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平平淡淡的学习、工作、生活中,大家最不陌生的就是作文了吧,作文根据写作时限的不同可以分为限时作文和非限时作文。那么你知道一篇好的作文该怎么写吗?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父亲节的作文1100字9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父亲节的作文1100字 篇1
四十多岁第一次给父亲写信,心中无限凄凉,止不住的悲哀涌上,因为这是父亲无法看到的一封信,他已读不到这字里行间透着儿子对思念父亲,想起这不由我泪如泉涌,思绪飘零。
父亲在他心爱的舞台上,无任何先兆就突然离我们而去,父亲的无疾而终,给我们兄弟姐妹们心中留下了终身无法弥补的遗憾和伤痛,母亲是被病魔折磨了很久才离开我们的,我们兄弟姐妹们眼睁睁看着母亲生不如死的样子,心如刀绞毫无办法,母亲的去世虽说心痛归心痛,但我们还是有些心理准备的。在母亲去世后父亲强忍悲痛料理母亲的后事,并且劝导我们把生死看开一点,为死去的也为活着的,要照顾好自己的身体,好好工作和生活,我们把对母亲的思念化作对父亲的照顾上,把痛苦深埋在心底,让时间来淡化一切,盼望着父亲能多陪伴我们。
父亲身体一直挺好的,他生性乐观开朗,为人豪爽诚恳,待人热情,喜好秦腔和做菜,是一个很好的厨师和有名的秦腔好家,他用他对生活独到的见解和对生命的理解,感染者每一个认识他的人,用他从唱戏之中学到的,对人对生活的理解和认识,教育子女,实践着自己的生活理念,在有着深厚文化底蕴的古老的秦腔里快乐地生活着,
父亲是非常孝顺的,记得那时候,家家都生活紧张困难,奶奶因为人老了有封建思想,不愿意住在城里我家,一直在乡下大伯家住,父亲把奶奶的户口迁来我家,那时奶奶的粮油供应是,每月油三两,面三十八斤,父亲每月都按时把奶奶的口粮送去,每月都是一斤油,五十斤白面,从来都是他自己亲自去,家里的困难他想办法自己解决,奶奶爱吃高老三的酱肉和天生园的糕点,每次去都买,奶奶不识字天天在墙上划道道盼着她的儿子的到来,这样一直到奶奶去世。
父亲说要孝顺就要在老人活着的时候去做,而不是去说,叫老人能吃点,他想吃的和想喝的,就是一杯凉水也要顺顺当当,开开心心地喝下去,在他去世后拉羊宰猪那都是在做样子,是虚荣心是做给旁人看的,父亲用行动做他想的事,并且感染着和教育着我们。
他说“孝敬父母不怕天,缴粮纳草不怕官,只要你诚心孝敬父母就可以心怀坦荡,不怕任何鬼神,遵纪守法就不用害怕任何当官的,交朋友就要看他是不是孝顺,如果说他连自己的父母都不孝顺的话,对朋友也好不到哪里去”
父亲一生都爱交朋结友,用他的真诚和热情给认识他的每一个人都留下了难以忘怀的印象,把快乐带给每个人,不管有多大的困难他都会对朋友给予帮助,他对生活的态度和对生与死理解,给认识他的人和我们留下了无法磨灭的记忆。
年过古稀的父亲,盼望着看到他的孙儿们,儿女的到来和电话是他最高兴的事,为了不给儿女们添麻烦,他从来都是报喜不报忧,他热切的盼望着和他最小的孙孙见面,那是他的最爱,孩子的顽皮和娇憨,给他带去无尽的快乐。
一件件,一桩桩,往事无法忘记,父亲节的来临,把深藏在心底的痛楚又撕开,锥心的痛楚在我心中,望着父母的遗像泪流不止,六月的艳阳带来了思念的痛楚,无法弥补的悔恨涌上心头,心事难诉,每逢佳节倍思亲,我的信,父亲永远也看不到,我永远也写不完,我的这封是只有开头每有结尾的信,我不知该说些啥,也不知要说啥,我愿父母在天有灵能读懂和看懂我所说和所想的。我是用心在给父亲写这封信。
笑脸看,
盼儿孙早成才。
艳阳六月夏正浓,
无尽相思入梦来,
难报春晖意。
父亲节的作文1100字 篇2
六月十九日,是父亲节.这是一个节日,大概的应该是欢乐,但是对于我来说,的是思念.因为父亲已经离开我们兄弟三年多了.我觉得,每一个父亲在儿女心目中,都是一座丰碑.不管他是贫困,还是富有,也不管他是乡间草民,还是达官显贵.
