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经典励志文章(2)

2020-06-27高考素材

  不是方法,只是习惯

  为了建立好的学习习惯,我观察过一段时间:什么是“传说中”的高手呢?结果发现了就像这样的一些印象:

  “真正的高手课前不预习,课上不听讲,这点东西他们会自己搞懂。”

  “真正的高手从不写作业,他们会自己找题做。只有笨学生才混在老师的习题集里。

  “真正的高手比老师更了解考试的重点。”

  “真正的高手有一张比地图还乱的草稿纸,他们把问题装在脑子里了。”

  “真正的高手从不留下以前的作业和卷子,当你问他一道题的时候,他会从一堆东西里找出半张纸给你。”

  “真正的高手从不梳理知识,知识总是信手拈来的。”

  “真正的高手难免会犯一些低级错误,但高级题是他们的强项。”

  “真正的高手没有日程表,他们总是在考前最后一天完成任务,把家长吓个半死。”

  ……

  以上句式剽窃自林锐的文档。

  这些颇具俗世奇人风范的描述,是我观察得到的事例,当然是反面的。自己的.计划当然是不可或缺的,但是如果抛开老师的引导自己搞一套的话,我觉得只是懒惰的借口。你完全可以在跟着老师走的同时完成自己的计划。另外,列出要学的和已经学过的,短期看来,可能会慢一些;从长远看,已经掌握的东西会比较牢固,这样在后续学习中优势就明显了。

  再比如,翻开一本新书,一般都应该看看前言和目录,有一个整体性的了解。就像写一部小说,可以先写总纲,写概要,最后再使它丰满起来;也可以先写一个一个细节,最后凑起来。显然正常人会选第一种。学习一门课也是一样。

  但是我们往往会忘记这一点。

  上面提到的,从小处说,是学习习惯的问题;往大了说,是学习风格学习态度的问题。

  学习方法,只有在成为学习习惯以后才真正有力。

  无招胜有招——这是我花了很长时间才懂的。

  从脆弱到坚强

  前辈们留下一个传统——长跑。跑的时候对自己说:前面就是一等奖了,再往前一点是省队,再往前就是国家队了……

  不管我们做什么,到了后来它永远是一件关于毅力的事。

  因为,没有毅力,说得再好也是空谈。

  有这么一道题:五个电阻环相连,求电阻。题量比较大。让我到今天还能记起来的原因是它下边有一条评论:“物理竞赛考核的不仅仅是选手的知识,还有他的毅力。”

  那个时候我还不懂它的含义。

  一直到了复赛考场上我才真正明白。那次考试出事了。

  乍看之下平平无奇的题目,其实玄机暗藏。有几道题做到一半就走不下去了。像是一条缺氧的鱼,我艰难地拍打尾巴找寻出路。

  武侠小说里不是常有高手对峙的场景吗?越是生死关头,越要把生死置之度外。绝对不能慌。一般来说,慌的那个人绝对会比较惨。

  我没有经历过那些场面,但原理总是差不多的。

  在最后的半小时里,我稳住了自己,很坚强地做下去,什么后果也不去想。心里好像有一潭水,只有滴滴的水声。

  最后,在这半小时里我挽救了自己,拿到了我的另一半分数。

  这个经历本身可能比比赛还重要。

  从一个自己到下一个自己

  缓缓流逝的,总是时间的旋律。

  两年的时间,改变缓缓发生在我的身上。

  从一个有点腼腆、常常退却的自己,到一个已经可以昂首在舞台上演绎话剧的自己。

  从一个大错不犯、小错不断的自己,到一个已经可以把生活打理得井井有条的自己。

  从一个懵懵懂懂、目标模糊的自己,到一个坚定了信念,决定把自己的一生献给一件事的自己。

  我真的要感谢我的学校和我的老师。

  “二中,是省里最好的中学。”两年后的今天,我发现这句话影响我的一生。

  两年前,最好的中学意味着从这里走出许多清华北大。来到二中,她会用知识丰富你的头脑,给你一个登上人生更高平台的机会。

  两年后,我才发现,其实我在乎的早已不仅仅是考上哪所大学。来到二中,她会用她种种历练,丰富你的内心,给你一个更好的自己。

  在二中的两年多的生活和学习,充实而又多彩,老师们的教诲,将是我永生的财富。在这里,我一直在努力改变自己。我把我在二中生活的体会写下来,如果这些对你有些微的帮助,那么我就满足了。

高三经典励志文章

1.2015高三励志文章集锦

2.高三励志教育文章摘抄

3.2015高三最励志文章

4.2015高三励志文章精选

5.2015高三励志文章(最新)

6.高三励志文章选登

7.2016高三励志文章:品味高三生活

8.高考励志文章(经典)

上一篇:高三励志教育文章摘抄下一篇:2015高三高考励志故事选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