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届九年级一模语文试卷
2018届九年级一模语文试卷1
一、综合性学习
大运河是流动的文化,是沟通南北交流的纽带,是祖先留给我们的珍贵遗产。积极推动“大运河文化带”建设,是文化自信的表现。请你根据要求,完成下列小题。
1.下面是中国大运河的介绍与流经线路图,阅读后,完成下列小题。
几乎流经半个中国的大运河早已成为中华文脉的象征,积淀了丰厚的文化资源。大运河横贯南北,连接8省35座城市和大量乡村,拥有京津、燕赵、中原、齐鲁、淮扬、吴越等不同地域文化形态,以及园林文化、戏曲文化、工艺文化、饮食文化、民俗文化等众多文化类别和非物质文化遗产。可以说, 建设大运河文化带,就是要更好地挖掘、保护、传承大运河文化,并创造优秀的新运河文化,使中国大运河成为展示和传播中华优秀文化的大长廊。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与文中加点字“几”与“曲”读音相同的两项分别是_____和______。(填序号)
①寥寥无几②窗明几净③曾几何时④异曲同工⑤是非曲直⑥曲径通幽
(2)结合“中国大运河流经路线图”,判断文段画曲线句中运用有误的一个词语是____。
(3)下面比喻句,填入横线处最恰当的一项是____。(填序号)
【甲】大运河就像一条金色丝线,将一颗颗璀璨的中华文化明珠串联起来!
【乙】大运河就像一位矍铄老者,见证着千百年来的世事变迁、沧海桑田!
2.请依据图片内容和所给提示将对联补充完整。
【提示】
京杭大运河开凿于公元前486年,距今已有2500多年的历史,是享誉世界的劳动人民的杰作,对中国南北地区之间的经济、文化发展与交流起到了巨大作用。
燃灯塔距今已有一千多年历史,塔身以上为十三层密檐,第十三层正南面有砖刻碑记“万古流芳”。它是通州的标志,古时候从南方来的漕运船只,在很远的地方看到塔尖,就知道通州已在眼前了。
上联:大运河千帆竞渡,____________,享誉世界
下联:燃灯塔________,彰显通州神韵,万古流芳
3.下面是同学们参观通惠河玉河遗址时摘录的文字,阅读后,完成下列小题。
通惠河是由郭守敬主持修建的漕运河道。至元二十九年开工,元世祖将此河命名为“通惠河”。通惠河开通后,行船漕运可以到达积水潭。在元朝中后期,这里商船聚集,每年最多有二三百万石粮食从南方经通惠河运到大都。这条河道在明朝和清朝得到维护,一直沿用到20世纪初叶。 通惠河的源头在昌平县城东南,那里有一座龙山。龙山风景秀丽,绿树成荫,现存两处古迹,均已列为北京市文物保护单位,并对游人开放。
(1)对“(公元1292年)”所在位置和加点字笔顺判断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至元二十九年(公元1292年)开工 “北”的第四笔是“丿”
B.至元二十九年(公元1292年)开工 “北”的第四笔是“乚”
C.至元二十九年开工(公元1292年) “北”的第四笔是“丿”
D.至元二十九年开工(公元1292年) “北”的第四笔是“乚”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下面是“墨洒通州,情系运河”书法艺术展示活动中的一幅作品,对这幅作品评价最恰当的一项是( )
A.一气呵成、狂放不羁 B.一波三折、古色古香
C.平和流畅、洒脱俊逸 D.棱角分明、端庄大方
5.大运河古镇绍兴是文学家鲁迅的故乡。鲁迅曾以浓郁的思乡笔调,把大运河哺育下的绍兴的民俗文化和风土人情记录在了他的散文集《旧事重提》中。后来,他将这部作品改名为《_____》,题目中隐含的意思是________。
二、诗歌鉴赏
阅读《使至塞上》,完成下列小题。
使至塞上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1.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这首诗的作者是唐代诗人王维,其代表作有《山居秋暝》《相思》等。
B.本诗本五言律诗,其中押韵的字是“边”“延”“天”“圆”“然”。
C.全诗写到了出使路线、沿途所见风光以及与都护交谈时的场景。
D.诗中“大漠孤烟”“长河落日”等景象展现了壮丽的大漠风光。
2.请从画线诗句中选出你感受最深的一个字(词),谈谈你对它的理解。
