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设计方案

2020-12-31寒假

【精选】教学设计方案集合八篇

  为了确保事情或工作科学有序进行,常常需要预先制定方案,方案是从目的、要求、方式、方法、进度等方面进行安排的书面计划。那么你有了解过方案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教学设计方案8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教学设计方案 篇1

  【学习目标】

  1、学习文章“以形传神”的描写方法。

  2、感悟伟大音乐家的人格魅力,培养顽强乐观的人生态度

  一、导语

  讲课之前,先请教大家一个问题:什么样的人能称之为“巨人”?

  (①身材高大异乎常人的人②童话里指比一般人高大、而往往有神力的人物③比喻有巨大影响和贡献的人物。)

  音乐家贝多芬身材矮小粗壮。“病魔夺走了他短暂的生命。他为什么能称之为“巨人”?(音乐上的杰出贡献)

  仅仅因为如此吗?学完这篇课文,相信你会给我一个满意的答案。

  二、初识名人

  课前大家广泛搜集了贝多芬的资料,我也给大家准备了几个小题目,谁来回答。

  同学们对贝多芬有了这么多的了解,想不想感受一下他的《命运交响曲》?听完后,告诉我你的感受。

  听《命运交响曲》片段,交流感受。

  生1:感觉很震撼,很有气势,仿佛是激烈的敲门声。

  生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这部宏伟的充满哲理和英雄史诗般的巨作,贝多芬创作了6年时间。此时的他已在无声的世界里孤独地挣扎了二十余年,为了创作,他用一枝小木杆,一端插在钢琴箱里,一端咬在牙齿中间,在作曲时用来感受音符的律动。靠是什么力量使他超越了自身的痛苦,为人类酿制出玉液琼浆呢?让我们一起走近名人。

  三、走近名人

  1、布置大家预习了课文,谁先来读一下生字?齐读。结合课文说一下词意。

  2、课文从客人来访谈起,请你概括其中写了哪几件事?

  (客人参观贝多芬工作室──客人与贝多芬会面──贝多芬回忆最后一次指挥的情形)

  四、解读名人

  1、作家何为写人物传记非常善于塑造生动的人物,他从哪些方面描写贝多芬?(肖像、语言、神态)

  2、我们先来剖析肖像描写部分,谁来读?

  3、请你按照“从中,我读出了一个的贝多芬。”这一句式,说说你的理解。

  学生读外貌描写部分,交流。

  ① 外貌:(双肩、眼睛、嘴)—坚忍无比

  ② 比较阅读罗曼罗兰的《名人传》片断,比较写法的异同。

  (相同:观察角度相同,着眼点相同

  不同:课文抓住典型特征,语言简练,着力表现贝多芬坚忍无比的生的意志;选文描写全面细致,突出了贝多芬相貌平庸甚至丑陋,与下文写贝多芬不朽的贡献、伟大的人格相对比。)两段描写各有千秋,都服务于作者的写作目的,都能以形传神课文尤其如此。

  ③ 写法:以形传神

  仿写练习:抓住某位同学的一个面部特点写一、二句话、交流。

  4、内心(语言)

  古语说:言为心声,透过贝多芬的语言,我们走进他的心灵。揣摩贝多芬的语言,说说你的理解。我从《贝多芬传》里摘录了几句话,希望能给你一点提示。

  ⑴ 一株树:苦闷、绝望热爱自然

  ⑵ 火山:坚强与厄运抗争、献身音乐

  ⑶ 心里的音乐:用生命创作

  ⑷ “永恒”:超越自我音乐相伴(用苦痛换来欢乐)

  5、概括贝多芬给你的总体印象:独立坚强,严肃善良、热爱自然、酷爱音乐、不屈服于厄运。课后阅读罗曼罗兰的《贝多芬传》和以贝多芬为原型创作的小说《约翰克利斯朵夫》,你会受到心灵的震撼与洗礼。

  五、感悟名人

  1、作者为什么称贝多芬为“音乐巨人”?

  信念、巨人、贝多芬

  2、拓展延伸:

  贝多芬不屈的信念深深震撼了我们,然而,以顽强的意志搏击神圣风浪险滩的又何止贝多芬一人?

