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坪汉语方言与普通话的词语与语法的机制关系论文(7)

2018-08-10词语

(七)被动句

  普通话的被字句是表示被动的句子,口语中“被”字常换为“叫、让、给”等介词;华坪方言的被动句口语中不使用普通话常用的这几个介词,而是使用“着、给”等介词。例如:

  碗着他打烂了! (碗被他打烂了。)

  钱给他造完了。 (钱被他花光了。)

(八)“得”字句

  华坪方言的“得”字句有几点较为突出的语法现象。

1.“得+V”结构

  “得+V”结构是华坪方言得字句结构较有特点的一种,其中“得”是动词,有“获得”、“得到”的意义。整个结构的语义是主语获得V表示的意义,V表示的词义对于主语来说,具有受主语欢迎或者为主语需要的属性。例如:得到、得看、得耍、得吃、得喝。

  V的前面如果表达需要,可以加上与V的语义能够搭配的词法。例如:得衣服穿 得麻将耍 得电影看 得啤酒喝 得饭吃

2.“形/动+得”结构

  “形/动+得”结构也是华坪方言得字句结构中较有特点的一种,这种结构的语法意义是表示其中的形容词或动词描摹或者状写的形状已到相当地程度或者显现了一定的结果。 “得”是助词,它的后面虽无词语,但说话人表意的重点却在它后面的部分,因此,“得”字的后面往往可以加上表示程度或者结果的补语。例如:

  红得、白得、黑得、多得、说得、穿得、喊得、高兴得、红得像猴子屁股、黑得像锅底、叫得好惨、说得一钱不值、高兴得嘴都合不拢。

  在语流中,有时不加补语,有时加上补语。一般说来,说话比较急迫,来不及措辞的时候往往不加,而说话比较舒缓,或者带有调侃意味时,往往加上补语。

3.“V+得+得+很”结构

  这种结构的语法意义在于对一种状况进行描述。句子中虽然有动词,但此时的动词已经不表示或者不主要表示动作,而是转类为形容词描述状况了,其所描述的状况或者表示程度或者表示结果。例如:

  那人话多,摆得得很! (那人话多,非常能说!)

  总之,华坪方言语法与普通话相比是有大同小异,同中有异。注意这些特点和区别,无论是对于推广普通话,实现汉语规范化,还是对于深入研究地域语言文化来说,都无疑是有所裨益的。【参考文献】

  [1]葛本仪.汉语词汇研究[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6

  [2]邹吉辉,彭德惠,何永斌.攀枝花市城区现代汉语方言词汇研究[J].攀枝花大学学报,2002(02)

  [3]陈荣泽.巴蜀官话方言语法研究综述[J].四川文理学院学报,2008(01)

  [4]陈卫强.汉语方言反复句研究[J].广西社会科学,2006(09)

  [5]李洁.汉藏语系语言被动语句研究[M].民族出版社,2007

上一篇:雅思英语考试中应该克服写作障碍的方法下一篇:有关遗迹的对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