熟面是家乡父老早前常吃的一种食物。我对熟面的记忆,停留在儿时成长的故事里。我没有考证过它产生于何时何地,也没有心思去计较这些,也许是熟面里藏着小时候的祈盼与快乐,藏着某些不可磨灭的怀恋吧。
那时候,人们生活困难,饮食单一,熟面便祖祖辈辈一直流传了下来。在那些饿肚子的日子里,它填补了乡亲们胃部的空白,把生命和智慧的力量酝酿延续,一次次丰盈了大家久远的梦想和心里悠长的期待。
不论是大人还是小孩,对熟面都是情有独钟的。十几岁的孩子要干超过他体力范围之外的活时,大人们总会用“去,再吃两年干熟面了再来!”的话来阻止他们。日复一日,熟面便在乡亲们的生活中扮演起了很重要的角色。
熟面的做法要经过好几道工序,每道工序都需要掌握好火候。先把一种叫做玉麦的粮食装在木箱子里,用较粗的木棒捣去上面的绒毛(这种绒毛不仔细看很难看到)。然后在锅里炒熟,火不能太大,也不能太小,太大了会烧焦,太小了玉麦的香味出不来。炒的过程中还要用推耙(家乡的一种农具)不停的在锅里翻搅,搅也是需要技巧的,用力大了玉麦会从锅里出来,用力小了玉麦熟不到一起。等把玉麦全部炒熟之后,摊开晾晒在院子里干净的单子(用布或者洗干净的化肥袋子缝起来,专门用来晾晒粮食。)上面,在里面和上一定数量的香菜籽、炒熟的胡麻、糖精等佐料。这样磨出来的熟面又香又甜,味道就会好很多。做熟面的最后一道工序是把炒熟的粮食装进口袋,用牲口或者架子车送到邻近的磨坊里磨成面。小时候,我时常和奶奶一起牵着我家的毛驴,走过沟沟坎坎,去磨坊磨好熟面。回家后,又总是来不及把驴赶到圈里边就迫不及待地解开袋子,第一个尝一尝这熟面的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