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是心非》观后感(一):口是心非
在我看来朱莉娅罗伯茨是好莱坞最有味道的女演员了,克里夫欧文也是那种雅帅。说真的,前半个小时我简直不知道那个电影在讲什么,只是在纯粹的欣赏男女主角的颜值。
电影有一场戏是女主角质问男主角,衣柜的丁字裤是谁的?男主坚决否认,女主试探成功,高兴的告诉男主角这是她自己的内裤,男主背对女主,嘴角微微一抹的笑让我印象深刻。在我看来这抹微笑不是代表爱,而是狡猾的笑。
作为特工的男女主由于工作性质,性格多疑,猜忌,彼此相爱,却又彼此互不信任,一次次的试探,一次次的争吵,一次次的妥协。男女主最后的矛盾是女主接受不了男主和另一个女人睡了,虽然她知道男主并不爱这个女人。
爱一个人,是否精神和身体要同时保持忠诚。我爱你,但是我还是和别人睡了,这看似很荒唐,但却是最普遍的现象。大多数人毕竟是属欲的,在最诚实的生理反应面前,大多数人不会学会克制,这是天性。但是我们之所以为人,是因为我们会克制自己的欲望,不然和动物没啥区别。出轨是一个很普遍的现象,但却是一个敏感的话题。一旦去讨论,势必又揭开那片看似已经愈合的伤疤,何必自找不痛快呢!
回到电影本身,男女主的职业,性格本就不适合成为伴侣,这样的组合太累了,每次见面斗智斗勇,知道的是在谈恋爱,不知道的还以为他们在演戏。相比小说的结局,男主死去,反而为俩人的爱情留下了美好的回忆,不然我很难想象两人今后的生活。爱情是经不起试探的,一次两次的试探可能是调情,试探多了,真的就剩下悲剧了。
我一开始以为的结局是男女主卖了配方,在迪拜逍遥的生活着,这符合欧美电影的走向,但是这电影居然反应了社会主义的主流价值观,不在中国大陆公映简直可惜了。
《口是心非》观后感(二):男女相处之道
看到大部分都是给三星的评价。
我很喜欢这对男女组合,所以觉得三星偏低。
整个故事写得还不错,时间交错的叙述的手法也让故事增强了趣味性。
我觉得最好看的在男女关系。
从头到尾我都觉得是女方在耍男方。
每次他们互不信任发生争吵时,都是男方让步,虽然他一直都怀疑女方对自己的爱是有目的的。
男方做了N次保护措施,好让自己不至于被耍到一无所有,但是每次同女方一交锋,他就缴枪投降了。
我觉得这样一个结果,对于这段感情很好,尽管竹篮打水,但是好歹两人还在一起,经历了这样的挫败,女方应该会改改那么自以为是和强势的性格。我看到一半的时候设想的结果,是女方拿到配方后逃之夭夭了。
还好,这个结果算不错。
《口是心非》观后感(三):喜欢就好了
精彩的配乐外加讨喜的台词,
美丽的风景外加养眼的演员,
多变的拍摄手法,紧凑的剧情,变幻的时空,天马行空的想法。
片刻的激情,5年不见,仍能远远的认出对方,有点脱离实际,不过电影中的人物么,本来就跟我们大家不一样罢。
最后两个人瘫在酒店的大堂喝香槟的神态表情,莉莉小敏感小神经的蹦出那句“你要是认为我自己偷偷换了秘方,那就……”,太逗。
突然让我想起郑秀文和刘德华的{龙凤斗}。
.S.片尾曲很惊艳,华丽的小调调,轻快的哼唱着经历过风浪后的小情愫。
与大家分享:
《口是心非》观后感(四):螳螂捕蝉 黄雀在后
前两天刚看了Clive的《The International》,压抑得要命。同样是有Neomi,同样有黑帮,有黑幕,可是比《东方的承诺》,还是不够出彩。Clive 的演技离国王还是差了点儿。
这次看《Duplicity》是出人意料的轻松。 大家都先想到《偷心》, 其实,这两个故事根本不搭界。《Duplicity》是一个商业的无间道,人物关系非到最后不能揭幕。导演选择了轻松路线,除了杜拜,罗马,纽约等等风光,两位俊男靓女也是养眼非凡。加之两个人的唇枪舌战,和跳脱的剪辑,演员和观众都很放松。特别适合减压。
最经典的:朱莉亚审问克利夫衣橱里的女内裤那一段, 以及两次重逢时重复台词的使用。但是最搞笑的还是两个大牌特工放下中东问题,严肃讨论靠夏威夷比萨饼商业谍战谋生的那节。原来,特工们也是需要柴米油盐的!
