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国学作文(2)

2021-06-15国学

学国学作文 篇5

  记得那时候,我因父亲的文学学习的熏陶,慢慢接触了《三字经》,只因那不是像《三国演义》那样精彩的故事,而是每句三个字的话,所以我没有丝毫的兴趣,父亲了解到,《三字经》都是古人们积累下做人处事的道理,所以为了我能够学到这一点,父亲煞费苦心想了个游戏---“对暗号”。

  父亲说:“今天爸爸要去上班了,我跟慧慧玩一个游戏,叫做对暗号,就是今天慧慧在家里听三字经,明天爸爸回来就跟慧慧对暗号,我说一句你说一句,要是你对不出来,爸爸就不喜欢慧慧了”,听到这话,我心就急了,要是爸爸不喜欢我怎么办,那我就没有棒棒糖吃了,没有洋娃娃玩了,不可以和爸爸在一起做游戏了,于是我就乖乖的跑到录音机前听着《三字经》,妈妈反复的给我播放,我的小脑瓜子飞快就记住了,那时候只是为了能够赢这个游戏,那些内容的意思我一概不知,直到后来这些话在我慢慢理解后对我的生活和学习上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第二天,爸爸悄悄地推开门进到客厅里,悄悄放下公文包,脚步又轻又慢的走着,我正在忙着搭积木,妈妈正在厨房做饭,平时爸爸下班回来都会给我一个热情的拥抱或者依据亲切的问候,今天爸爸什么温馨的话也没说,第一句话就是:“人之初”。

  听见这昨天念过无数遍的三个字,于是我推开积木,好像有潜意识的反过头来立马接上话,奶声奶气的回答:“性--本--善”。

  爸爸把头靠到门边来,好像欣慰的微笑了一下又点点头,咳嗽一下:“性相近”。

  我跟着记忆的脚步对上:“习相远,苟不教,性乃迁。教之道,贵以专”。爸爸听见了我这流利的三字经背诵,于是笑着冲到我面前一把把我搂在怀里,不停的亲吻着我说:“乖女儿,爸爸和你一起学习,中国老祖宗的东西,我们要牢记,记住,可别再让中国人丢脸哦”,我似懂非懂、傻乎乎的点点头。

学国学作文 篇6

  国学是中华民族固有的文化与学术;是从古至今无数代人智慧与汗水的结晶;是受无数世人所瞩目与敬仰的高尚学术;是经受历史的锤炼打磨与自然的甄选淘汰所汇聚而成的文化瑰宝。大到治国安邦,小到智慧启迪。让我们一起来学国学,品国学,用国学,读有所悟,学有所得。让我们一起来领悟国学的魅力吧!

  ——题记

  阿柴折箭教子这一典故让我感悟颇多。吐谷浑的`国王阿柴身染重病时将自己的两个儿子召集在一起,他拿起一支箭给自己的大儿子让他将其折断,大儿子不费吹灰之力轻松的将箭折断了,接着他又让大儿子将剩下的箭全部折断,大儿子这次却无论如何也折不断。儿子们终是明白了父亲的良苦用心,在阿柴去世后,他们团结一心,致使吐谷浑王国日渐强大起来。

  即使自己是一颗星星,也应明白一星独亮不算壮观,浩瀚星海才最耀眼;即使自己是一块石头,也应明白一石之大不算雄伟,高耸入云才最巍峨;即使自己是一艘游船,也应明白一船入画不算风景,千帆竞发才最壮丽。一滴水微不足道,渗入泥土便会消失不见,可汇聚成河却是川流不息;一粒沙卑微渺小,散落风中便会吹落远方,可汇聚成沙漠却绵延万里;一个人的力量微乎其微,很难有大作为,可当我们团结起来却可以创造无数奇迹。阿柴折箭教子这一典故正是要告诉我们这个道理:团结一致,同心同德,任何强大的敌人,任何困难的环境,都会向我们投降。

  曾有人问哲学家:“一滴水怎样才不会干?”哲学家回答说:“把它放进海里。”这句话同样简短的揭示了一个道理:个人离不开集体,只有团结互助的集体才会有无穷的力量,反之如果没有团结,即使有再大的力量也会枯竭。