3.这首诗与范仲淹的《渔家傲》有相似点:诗中的颈联与《渔家傲》中“_____”一句在写景上有异曲同工之妙;尾联与《渔家傲》中“_______”一句用同一个典故寄托了作者向往建功立业的心情。另外,这首诗与《渔家傲》同属边塞题材,这种题材的诗还有很多,比如 “_________,_________”。
三、文言文阅读
阅读《桃花源记》,完成下列小题。
①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②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③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④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⑤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1.下面是一份文言词汇积累表格,请补全表格内容。
在句中的意思
句子与词语
所属篇目
都
悉如外人(悉)
《桃花源记》
①___
《桃花源记》
皆若空游无所依(皆)
②____
百废具兴(具)
《岳阳楼记》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语句。
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3.文章中有一句话“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结合前后文,推测渔人“具言所闻”的内容。
4.下面是某同学在复述《桃花源记》内容时的发言,请选用原文中的四字短语将横线处补充完整。
武陵渔人“忘路之远近”,发现了桃花林,在好奇心的驱使下 “_______”。进入桃花源后,他感觉到桃源人的生活是那么“_________”。桃源人对他说“不足为外人道也”。离开桃花源时,他却 “_________”,但后来再来找寻时还是“_________”。
四、名著阅读
(题文)鲁迅在评价《三国演义》时说:“至于写人,亦颇有失,以致欲显刘备之长厚而似伪,状诸葛之多智而近妖;惟于关羽,特多好语,义勇之概时时始见矣。”请从三个人物中任选两个,写出符合此观点的情节。
人物
情节(不超过10个字)
______
______
______
______
(题文)请从读过的名著中任选一部,结合相关情节,谈谈你阅读下面文段后的启示。
魏文侯①与虞人②期猎。是日,饮酒乐,天雨。文侯将出,左右曰:“今日饮酒乐,天又雨,公将焉之?”文侯曰:“吾与虞人期猎,虽乐,岂可不一会期哉!”乃往,身自罢③之。魏于是乎始强。
(选自《资治通鉴·魏文侯书》)
注:①[魏文侯]战国时魏国国君。②[虞人]管理山林的小官。③[罢]通“疲”,这里指停止。
五、综合性学习
阅读下列材料,完成下列小题。
【材料一】
《北京市“十三五”时期加强全国文化中心建设规划》提到“发挥京津冀地域相近、文脉相亲的地缘优势,统筹推动长城文化带、运河文化带、西山文化带建设,实现历史文化遗产连片、成线整体保护”。三条文化带所涵盖的范围是北京市市域16000多平方公里,比我们以往文物保护涉及的范围要大得多,针对性也要强得多。三条文化带的实施,不仅可以让文物活起来,使文物成为推动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推手,而且有利于疏通北京的历史文脉,为 ① 古都风貌全面保护的基本格局奠定基础。同时,依托北京丰富的自然历史文化资源优势,促进北京全国文化中心建设,从而带动包括京津冀三地三个文化带周边区域社会文化及区域经济更好地全面发展。
【材料二】
北京市文物局相关负责人介绍,根据遗产保护需要,“西山文化带”对原区域范围做了适当调整,不仅将海淀“三山五园”全部纳入其中,还增加了西山部分区域和北京旧城的长河历史文化廊道。西山永定河文化带蕴含了非常丰富的文化历史资源和最为多元的文化元素。通过初步统计,西山永定河文化带覆盖了从史前至当代漫长的历史时期,文化遗产众多且保护级别高,包括世界级、国家级、市级等各级文物保护单位400余处。比如以万寿山、香山、玉泉山及颐和园、静宜园、静明园、畅春园和圆明园“三山五园”为代表的皇家文化;以大觉寺、卧佛寺等为代表的寺庙文化;以琉璃河西周燕都遗址、周口店龙骨山猿人遗址为代表的考古文化;以妙峰山为代表的传统民俗文化;此外还有陵墓文化、教育文化、红色文化、名人文化、山水生态文化。可以说,西山永定河文化带就像 ② ,其丰富的文化内涵必将带动社会文化更好发展。
