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的鸭蛋教学设计(2)

2020-12-31家风

  端午的鸭蛋优秀教学设计2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片段,感受课文情趣。

  2、掌握品读语言的方法。

过程与方法目标:

  用心朗读课文,品味作者的语言风格。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关注传统文化,激发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点:

  1、解读文本内在韵味,体会文章蕴含的情感。

  2、认真品读,体会作者的独特语言风格。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调动自身体验,关注日常生活中的情趣。

教学用具: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幻灯片出示资料

  资料(陆建华《汪曾祺和高邮咸鸭蛋》

  有人对汪曾祺说:“汪老,除了秦观,高邮---就您了。”汪老听罢笑着说:“我只能排第三,前头还有(高邮咸鸭蛋)。”

  以上的资料可以看出高邮咸蛋在汪曾祺心中的地位,今天,我们就走进高邮,看看汪曾祺笔下的那枚鸭蛋究竟装着什么,让他念念不忘。

二、温故知新

三、明确目标

四、品语言找趣味

  《社戏》结尾说再没吃过那夜的好豆,再没看过那夜的好戏。其实,戏并不好看,豆子也一般,作者难忘的是儿时的记忆,这是最有趣的。有人说,本文的4.5段最为有趣,你能找到相关句子吗?有没有唤醒你儿时的记忆呢?

  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就自己找到的趣句在组内范读,并和小组同学交流感受,品出趣味。适时介绍品味语言方法,品出作为高邮人的汪曾祺又用怎样的情感介绍家乡特产。

五、赏风格感魅力

  1、介绍汪曾祺的语言风格。

  a平淡而有味。

  b用适当的方言表现作品的地方特色。(方言入文文言入文)

  c有淡淡的幽默。

  2、学生自由选例,结合课后题进行品味评析。

  3、归纳语言特色。

  a、平淡而有味。(读起来亲切自然)

  b、方言入文。(脱口而出,直率朴素)

  c、淡淡的幽默。(增强文章趣味性)

  d、文言点缀。(使文章增添了书卷气和典雅之美)

六、拓展延伸:说风俗

  1、让学生说出自己知道的传统节日,并说出这个节日的习俗?

  2、假如你是周至县的县长,你要举办“中国周至·民俗文化节,”你有怎样的设想,会通过哪些渠道来推荐周至民俗文化?

七、小结

八、布置作业

  自己的家乡有什么民俗让你难忘?或者家乡的某些特产给你留下了什么深刻的印象?请以“一说起家乡,我就想起了家乡的------”为开头写一段话,字数不限,但要写出自豪感,语言生动传神。

  端午的鸭蛋优秀教学设计3

  【教学目的】

  了解端午的风俗,准确理解作者情感。

【教学重点】

  透过文中平淡而又有味的语言,理解鸭蛋带给作者的情与趣。

【教学手段】

  手工制作蛋络子、端午的习俗的一段flash动画。

  【课时】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由诗句和谜语来猜中国传统节日:

  (分小组竞赛)

  ⑴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⑵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⑶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

  ⑷三角四楼房,珍珠里面藏;想吃珍珠肉,解带脱衣裳。

  2、用幻灯展示出端午的习俗照片:

  (引导学生设想自己写端午会选择写哪方面?引导学生质疑:产生对文本探索的兴趣)

二、整体感知

  紧紧扣住学生心中的疑问:作者为什么不写划龙舟、吃粽子等习俗,却偏偏写小小的一枚鸭蛋?

