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手的作文(3)

2021-01-18对手

对手的作文5

  吃过晚饭,老公又开始躺在沙发上看电视新闻,我收拾停当后,看着老公那臃肿肥胖的大肚子,且还有日趋增长之势,实在叫我有点不忍目睹啦。于是,就拽着他出去散步,也好让他减减负。

  走出家属大院的门,来到马路上。在这秋凉如水的夜晚,大多数人家会猫在家里看电视、玩电脑吧,路上只有三三两两散步的人们,一盏盏路灯泛着昏黄柔和的光,把路旁的树木和行人的影子拖的老长,偶尔会有车辆鸣着笛呼啸而过,干净的路面上不曾留有一点痕迹。我想去马路对面走走,这时,只听老公一边喊着:“看车,别跑。”一边习惯性地牵起了我的手。当时,就他这一句不经意的话、不经意的动作,却让我感到一种莫名的幸福。这些话语与动作,在他似乎已形成了一种习惯,而我似乎也已习惯了他的这种呵护。

  我又想起了不久前的一件事:那次我与一个同事出差,在路上我们边走边聊,走着走着,他突然从我的右边绕到了左边,我诧异地看了他一眼,他说:“我看你不知道看路,怕来了车不安全,还是我走外边吧,也好保护你。”我不好意思地笑了,为他的细心,也为自己的大大咧咧。现在想来,也许是我的潜意识里早已习惯了这些年来对老公的依赖,才有了今天的大大咧咧。

  走着,想着,不由得回到了与老公初相识的情景。那时,我刚参加工作不久,在车间实习电工,跟老公在同一个车间。一天下午,我师傅让我去接一根380V的电源线,当时我知道那根线带电,就想先停下电源再去接,可师傅那天中午酒喝的多了点,一个劲地说没事,让我直接去接线。我不敢违抗师傅的旨意,只好战战兢兢地去了。当我拿着扳手刚一触到那个螺丝时,立时,一个耀眼的火球闪着火花在我眼前弥漫,强大的电流也把我打了个趔趄。这时,只见老公从外面跑进来,立即切断电源,又关切地询问我怎么样?看我没事,又帮我接上了那根电源线,转身对着惊魂未定地我说:“以后干活小心点,先断电,再接线。”也许我这人比较“吃电”吧,反正那次我是丝毫未损。

  车间里的那些电机、电器开关之类的,都是用行(读音hang)车来起吊运送的。每每看到同事站在高高的行车上,潇洒自如地挥动手指,这些笨重的铁家伙就被乖乖地放到指定的位置,心里就极羡慕开行车的同事,觉得站在行车上一定很神气。那天,我就央求师傅也让我去开一次行车,师傅拗不过我的软磨硬泡,只好答应了。给我简单交待了一下要领,告诉了我各个开关的位置,我就迫不急待地爬上了我向往已久的那个行车。一进入操作室,看到那些红红绿绿的让我眼花缭乱的按钮,我才知道我以前的想法太天真了,这行车并不象我想象的那么简单,而且由于这行车用的年岁长了,按钮旁边的说明文字已经看不清了,从这上面你根本不知道哪个按钮是开,哪个按钮是关,哪个是东西南北,哪个是上下左右。许是初生牛犊不怕虎,或是有种永不言败的个性吧,反正已经上来了,就不能不开就下去,让同事们笑话我。凭着临上来时师傅给我说的按钮的位置,我小心翼翼地启动了开关,行车真的就缓缓前进了。我窃喜:这行车没什么难开的,很容易嘛。可脸上的笑容还没持续几分钟,我就傻眼了,由于刚才上来时心切,没仔细听师傅的交待,我忘记了哪个按钮是指示方向的,而如果不按方向按钮一直往前开的话,前面不远就是一堆状如小山的废铁,要是撞上可真不得了。我慌了神,开始胡乱按那些按钮,可那些按钮好象也跟我作对似的,按哪个都不对,行车仍在一如既往地往前走着。师傅在下边好象也觉出了什么,一个劲地吆喝让我停车,可当时我越是慌神就越紧张,连停止的按钮也忘记是哪个啦,我根本控制不了那行车啦,只能任由它自己往前跑,下边的同事越吆喝,我在上边越不知所措,我想:这次是完了,没救了,甚至都做好“英勇就义”的准备啦。可就在这时,我忽然看见老公不顾一切地跑过来爬上了正在行驶着的行车,“蹭蹭蹭”几下就蹿了上来,对着一个绿色的按钮一按,那行车嘎然而止。我得救了……

  自从有了这两次“英雄救美”事件后,我对老公的好感直线上升,理所当然地,也因此成就了后来这牵手的幸福。

  “想啥呢?”老公一句话,把我拉回了现实中,我笑了笑,牵起老公的手,说:“我会一直牵着你的手。”