  团结是什么?我认为团结就是一人拾柴火不旺,众人拾柴火焰高的同心协力;团结就是一人难挑千斤担,众人能移万座山的众志成城;团结就是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的同甘共苦。团结是五指紧握的拳头,是细线拧成的一股麻绳,是最美的音符弹奏出最动人的旋律。这就是这则典故所带给我的启发。

  团结,有的时候不需要长期的合作,但它一定要有瞬间的默契;团结,有的时候没有完美的结局,但它一定需要辛勤的汗水;团结有的时候不需要精湛的技艺,但它一定需要坚定的信念。这就是我通过这则典故所延伸得来的心得。

  国学如海,团结作舟,泛舟于海,方知海之深邃。国学如山,团结为径,循径登山,方知山之高大。国学如歌,团结是曲,和曲而歌,方知歌之动听。学国学,品国学,悟国学,悟其深理,学有所得。

  点评:正如小作者笔下的描述,国学深邃如海,值得我们细细品读,悟其深理,作者由折箭这件典故谈到团结的重要性,论点清晰深刻,结尾处集中点题,既照应开头又总结全文。首尾连贯,一气呵成。是一篇难得的议论散文佳作。

  本文三大成功之处:首先形散而神不散,其次用词准确,第三文章结构紧凑。是一篇不错的议论散文。

学国学作文 篇7

  “国学”,顾名思义,中国之学,中华之学。

  而在这个“全球化热潮”席卷全球的时代,英语,成了一种国际化的语言。理所当然的,各个国家都将英语这门语言搬进了课堂,正在努力融入国际社会的中国也自然不会例外。更甚者,视英语重于语文。

  而中国的不少学生也认为,学语文不过就是读读背背,应付考试的。好在,中国已有许多学者发现了这个问题,并促使有关部门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例如有的学校专门开设了“国学”这门课程,或者将英语的分值压低等。但是,只靠学校和有关部门的努力,那也只是让“国学”重新成为一种选拔优等生的课程,学生们只会像重复英语单词那样来回念叨那几句固定的诗词,心里只想着通过考试。

  那么,“学国学”的关键就是是我们了,中国的新一代青年。如果我们肯稍稍将应试心情降低一点,或者在图书馆中习惯性地翻几页中国古典文学的书,那我们自然会渐渐培养起阅览国学的爱好。想一想那种画面,清闲的下午,暖暖的阳光弥漫在房间中,捧起一本封面古朴的《诗经》,领略那民风质朴的《风》: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对于心中女子的爱慕之情,毫无遮掩地在纸上展现出来。感受将士们保家卫国时所作的《雅》: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将士们离家出征远方时,杨柳飘扬春风荡,如今归来路途中,却已是雪花纷飞漫天扬。

  《诗经》的韵味有一些是在它的描写中展现出来,但更多的还是在诵读吟唱时给人更深刻的感受。同样的,《楚辞》、《论语》等经典诗词,当我们试着诵读时,我们才真正能体会到当事人的万千思绪。

  “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当我们诵出此句千古名句时,是否也能体会到荆轲为国家献身时的刚毅、壮烈!而如今我们的祖国,正面对着严峻的国际形势,却仍有人,事不关己高高挂起!我想,这时候,没有比一句激昂的“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更有震撼力的斥责了。

  再回到我们的学习生活中,虽有诸多不如意,但当我们豪迈地诵出“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心中的郁结之气便荡然无存。当我们在西湖河畔漫步或是在沙洲中前行,是否会联想到“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或者“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等对美景细致描写的千古名句?吟咏诗歌似乎在何时何地都能让我们陶冶情操,开阔胸怀,并能站在古人的位置看事物,赏美景,论天下。

  长久在这样浓郁的中华诗词的熏陶下,我们的话语便会不知不觉沾染上那清雅的“淡香”,但若想整个人都德艺双馨,那就要从生活中的一点一滴做起。

  大多数人都会认为美德是个“高大上”的词,只有文人雅士,知识分子才能拥有它。其实不然,我们与父母交谈时,更心平气和一些,为他们考虑一些,便是“孝”。我们与他人相处时,要礼貌待人,尊重他人,这便是“礼”。对于我们自己,接受自己的缺点,保护好自己,便是“自爱”。我们做的各种助人小事,便是“善”……如此,你还会觉得美德遥不可及吗?