  请你说出直面人生苦难的杰出人物有哪些?

  (他们,都是信念的巨人)

  3、贝多芬用不屈的信念和卓越的才华为世界音乐史谱写了辉煌的乐章,战胜痛苦的欢乐征服了所有的听众,下面请你聆听贝多芬音乐演奏会片断,同时打开课本第二页的彩图,凝视他的双眼,联系自身实际,边听边写下你的感受,语言力求精炼。

  交流

  4、结语:人生的道路上难免有凄风苦雨、激流险滩,但只要我们用信念做桨,意志做帆,坚信人生的航船定将“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教学设计方案 篇2

  学习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体会生活中只有将心比心,才会使人与人之间多一些宽容和理解。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揭示课题

  哈默用自己的言行维护了个人的尊严,同时赢得了人们的尊重。今天,我们学习《将心比心》,能说说这个词语的意思吗?课文写了哪些将心比心的事情呢?

  初读课文,感知内容

  1.各自轻声读课文,遇到生字可以查。

  2.前后四个同学按段轮流读课文,互相纠正读不好的句子。

  3.课文写了哪两件将心比心的事?

  细读课文,探究情感

  1.自学第一节,想想哪些地方让你感动?在自学基础上小组互相交流,并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自由读课文第二节,想想哪些地方让你特别感动?在书上做些批注。

  3.学生交流读后感受,教师引导重点探究以下问题:读母亲平静的话,思考:母亲的“宽容”体现在哪里?母亲又是怎么鼓励护士的?她为什么能这么做?

  4.有感情地朗读第二节。

  5.学习第三节:你能结合生活实际,谈谈对这一节的理解吗?

  6.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7.课堂练习:写一段话,以生活中的一个事例来说明“将心比心”。

教学设计方案 篇3

  课前:教师为学生讲述两个真实的故事,其中一个是自己小时侯失去父亲的故事。

一、引入。

  1、观看央视国际4套上播放的伊拉克专题,加上教师录制的音乐和旁白。

  2、抽学生说说自己看了之后自己的感想。

  3、教师小结:战争是无情的,战争是残酷的……今天,让我们一起去聆听一个中国孩子的呐喊吧!

  学生齐读课题,再读。

  效果很好,哀婉的音乐与悲惨的景象呼应,很快就为本课的学习定下了“基调”,为学生进一步学习课文,体会思想感情做了一些铺垫。

二、按要求自读课文。

  多媒体出示自读要求:

  思考并勾画句子:

  1、作者的爸爸是个怎样的人?(用横线勾出)

  2、当今的和平环境怎样?(用波浪线勾出)

  3、作者为谁呼吁?(用着重符号标出)

  学生自由读课文,勾画相应句子。

  这几个问题提得比较好,有利于进一步理解课文,把握了课文的重点。只是从实际操作来看,学生受前面“哀婉”基调的影响,虽是让自由朗读,学生却都是默默地朗读,不管怎样,只要学生是在“读”,就是可以的,不一定非要出声。

三、交流问题,学习课文。

  1、教师:爸爸是个什么样的人?你是从哪里知道的?

  学生:爸爸是个出色的人。我们能够从“我的爸爸精通四国语言……”看出来。

  教师:请你再读一读,读出自豪的感情。

  学生:我的爸爸是个热爱和平的人。我们可以从“两年以前,我亲爱的爸爸作为……”看出来。

  教师:还有什么地方能够看出爸爸是个热爱和平的人。

  学生:“爸爸的嘴张着……”

  教师:还有要补充的吗?

  ……(略)

  教师:罗老师找到一个句子。“我至今都忘不了……”。你能看出爸爸是个什么样的人。

  学生:是个爱妻子,爱孩子的人。

  教师:请大家一起来读一读。

  教师:“鲜血染红了他的征衣……”。你体会到什么?