对手的作文6

  每天学生上学的时间,学校门口总会聚集着许多家长。这当中,想把孩子亲自送到教室的低年级家长络绎不绝。尽管值班教师告诉他们:学生自己会走进教室的。但还是有许多家长总是找各种各样的借口,不是怕孩子找不到“作业本”,就是说怕孩子把该拿的.东西弄掉了,或者说帮孩子把书包送上,更有意思的说孩子找不好教室,怕孩子迷路……

  对于此类现象大家肯定不陌生,在我们身边有许多这样的家长,他们努力使自己成为一名“全能家长”,努力把孩子的一切都安排好。他们认为这样做对孩子有好处,孩子可以少犯错误。事实真是如此吗?非也!许多这样被保护过度、关爱过度的孩子,他们在学校往往表现为自主能力较差,缺少对一些事物的独立判断,难以形成科学的世界观。就像温室里的幼苗,看起来也许很光鲜,可一旦去掉温室,将其暴露在风雨中的时候,这些温室里的秧苗就会变得十分脆弱。

  诚然,家长对孩子的关爱本无可厚非,这也是教育的一种重要组成部分。但问题是任何事情都应当有一个“度”的要求。一些家长过度的“爱”有时会迷失孩子的双眼,束缚孩子的成长和发展。

  生活中,见诸媒体的因爱而悔的事例有许多。这当中不乏一些让人扼腕的悲情故事,在此不忍再去赘述。

  爱孩子,不让孩子受到伤害,是每个父母的责任。但是以爱的名义,不让孩子参与自己应该做的事情,剥夺孩子独立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权利,这种过度的“爱”会让孩子失去自我,失去本该快乐的童年,甚至影响孩子一生的健康发展。让孩子在社会上能自立、自强地快乐生活是教育的最终目的,而融洽的家庭氛围,和谐的人际关系,独立实践中的所感所悟、生活中的一些苦难和磨炼……这一切都是孩子健康成长的沃土。

  我上中学的时候,看过一部日本电影叫做《狐狸的故事》。电影描述的是当小狐狸刚刚长大时,那些身为父母的老狐狸却“狠心”地把它们从家中赶走。至今我还记得:那些被老狐狸赶走的小狐狸眼中充满着忧伤和无助,然而,老狐狸在短暂的留恋后则是义无返顾地转过自己的头。

  当时的我,感觉身为父母的老狐狸过于狠心,甚至在看电影的过程中还流下了伤心的眼泪。但后来我慢慢懂得:这就是自然界的生存法则。电影所要传达给大家的是一种生存的哲学,一种成长的哲学。如果你不知道如何去生存,那么你就将被大自然无情的淘汰。如果你在父母身边永远有所依靠,那么有朝一日当你独立去面对这个世界的时候,你就将无所适从。

  有这样一位母亲,她给即将远行的儿子写了一封信,其中有一句“你注定要成长,而我要退到幕后”令人难忘。这位母亲明白,爱是为了让孩子更好的离开,所以,她选择用心灵深处的挚爱去放飞孩子,让他拥有更加广阔的空间。

  其实,过于平坦的路往往会让人倦怠,生活中的风风雨雨则更能激发一个人前行的斗志和勇气。孩子在成长过程中,“酸甜苦辣都是营养,生活百味都要体验”。“三十岁儿童”、“啃老族”等现象相信所有的父母都不希望在自己孩子身上出现。

  我国著名的教育家陈鹤琴说过:“凡是儿童能够自己做的,应该让他自己做”。如果放手让孩子自己做,我们会发现孩子的潜能是无穷的;如果我们一直“大手帮小手”,我们的孩子将会在无形中被剥夺许多发展的机会。当然,放手并不等于放任,我们应如那位妈妈一样为孩子给予方向、方法上的指导,其余的让孩子自己在实践中去摸索。

  各位家长,当孩子蹒跚学步的时候,也许不需要你一直去扶着孩子。孩子需要的,也许就是你松开手时一句鼓励的话,让孩子在一条正确的路上自己试着走。即使跌倒,那也是一种成长。当一个孩子感受到来自于成长世界尊重的时候,那就是他自我教育、自我完善开始的时候,也是一个人心智自觉开启的时候。这样的成长才是真正意义上的成长。

  一句“都是为你好”,成为许多家长的“口头禅”,也成了家长过度“爱”孩子和包办管理的一种借口。其实,爱孩子没错,多关注孩子也没错。但是,当孩子到了可以自由成长的时候,当你为孩子付出许多但孩子却不遂你所愿的时候,你不妨换一种爱的方式,试着放一放手,孩子可能会成长得更好!

上一篇:感谢对手作文(合集11篇)下一篇:谢谢你对手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