  但俗话说,“赠人玫瑰,手有余香。”换句话说,我们还要将中华之美德,传给其他人。那些接受过我们帮助的人,那些关注我们的人,那些有心人,他们,会从我们的言行举止中感受到那春风般的美德,并会努力使其在自己的言行举止上生根发芽,直至开出和我们一样的“清香素花”。我想有一天,我们在街上漫步的时候,随处都可闻到那清幽淡雅的“香气”。

  有人说我们的传统文化正在被遗忘,有人说我们丝毫没有传承中华民族的美德,还有人说……当听到这些流言蜚语时,我们不禁想厉声反驳,但那反驳似乎显得苍白无力,甚至会被认为是狡辩,因此,我们要用行动来告诉他们:

  我们中华民族的文化并没有被遗忘,我们的美德也仍旧“存在”着,它们,在我们中国新一代青年的手中,会重新生根发芽。待它绽放之时,即是我中华民族美德与文化的浓郁香气散播到世界各处之时。学国学作文 篇8

  我相信同学们对“国学”这个字眼儿都很熟悉吧。我们从小学习的唐诗、宋词、《三字经》《弟子规》……这些都是国学。

  说到国学的作用,其实很简单。就是告诉人们为人处事的方法、人生的哲理、做人要遵守的礼仪。

  我也与国学有着一段不解之缘……上学期,学校开展了丰富多彩的课余活动。其中也包括趣味丛生、紧张激烈的国学知识竞赛。我和其他两名同学代表我们班参加了高年级组的比赛,并以绝对的优势夺得了第一名。之后,我和其他几名同学一起组成代表队,代表学校参加丰台区小学生国学知识竞赛。

  本次比赛可谓高手如云。来自全区的8支代表队展开了一番龙争虎斗;比赛开始后,赛场气氛紧张而凝重。选手们一个个摩拳擦掌、全神贯注、跃跃欲试。凭借着扎实的基本功和一点点的运气,我们在比赛前半段一直保持领先,同学们的脸上都开始出现了笑意。

  不料,赛场上风云突变。随着几道风险题的失利,我们的领先优势化为乌有,还被其他队拉开了一段距离。我和同学们的心里有些焦急,但大家都在互相鼓励:别着急,别着急。沉住气

  最后一道决胜题!我们和另外一队积分相同,鹿死谁手马上就要见分晓了!负责按抢答器的我,心跳骤然加快,手心里湿漉漉的,眼睛紧盯着主持人的口型。随着主持人一声“开始”,我以闪电般的速度按下了抢答器!可出乎我意料的是,指示灯却在对手的台上亮起……

  虽然我们与冠军失之交臂,但这也让我对韩愈的“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有了更深的理解。“学而时习之”应该是我们坚持不懈的学习态度。国学知识是华夏五千年流传下来的文化瑰宝,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它凝结着人们世世代代总结出的道理与规律。我们所熟知的国学知识还只是沧海一粟而已。

  国学是一本永远也读不完的书,人们对它的探索也永无止境。希望大家都能沉浸在国学的广袤海洋中,感受国学知识带来的无限魅力!

学国学作文 篇9

  当我进入一年级后,开始学习国学经典《弟子规》。里面有很多经典名句让我懂得了一些做人的道理和行为规范。

  以前我总是不听老妈的话,常常惹老妈生气,做错了事也不认错。学习了国学里的名句“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之后,我知道了父母教我们做人处事的道理,是为了我们好,应该恭敬地聆听,做错了事,父母责备教诫时,应当虚心接受。现在我已经能够虚心接受批评,知错能改了。

  从小老妈就教育我要尊老爱幼,学习了国学名句“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之后,我明白了尊老爱幼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尊老爱幼是人类敬重自己的表现,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儿童时代,每个人也都有老的一天。我们不仅要孝敬自己的父母,爱护自己的子女,还应该尊敬别的老人,爱护年幼的孩子。我们应该要把这种优良传统一代一代地传承下去,在全社会营造尊老爱幼的淳厚民风,尊老爱幼从我做起!

  我会继续在国学里学习和体会做人的道理!

【关于学国学作文合集9篇】相关文章:

1.关于学国学作文合集九篇

2.关于学国学作文合集6篇

3.关于学国学作文合集5篇

4.学国学作文合集8篇

5.学国学作文合集6篇

6.学国学作文合集八篇

7.关于学国学作文10篇

8.关于学国学作文三篇

上一篇:关于学国学作文10篇下一篇:【精品】家风的作文九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