人知的杰出人物,是更高尚的,也是伟大的。“两弹元勋”邓稼先就是这样一位高尚的,伟大的人物。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回忆性散文《邓稼先》。

  检查生字、生词预习效果。

二.整体感悟

  1.速读课文,说出文章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2.小组合作讨论,全班讨论交流。

  3.教师评议学生发言,归纳讨论意见:

  作者热情赞美邓稼先为国家=民族建立的功勋,表达了对邓稼先的崇敬之情。

三.品味研究

  1.从文中找出直接赞美邓稼先的语句,圈出其中的关键语句。

  a.浏览课文,找语句,圈出词语。在此基础上全班讨论交流找出的语句。

  b.教师集中讨论结果:

  第一部分最后一小节,第二部分最后两小节,第三部分第九、第十小节,第四部分最后一小节,第五部分引用的“五四”时代的歌,第六部分。

  2.以第三部分为范例,探究在记叙基础上议论、抒情的好处:

  a.以上语句或语段,大多运用议论、抒情表达方式,因而具有高度的概括力,在表达作者的“至情”方面具有重要作用。现在,我们通过第三部分的探究来认识这一点。

  找出第三部分第九、第十两小节中的关键词语,说明这些词语各自概括了这一部分的那些内容,说一说这样表达思想感情有什么好处。

  b.四人合作小组讨论2—3分钟,然后组织全班讨论交流。

  c.教师在学生讨论过程中评议、肯定:

  中国“传统文化”孕育的——概括并赞美邓稼先“忠厚平实、真诚坦白、朴实”。

  “奉献精神”,“理想党员”——概括并赞美邓稼先“最不要引人注目,没有私心”。

  品格使人们绝对相信他:说服两派继续工作,制成氢弹;说服工宣队、军宣队队员。

  d.作者在叙述邓稼先的气质品格时,为什么要提到奥本海默?

  全班讨论,教师归纳:运用对比手法,既可烘托突出邓稼先“中国人”的气质品格,强调他跟奥本海默气质品质不同;又能肯定他们为国家功臣,同属伟大的科学家。

  e.小结:

  作者在叙述的基础上议论抒情,使议论抒情的语句内涵丰富、情感真挚;对比烘托手法的运用,使叙述内容更加具体充实,让读者更鲜明地感受邓稼先中国人的气质品格。这就使第九、第十两小节既能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又饱含赞美深情,富有感染力。

  3.学生自主选择其他部分,探究在记叙基础上议论、抒情的好处。

  在征求学生意见的基础上,着重研究两三部分即可,不必面面俱到。

四.质疑问难

  鼓励学生提问并参与解答问题。

五.巩固拓展

  1.全班讨论:你认为邓稼先的那些品质值得我们终身学习?

  2.叙述你收集的邓稼先的故事,加上简要评论,表达你对他的情感。

六.评议总结

  回顾学习内容,自结学习收获。

上一篇:【必备】教学设计方案汇编8篇下一篇:成功跟着爱心来美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