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新高考Ⅰ卷高考作文(6)

2021-06-15高考作文

  全国新高考Ⅰ卷高考作文16

  秉承体育精神,誓做拼搏青年

  “生而强者不必自喜也,生而弱者不必自悲也。吾生乎弱者,或者天之诱我以至于强,未可知也。”毛主席在1917的这一番议论,鼓舞了积贫积弱的中国,也诠释了体育精神的宝贵。

  而这一番振聋发聩的雄辞,在历史硝烟散去后的今天,依旧提醒着我们自强的独特意义,引发我们对体育精神的思考。

  明其所处,追其所向,厚植体育之精神,此以强于斯人。或许有人会说,体育上的精益求精是运动员的事,和我们这样的普通人没有关系。这样的观点无疑是狭隘的。清华体育元老马约翰,以毕生精力服务清华体育。在被问及何以坚持至此时,他说“我忠实地遵循了这样的体育原则:‘奋斗到底,绝不半途而废!’”百米赛跑中一个半秒的突破,铅球投掷中几厘米的进步,其意义不在奖牌和掌声的功利价值,而在通往它的无数汗水。这些汗水会成为我们成长的奠基,教会我们冲破天生之强弱,在奋斗中实现人生之意义。

  不忘所爱,不失前路,弘扬体育之精神,此以振我家国。一个崇尚体育精神,永远自强不息的民族,才是充满希望的民族。当中国女排时隔多年再次夺冠,当武大靖一骑绝尘碾压冲线,当中国女足“逆风翻盘”反败为胜,我们为运动健儿欢呼,也是在为体育精神欢呼。他们拼搏的热血把我们都联系在了一起,激励我们在各自的岗位上奋进。人人若此,则国安泰昌盛何难!

  然而,课业的挤压,“内卷”的压力,分数至上的功利心理让我们的体育教育受到了漠视。年轻人“四体不勤,五谷不分”,只要不需考试,就不事体育运动。这貌似无可厚非,实则是对青年精神的毒害。体育运动当然不是“浪费时间”,“影响学业”,而是强健我们的身体,养护我们的精神,让我们更好地投入到学习与工作中去。人之体魄生而有别,然砥砺奋进无别。人之智能生而有别,然自强不息无别。体育把我们从功利攀比,制造焦虑的内卷狂潮中解救出来,达到努力最本真的目的。

  由此观之,当今的我们呼唤体育精神的回归,不仅仅是把阳光下的挥汗如雨,球场上的欢声笑语还给青年人,也是把“有志者事竟成”的坚定,“及时当勉励”的勤谨,“吾将上下而求索”的自强还给青年。在急速变化的液态社会,这些纯粹的品质如船锚,让我们不在狂风骤雨中迷失了方向,成为潮流裹挟的“单向度的人”,而是脚踏实地,切磋琢磨,找寻自己的人生意义的新时代青年。

  现代奥林匹克之父顾拜旦先生说:啊,体育,你就是美丽!你塑造的人体变得高尚还是卑鄙,要看它是被可耻的欲望引向堕落;还是由健康的力量悉心培育。是的,体育之用,实乃大用。让我们高举体育精神的火炬,让我们在生命中种下自强不息的种子,强于斯人,振我家国!

  全国新高考Ⅰ卷高考作文17

  我非鲲鹏,亦可图南

  对于强弱,中国人心中自古就有一杆秤:“锄强扶弱”“恃强凌弱”等成语体现我们对强弱双方的不同态度,而《逍遥游》中“小大之辩”的论点更是深入人心:小知不及大知,小年不及大年。事实上,强弱之别并不是一成不变的。物质力量的强弱之判,可以通过不断淬炼自身而逆转乾坤。我非鲲鹏,亦可图南。

  一颗石子可以因板块运动而攀上群山之巅,也可能因强风侵袭而跌落山崖。个体乃至国家的强大不是一成不变,它必定处于时势、社会环境、自身发展等条件的制约之下。回首20世纪初,中国尚在列强欺压下签订辱国条约,巴黎和会上各国代表无视中方提案强行割让辽东半岛;而在21世纪,神舟飞天,北斗组网,蛟龙入海,天眼巡空,重大科技成果不断横空出世,中国已跻身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综合国力的巨变,不仅源自世界局势之变,更在于革命先烈的奋斗与淬炼。

  虽然目前中国的成就使我们屹立于民族之林,但在瞬息万变的时代中,强弱翻转时刻在发生。正所谓“生而强者不必自喜也,生而弱者不必自悲也。”虽生而强者,不锻炼自身就只能屈服于熵增的规律而导致热寂;哪怕生而弱者,勤自锻炼逆水行舟,必能更上一层楼。较之泯然众人的方仲永,克服出身的障碍走进大城市的华坪女高学生才是当下青年的榜样。我们万不可因一时的强大而沾沾自喜,而应不断提高个人素质,以自身能力应时代万变。

  提升个人素质,在于淬炼身体素质、心理素质与意志力。毛泽东在《新青年》中论述“体育之效”时指出:“弱者如果勤自锻炼,增益其所不能,久之也会变而为强。”近年来教育部不断强化体育成绩在考试中的比例,鼓励学生积极参加体育锻炼,即旨在通过体育活动锻炼青年的个人素质,培养自强不息的意志。

  顽强的意志不仅在于坚持不懈,更在于能积极主动地寻求改变。日本企业家稻盛和夫曾提出“燃烧理论”,认为人有自燃人,可燃人,不燃人三种。自燃人即为能充分发挥意识的主观能动性,培养意志力的目的正在于此。青年人只有心中抱有不断前进的愿景,才可以克服先天条件的桎梏,逆水行舟,鹏程万里。

  诚然,出身城市的我们基于父辈的基础,已站在强者的肩膀上,但万不可忘记中国仍有许多“弱者”。当下城乡发展不平衡的现状导致了城乡教育资源的分化,农村地区不乏希望通过知识改变命运的学生。前几日衡中学生张锡峰在演讲中呐喊“要拱了大城市的白菜”引起诸多谩骂,但事实上谩骂者不乏曾经的“土猪”。通过努力逆袭成了强者,万不能“向更弱者抽刀”,而应该向更弱者伸出援助之手。

  “横空大气排山去,砥柱人间是此峰。”凝望这一百余年,这个政党、这个国家的每一段征程,都不仅仅是年轮叠加之旅,更是每一位中国青年用双手托举国家,使这个民族从弱小走向强大的征程。我们终将接过重担,为国家的不断富强筑牢地基。

  虽身无鲲鹏万里翼,亦能以努力为翼,背负青天,终将图南。

【2021全国新高考Ⅰ卷高考作文范文(精选17篇)】相关文章:

1.全国I卷高考作文

2.2021全国乙卷高考作文:梦幻理想

3.2021全国乙卷高考作文:放飞理想

4.2021全国乙卷高考作文:关于理想

5.2021全国乙卷高考作文:所谓理想

6.2021年全国新高考Ⅰ卷高考作文:强弱论

7.2021年全国新高考Ⅱ卷高考作文:低调做人

8.2021年全国新高考Ⅱ卷高考作文:诚信做人

上一篇:全国卷一作文范文下一篇:2021全国新高考Ⅰ卷高考作文范文(精选5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