  学生:我能从这里体会到爸爸的尽职尽责。

  教师:请同学们互读互评。(学生读,较有感情。)

  教师用学生“找”和自己“引”的办法初步让学生掌握了课文的部分内容,“拉”得比较快。目的显然是为后面“突出重点”——感情朗读做一些准备。

  2、教师:下面我请三个同学分段朗读课文的三至五自然段,要读得好象在和父亲面对面地交流。

  学生读,比较好,全体学生自发鼓掌。

  教师:我们把第三自然段读一读,体会低沉、坚定的思想。(学生读)

  教师:可是当作者看到爸爸的灵柩时,心情怎样?(由激动到悲伤),请大家再读“现在……浸满了凝固的血。”(齐读)

  教师:嘴张着,在呼唤什么?我们该怎样读?谁来给大家示范一下。

  抽读,一学生读得很到位。

  教师:让我们一起来读一读,读出心底的呼唤。

  全班再读。

  教师:“我”的爸爸本来还可以作出更大的贡献,因为他是精通四国语言的……(学生回答:经济学硕士)。请大家读四自然段。

  教师:自豪的“味儿”不够,请大家再读一遍。

  学生再读,很有感情。

  展示“万人送英雄,鲜花赠英模”的画面。加上背景音乐和一个孩子对爸爸缅怀的旁白,课堂上的气氛变得更加凝重。

  罗老师对于这个环节的处理是很精彩的,重点指导了学生的朗读,以读悟情。我觉得也可以从爸爸和我们“相约”,到我们“如约”前往,再到爸爸的“失约”,这样可以更清楚地理清文章的线索,后面探讨爸爸“失约”的原因。这和重点指导朗读并无矛盾。

  教师:爸爸为和平献出自己的生命,却“死不瞑目”,原因是什么?

  多媒体出示:“世界并不太平……”一段。学生齐读。

  教师:这些话是什么意思?你通过什么方式来理解?(学生发言,略)你知道哪些地方还“弥漫着战争的硝烟”?

  学生列举自己收集的资料。

  教师:老师也给大家带来了一组数据。(主要是一些战争中带来灾难的数据统计。)

  教师:同学们,如此娇嫩的和平之花怎么经得起战争的摧残?请大家一起来读一读《地球的呻吟》。

  地球的呻吟

  地球把它的一切都给了我们,

  它从来不懂得自私和吝啬,

  总是倾其所有。

  可是人类,

  曾经和正在做着多少惭愧的事情——

  在共同的家园里厮杀,

  为野心和贪欲去争斗,

  用刀枪去撕裂土地,让马蹄去践踏丰收,

  硝烟窒息儿童的歌声,

  鲜血染红清澈的河流……

  教师:地球把自己的一切都给了我们,可罪恶的战争却……(引用上面诗句中的话)。所以,这个中国孩子会向国际社会呼吁。想想,他为什么呼吁?呼吁什么?(学生回答)

  抽读课文七自然段。

  教师:让我们和小作者一同呐喊、呼吁!(学生再读七自然段)让我们和地球一同呼吁!出示诗歌——

  地球的呼声

  隔海相望的陆地,

  都伸出友谊之手,

  相视一笑,

  泯灭旧日的怨仇。

  没有掠夺者的咆哮,

  也没有反抗者的怒吼。

  人们彼此赠送的礼物,

  是平等、自由。

  齐读。

  教师:孩子们,为了制止战争,让世界充满爱,我们能够做点什么呢?

  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孩子们有的说,我想给布什写一封信,想质问他究竟是想制止灾难还是制造灾难?(很精彩,全体自发鼓掌),还有的说现在说什么都没有用,我们要好好学习,掌握本领,建设强大的祖国去制止战争……

  多媒体出示:让和平驻人间,让世界充满爱!(音乐响起,《让世界充满爱》)

  教师:让我们一起呼吁,一起疾呼!连读两遍。

  罗老师的这节课上得非常精彩,也非常感人。许多听课的老师也不禁落泪。我觉得很大程度上得益于情景的创设,还有感情朗读的导引。另外,拓展阅读也做得不错。只是我觉得教师的“导引”多了一些,学生“自主”的空间相对被压缩了,如果从倡导互动学习的角度,本课可以尝试另外一种强调互动学习的方案。

上一篇:【精华】教学设计方案汇编八篇下一篇:精选教学设计方案集合八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