1.对材料中①②两处所填词语与句子的判断,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①展现 ②一本文化巨著
B.①构建 ②一本文化巨著
C.①展现 ②一艘起航巨轮
D.①构建 ②一艘起航巨轮
2.下列三个选项中,不属于【材料一】和【材料二】共同说明内容的一项是 。(填序号)
【甲】文化带的文化类型多样
【乙】文化带的经济效益显著
【丙】文化带将推动社会发展
3.为响应“让文物活起来”的号召,某微信公众号举行“我为文物开发利用献计策”活动。请你结合下面链接材料,向此公众号发送微信,为运河的开发利用提一条具体建议。
【链接材料】
在谈到对文物的开发利用时,一位专家说:“比如一个老房子,经过岁月流逝、风霜雨雪,怎样能让它保持一个比较好的状态?最好的方式就是让这个地方有人气。”
六、现代文阅读
阅读《我家有条大运河》,完成下列小题。
我家有条大运河
王也丹
①这话,是我十岁那年,听一个叫莉莉的小女孩说的。她无意中的误导,让我很长一段时间都以为大运河是莉莉她们家的。
②那年,家里来了父女两个,父亲四十岁左右,女孩十一二岁的样子,叫莉莉。莉莉很洋气,梳着乌黑的马尾辫,走起路来一甩一甩的。我父亲那时是乡企业领导,她父亲好像是因为工作关系来到这里的。依稀记得,我带着莉莉去了村南的安达木河边,趟水,摸鱼。当时的安达木河水草丰茂,水面也还宽阔,是村里孩子的乐园。莉莉却不以为意,她说,我家有条大运河,比这河大多了,宽多了,岸边还有一座宝塔呢。莉莉的自得让我幼小的心灵产生了自卑。那晚,他们住下了。忘了都聊些什么了。第二天早晨,莉莉把她盖的被子叠成了四四方方的豆腐块。我又惊讶了。我们平时的习惯都是把被子叠成长方形摞在炕梢的。她是怎么叠成方形的?我没好意思问。早饭后,他们走了。临走,莉莉对我说,你什么时候去通县,我带你看我家的大运河。我才不去通县呢,你家有运河,我家有安达木河。我在心里说。看着他们上车了,走远了,我奔回屋里,想研究一下被子是如何成豆腐块的,却发现母亲早已把它又变回长方形摞在被垛上了。
③可“大运河”三个字却是这样烙进了心里。
④正式知道大运河的著名是在读中学时的课本里,这条开掘于春秋,完成于隋,繁荣于唐宋,取直于元代,疏通于明清的大河,距今已有2500多年的历史了,是当时贯穿中国南北交通的大动脉,曾对军事、交通、经济和文化的繁荣与发展起过重要作用。更为关键的是,我知道了这条大运河不只是与莉莉家有关。
⑤大运河还与谁有关呢?与历朝历代的皇帝、名臣、文人骚客有关。那么众多的故事与诗文,那么厚重的历史与传说。沿岸的古迹文化、风土人情,随着运河的水流传遍大江南北。大运河太有名了。它是世界上最长的运河,与万里长城一样闻名遐迩,被无数人歌之咏之。
⑥不过,据说,安达木河与大运河亦有着一丝渊源。清末,位于北京密云东北部的雾灵山解禁,砍伐的树木需要运出山外,为了节省时间与财力,便把木材绑到木筏上,顺着雾灵山脚下的安达木河漂至密云桑园村西而入潮河,又随潮河顺流而下,至通州漕运码头,再转运到北京、天津等地。因此,至今还有人玩笑说,安达木河是“安全抵达的木头”意。
⑦遗憾的是,了解到这些已是多年之后了,我没能把它说给莉莉。而等我真正见到莉莉家的运河时,通县也已不叫通县,改叫通州了。我见到了莉莉说的宝塔——燃灯佛舍利塔。这座始建于辽代的高塔,是北京地区最高大的塔,八角形,砖木结构,上面雕有精美的佛像,挂满了铜铃,微风拂过,铜铃叮当,颇有气韵。不远处的运河宽阔平静,两岸整洁规矩,有游人漫步河岸,其乐融融。这里是京杭大运河的起点,曾有无数南来北往的人在这里登岸或启航。尽管这里现今已经不通航了,繁华也已被另一种形式取代,但历史的遗迹还在,远去的桨声依稀。相比之下,家乡的安达木河的确太小了,它奔涌山间,野性自在,随山势赋形,应季节肥瘦,哪像大运河这般深广、宽绰、开放、通达呢?
⑧如此,我又突然发现了,安达木河和大运河其实是不能一起比拟的,它们各有各的好。安达木河是自然之河,滋养着沿途的山川与村庄,它是独属于我们那里的人们的。而大运河贯穿中国南北,是古人智慧的结晶,它属于许许多多的人,是国人共同的河。包括莉莉,也包括我。
⑨想来莉莉家应该离此不远,可莉莉在哪儿呢?她还记得当年安达木河边的那个女孩么?