父亲在城里人的眼里,是一个非常一般的人,因为直到他去世的时候,他还是个普通工人;在村里人眼中,他是个了不起的人.他通过个人奋斗,在城市里找到了一份工作.他是从村里走到城里,在别人的猜疑中不断地证明自己.
父亲原本是个地地道道的村里人.我们那个小村子叫镇子梁,是个很不起眼的村庄.据说杨六郎曾经在这里佯杀他的儿子.后来他的儿子没有被杀,但这里却被镇住了.村里好多年后没有出过一个象样的读书人.父亲读了一些书,一直上到了初中.那时候,他在村里算是一个有文化的人.回到村子里后,他经常进城,以至村里有好事者编排说他不务正业.他在城里看到了什么,城里什么在吸引着他,现在已经无法得知.但是,可以想象,外面的世界很广阔,外面的世界很精彩,他在城里和乡村的往返中增长了见识.
此后,回到村里后,他的心思就不在田地里了.他经常琢磨的是如何进出这个小村子.后来,他到了外面,学习电工技术.这一门手艺,让他吃了不少苦,在全县的农村长途跋涉.他风尘仆仆,风雨兼程,全县有许多线路是他们接通的.终于,他成了电业局的一名职工.文革期间,因为单位派别之间的争执,他被搞了出来,又回到了农村.于是好多人感慨说:镇子梁这水土不养人,村里出不了人.还是安心地呆在村里吧.也有人在说:不好好在村里学农活,回来能做什么.
父亲说:只要有志气,就饿不死.他说:冷死迎风站,饿死不弯腰.只要你有理想,到了黄河也会有路,撞了南墙会把它撞倒.几年后,他到村里的水库当了电工.几年后,他因出色的工作业绩,到了雁北地区水利局.
父亲的经历对我们兄弟三人成了一本生动的教科书.在那个小村里,我们家最困难,父亲在外面上班,母亲常年生病在家,没有劳动力,欠村里的拖欠就有一千多元.这在全村是最高的,因为当时父亲的工资也只有三十多元.因此这个数字相当于天文数字.开始有好多村里人说:这图啥呀,愚公移山也打不了那么多拖欠.他们还说:家里边三个男孩,肯定是三个光棍.谁家会把女孩给这样的人家.
但父亲并不悲观.他说,全村子里,咱们家最有前途.因为,我的三个孩子都在上学.而其他人家的孩子,因为相信所谓的镇子梁的传说,都没有上完小学就退学了.父亲省吃俭用,把大部分工资用在家里的教育事业上.我们兄弟三人上学要买什么用品,总是优先保证.除了做人和考试方面的缺点,其他的缺点他都可以原谅.那时候人们对教育看得很淡,村里就更不用说了,但他一直严格要求,尽管他的文化并不高.
记得中考时我发挥不正常,为了能上高中,他四处求人,多方打听.在高考失利后,他为了给我找一个学校,领着我从早晨一直找人,到日落西山时才回到家.---我们满怀希望而去,带着失望而归.第二天早晨,他就早早又到县城找人去了.父亲说,他一辈子最大的心愿,就是把我们用知识武装起来,让我们自己能解决自己的生活.他一直告诉我们:他不羡慕有钱的人,他尊重有知识的人.后来,我们兄弟三人都有了好的出路.老大考上了财政局招聘干部;老二考上了军校;我也考上了银行学校.我们成了村里最有前途的孩子,也成了好多孩子学习的榜样.这几年,村里好多孩子考上了大学.
这在村里成了一个奇迹.父亲也成了村里人议论的热点.父亲到去世时,没有给我们留下一分存款.但是,我们兄弟三人都觉得,他给了我们三人最大的财富:出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