意料之外的是,CIA和 de的间谍比起商场老手还是略输一筹,可见商场如战场。再牛的特工,最后还是老板的工具。。。
《口是心非》观后感(五):成也萧何败也萧何 —— 《口是心非(Duplicity)》
一部间谍的电影,我承认是因为茱莉亚罗伯茨我才会点进去看的。作为编剧出身的导演Tony Gilroy,整部片子都是偏重结构性的产物。
我成为我之前迷上了《告白》的结构模式,一层一层的推进,回顾,而后再在不断的重复轮回主题以后,最终得出了一个致命性的故事结尾。《Duplicity》很有这种韵味,但是却没有它的精髓。
整部片子只有一处慢镜头,像《告白》里面常用的慢镜一般。它表现在电影的开头,堆满了冲突跟幽默性,慢镜头,从来都是表现矛盾发生或者过程发展演变的最好手法。故事的开头,我们就已经知道两个巨头的竞争敌对关系。
其实不难看出这一部片子的爱情成分。爱情的位置点到即止,刚开始的感觉是用间谍跟反间谍的猜疑,试探跟配合,协调来作为这部电影的主线。直到后来才慢慢发现,原来原先自己猜想的主线只是大氛围的衬托而已,电影里面深刻缔造的,是一份共患难以后构建起来的感情与信任感。
其实即使到最后,我依然不会觉得他们会坦然的相信对方。也许是故事的剧情性太强,很多个本来属于画龙点睛的位置都描绘过了头。其实整部电影的架构我很欣赏的,两个大轮回,而里面小轮回使用的是一种插叙的方式。
一般悬疑剧的手法,如果可以配合插叙的方式来用,在不经意的位置加建几个真相大白或者致命逆转的镜头,整个故事出来的效果就会意想不到很多。只是在《Duplicity》我只觉得这个手法用得太频密了,一开始还可以为他们之间的相互测试到再次建立信任而感到略有新意,但是慢慢到后来,会觉得出现的频率过于密集,而导致缺乏了原有故事的紧凑性。草莓蛋糕上面可以有草莓,但是一定不可以多,否则只会抢走了蛋糕原有的视觉效果。
故事里面的高潮还是有的,就在临近结尾女主角盗取重要文件的那一部分。那是整部电影里面可以让我心跳加速的一幕。而到后来的的假装拆穿,离开,等待,文件转让。好像,也只是回到第一幕插叙片段的感觉。固有的手法,只是施展的场地不一样了而已。
其实他们相遇时候的台词,是不断重复的,从一开始,到中间,到结尾,但是他们对话时候的语气,表情神态跟最终跟随的结局,已经大不相同。我不知道是不是故事的穿插过于频繁而导致自己思想的凌乱。到了最后发现大循环里面那个局外有局的结果时,我不觉得意外。
如果最后要说明他们两个只是被蒙在鼓里的商业棋子,而最有脑的一方其实是处于被动的那一方,因为他一直在暗中操控全局。那么,矛盾性的爆发效果还是不够激烈。因为之前的铺垫还不够力度,到后来的着重点好像都偏重了在他们两个的互诉钟情上。局中有局的设置确实是一个亮点,但是让人惊讶的感觉还是不够。也许是这个结局所带来的破坏性或者影响性不够强烈,才会让我觉得它不够深刻。
不过整体而言,我很喜欢里面的两位主角,所以,我也很欣赏他们的演技,任何一个细微的动作都可以恰好到位。如果想训练一下自己的故事拼凑或者连贯思维的,这部电影也是很不错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