⑩眼前,运河岸边,一个梳着乌黑的马尾辫的小女孩正脚踩滑板车迎面而来,像极了当年的莉莉。
(选自《北京日报》,有删改)
1.在文章中,“我”对大运河的认识发生着变化,请简述变化的过程。
2.在阅读这篇文章的过程中,两位同学的意见产生了分歧。请在横线上为乙同学补充反驳的理由。
甲同学:我觉得这篇文章有问题。从题目看出,这篇文章主要写的是大运河,却花费很多笔墨来写安达木河,我觉得是这篇文章写法上的重大失误。
乙同学:我不同意你的这种说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通州在不断加快副中心建设的同时,力求将大运河文化打造成通州的标志性文化品牌,形成通州特色。为加大通州区运河文化的宣传力度,通州区运河文化部门向社会各届征集通州运河创意宣传词,请你参照长城的宣传词,以自述的形式,写一段通州运河的宣传词。(100—150字)
阅读下面材料,完成下列小题。
论文化自信
①清末民初,全盘反传统、全盘西化渐成主潮,国人对自己的文化妄自菲薄、自我矮化。胡适说:“我们自己百事不如人,不但物质机械上不如人,不但政治制度不如人,并且道德不如人,知识不如人,文学不如人,音乐不如人,艺术不如人,身体不如人。”胡适的文化观虽然有批判传统惰性、针砭现实弊端的用意,但由此表现的文化虚无主义的态度和民族自信心的丧失,已达到无以复加的地步,是“文化__【A】__”的典型。
②我们认为,只有批判传统才能真正继承传统,但真正的批判必须是全面深入理解基础上的批判,要避免将某种特定的思想框架强加在传统中国文化之上。不由分说,寻章摘句,以简单粗暴的方式来宰制、肢解传统,先入为主地把中国传统执定为粗糙、落后、保守云云,这类所谓的“批判”实与中国思想文化毫不相干。
③当下,中国文化的复兴已成大势,又有人不加分析地歌颂传统文化,陷入一种“文化__【B】__”情结,好像凡是国学、传统的都是好的。部分人是由于对中国传统文化知之甚少,分不清其中的精华与糟粕,经常误把封建迷信思想也当作国学;还有部分人是把国学作为敛财手段,以国学为幌子误人子弟。我们固然要提倡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但对各种形式的伪国学却一定要加以批判,强调让国学、儒学中的核心价值、做人做事的正道,创造性转化为现代人的人生智慧,以此安身立命。
④所以,要真正弘扬传统文化,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才是我们应取的态度。钱穆先生说:“欲其国民对国家有深厚之情感,必先使其国民对国家已往历史有深厚的认识。欲其国民对国家当前有真实之改进,必先使其国民对国家已往历史有真实之了解。”这就是说要有一种文化自觉,它源自对固有文化的深度理解。这样的“文化自信”,才是真正的自信,才有助于中国文化的创新性发展。
(取材于郭齐勇的同名文章,有删改)
1.依据文意,从下面四个词语中选择两个,分别填入文中【A】【B】处。(填序号)
①自恋 ②自尊 ③自虐 ④自豪
2.根据上下文的论证过程,在第④段的横线处填写句子,恰当的一项是____。(填序号)
【甲】既要抛弃某些误解、成见,也要批判世俗流弊,避免开历史倒车
【乙】不光要大力颂扬,强调全盘吸收,还要努力掀起全民学国学的热潮
【丙】只有先精通西方现代文化,再以之作为取舍的标准来整理传统文化
3.阅读下面一位小学生的日记,结合文章内容,谈谈你对日记中所述现象的看法。
10月31日 星期二 晴
明天就是万圣节了。今天中午,和小伙伴们约好放学后到附近的商店去买“鬼脸”。放学铃声一响,我们几个便迫不及待地冲了出去。可是,到了商店,老板说:“前天刚进的一批‘鬼脸’,今天还没到中午,就已经被抢光了!”真是倒霉!另一个卖“鬼脸”的商店太远了。看来,今年要过一个没有“鬼脸”的万圣节了!
七、命题作文
从下面两个题目中任选一题,写一篇文章。
题目一:崇尚,在《现代汉语词典》中解释为“尊重;推崇”。生活在一个伟大的民族、美好的时代,一定会有许许多多人、事、物、文化、精神等令你尊重、推崇,请你以“崇尚”为题,写一篇作文。
题目二:伴随着中国国力的不断强盛,汉语的国际影响力不断提升,“汉语热”正在世界各地上演。假如有一天,汉语取代英语成为世界通用语言,会发生怎样的故事?请自拟题目,发挥想象写一篇文章。
要求:(1)请将作文题目抄写在答题卡上。
(2)字数在600-800之间。
(3)不要出现所在学校的校名或师生姓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