  步骤一:以小组为单位选择自己喜爱的描写鸭蛋的段落朗读。

  步骤二:分四人学习小组合作找寻问题的答案,并选出小组代表发言人。并比赛哪个小组的讲解精彩﹑理解准确。

  (步骤二中是实施分材教学的关键,在理解文本的过程中,不同理解能力的学生在这个学习环节会出现分水岭,这个时候需要老师的小组长的引领。老师在聆听学生意见的同时要敏锐观察学生的学习情况,并给予思路不畅的学生及时的点拨和引导)

  同学阅读讨论后能明确家乡鸭蛋的特点。

  (过程中老师打出对切开的高邮鸭蛋横截面的写实图片,画面中清晰的显示了高邮咸鸭蛋有双黄、油多、质细、蛋黄呈红色的特点),整体感知中同学大致了解到作者对家乡的端午的鸭蛋难以忘怀的原因是由于在端午节挑鸭蛋、吃鸭蛋、玩蛋壳等活动能带给“我”无穷的乐趣。

  步骤三:小组代表发言,解答前面的中心问题

  引导学生认真聆听别的小组的发言,老师及时做现场点评。肯定理解正确的一面,并指出不足。

  (经过三个步骤的学习,学生已经基本对课文的内容有了一定的理解,但是从表层到深层含义的理解还需要一定的中介物方能进一步促进学生进入到深层次思考。)

  步骤四:播放端午节的相关flash动画,结合观察身边的社会,比较西方的圣诞节﹑万圣节与中国民族传统节日在如今社会迥异的处境。阅读老师发的另一篇辅助阅读材料“节日的联想”。

  (汪曾祺的文章读来有味、有趣,作者在文中饱含深情地一笔一笔写端午的种种乐趣,可是今天,有谁还把端午吃鸭蛋当作一种幸福和快乐?端午节和许多别的传统佳节一样,节日意味渐淡,仿佛演绎为一种节日的符号了。它的民俗意义、文化内涵,已然完全淡化,远不如西方的情人节、愚人节、圣诞节那样受到年轻人的追捧。对传统的佳节还有几人有着幸福的期待?引导学生正确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引导他们对重视传统文化!至少要知道,端午节、端午的鸭蛋,它是我们抹不掉的民俗、文化和民族的印记!)

三、品味语言

  别说鸭蛋都一样,细看却不同。有的样子(蠢),有的样子(秀气)。

  筷子一扎下去,(吱)──红油就冒出来了

  每逢有人问起我的籍贯,回答之后,对方就会肃然起敬:“(哦)!你们那里出咸鸭蛋!”

  鸭蛋络子挂了多半天,什么时候孩子一高兴,就把络子里的鸭蛋(掏)出来,吃了。

  (引导学生自己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谈出自己对语言的理解。体汪曾祺的语言特色:平淡而有味,字里行间有着淡淡的幽默。)

  学生的发言老师可以及时做适当的点评。此环节的设计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参与学习积极性,而且能引导他们以最棒的语言讲出自己内心独特的个人体验,在生生互动与师生互动中分享碰撞的思想火花。

四、梯度练习

  根据自己的学习情况任选一题

  △查找出汪曾祺的《葡萄小令》阅读写读后感

  △△模仿汪曾祺的语言风格,片段作文“家乡的小吃”

  △△△阅读“节日联想”后,仿写一篇对中国传统文化走向的思考。

  【板书设计】

  童年岁月的美好回忆

  家乡生活的温馨回味

  情

  寻常生活的闲适体味

  端午的鸭蛋带来的

  挂蛋络子

  挑鸭蛋

  趣吃鸭蛋

  玩蛋壳

【端午的鸭蛋优秀教学设计(精选3篇)】相关文章:

1.《端午的鸭蛋》优秀教学设计3篇

2.《端午的鸭蛋》教学设计(精选3篇)

3.关于《端午的鸭蛋》教学设计范文(精选3篇)

4.《端午的鸭蛋》教学设计范文(精选3篇)

5.《端午的鸭蛋》语文说课稿范文

6.《花的学校》优秀教学设计(精选3篇)

7.《花钟》优秀教学设计(精选3篇)

8.《桥》教学设计精选

上一篇:《端午的鸭蛋》教学设计范文(精选3篇)下一篇:《端午的鸭蛋》优秀教学设计3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