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电现象物理说课稿(2)

2020-12-30机会

5教学过程

  【课堂教学】

  5.1趣味视频,引入新课

  本节课,我准备安排两个实验引入新课,第一个:一种演示放电现象的实验设备,让一位同学转动手柄,产生电火花并发出“啪、啪”的响声,这样一个实验,旨 在充分调动学生的眼、耳、手、脑,多感官共同作用,而且,与播放视频相比,该实验现场感强,毕竟是眼前发生的,学生感觉会不一样,第二个:把碎纸屑置于电 视机屏幕前,关闭电视机,看到碎纸屑都“飞”到了屏幕上,为什么安排这样一个实验?首先,这个实验学生在小时候已经做过,我想以此唤起学生的记忆,充分利 用学生的这些既有的经验、智慧和知识,让它们与后续的新知识进行反复的、双向的相互作用,从而同化和索引出当前学习的新知识,实现新知识的主动建构的构 成。

  5.2自主探究,获得新知

  设问:你有办法吸起这些小纸屑吗?

  学生自然就会想到儿时的实验:用塑料尺或钢笔的塑料套摩擦头皮然后去靠近小纸屑。

  师:我们刚才发放了玻璃棒和橡胶棒,去靠近这些小纸屑,试一试,又有什么结果。

  学生靠近后,发现不能吸引。

  老师以规范的实验操作引导学生用丝绸摩擦玻璃棒、用毛皮摩擦橡胶棒,再去靠近这些小纸屑:

  学生靠近后,发现这次能吸引了。

  问:物体能够吸引轻小物体,说明了什么?还记得吗?

  生:说明物体带了电。

  问:我们是用什么方法使它们带上电的?

  生:用摩擦的方法。

  师:你能帮摩擦起电下个定义吗?

  个人认为,这样的过程,概念的得出水到渠成,下定义的过程就是引导学生归纳的过程。

  5.3步步深入,突破难点

  师:事实上,这些知识同学们在小学科学课中已经学习过了,是不是呀?时过境迁,更准确地讲是今非昔比,我们的心智更高了,我们的知识面更广了,现在再看这一现象,同学们能否提出一些更深层次的、你更感兴趣的问题呢?

  学生热烈地讨论、提问。

  师:我感觉到了一股强烈的求知欲望,所有的这些问题都很有研究价值,今天我们择其一二进行研究,刚才有同学问,用丝绸摩擦玻璃棒与用毛皮摩擦橡胶棒所带 的电荷种类是否一样?撇开这个问题先不谈,我想问:第一组同学用丝绸摩擦了玻璃棒,第二组同学也用丝绸摩擦了玻璃棒,这两根玻璃棒所带的电荷种类是否一样 呢?

  在学生讨论,积极发言的基础上,我告诉学生:在物理上,用同样的方法,使同样的物体带上电,我们就说它带的是同种电荷。

  问:如果同种电荷遇到一起会怎样呢?同学们用这两根玻璃棒试试看。

  学生实验后会发现两根玻璃棒会互相排斥。

  问:由此能否得出“同种电荷互相排斥”这一结论?

  学生很快会形成两种不同的观点,请持否定意见的同学发表看法,使其他同学意识到:一次实验具有偶然性,不能得出结论;要想排除偶然性,必须通过多次实验,引导学生使用橡胶棒继续实验,并告诉学生,科学家通过大量实验证明:带同种电荷的物体靠近时是相互排斥的。

  我始终认为,知识与技能固然重要,但我们物理课程还有一个更重要的任务,那就是教会学生科学探究的方法,所谓“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而探究能力、探究方法的获得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需要潜移默化,需要我们老师做有心人。

  师:再回到刚才的问题,用丝绸摩擦玻璃棒与用毛皮摩擦橡胶棒所带的电荷种类是否一样呢?同学们能否通过实验来加以证明?

  学生讨论、交流,师生共同确定实验方案:我们假定玻璃棒所带的电荷种类为A电荷,我们只要让橡胶棒去靠近玻璃棒,若互相排斥,则说明是同种电荷,即橡胶 棒所带的电荷种类也为A电荷;若不是排斥呢?说明不是同种电荷,是异种电荷,则我们就假定橡胶棒所带的电荷种类为B电荷。

  学生实验后发现,它们不是互相排斥而是互相吸引,由此证明:一、它们是异种电荷;二异种电荷会互相吸引。

  小结:经过科学家在实验室里大量实验证明:

  板书: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

  设问:刚才我们使用塑料尺也能吸引小纸屑,说明塑料尺也带了电,那么,塑料尺所带电荷的种类有几种可能呢?

  学生讨论和达成共识:有3种可能:①与玻璃棒的相同,为A电荷;②与橡胶棒的相同,为B电荷;③与玻璃棒和橡胶棒的都不一样的第三种电荷,假定为c电荷。

  再引导学生讨论验证方案:去靠近玻璃棒和橡胶棒,若与玻璃棒排斥,则为A电荷;若与橡胶棒排斥,则为B电荷;若是第3种电荷,则会出现什么现象?因为与A不同,所以会和玻璃棒吸引;与曰也不同,所以又会和橡胶棒吸引,即两次都会吸引。

  学生实验后发现:一次吸引,另一次排斥。

  科学家在实验室做了大量实验,发现凡是跟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相吸引的带电体,必然跟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相排斥;凡是跟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相吸引的带电体,必然跟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相排斥,从来没有见到过两次都吸引的现象,这说明了什么呢?

  生:这说明自然界只存在两种电荷。

  美国科学家富兰克林提出:(课件展示)被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所带的电荷称为正电荷;被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所带的电荷称为负电荷。

  应该说,上述的学习过程是一种“发现——探究——再发现——再探究”的过程,重点得到强化,难点得以突破,教学目标也顺利完成,而且,实验的进行和问题 的解答都是学生自己不断努力的结果,学生始终置于探索者的位置,学生的思维得到激活,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得到充分发挥,学生自己从实验中得出结论, 体验探索的快乐、成功的喜悦,获得了深层次的情感体验,更重要的是,我始终没有忽视科学思想和科学方法的教育,注重分析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

  5.4自主学习,总结归纳

  “物体摩擦后为什么能带电呢?科学家从物质结构角度为我们解开了这个谜团,”安排学生自学课本p28页第一部分,P30页最后一部分,(多媒体课件显 示)

  1.分子是——构成的;

  2.(图片展示:水分子模型、石墨分子模型)指出哪个属于单质分子?哪个属于化合物分子?

  3,原子是由带——电——和带——电 ——构成的

  4.摩擦起电的实质是——

  安排学生带问题自学这部分知识,使学习带有目的和计划性,能突出重点,最大限度的提高效率,培养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在学生完成自学的基础上,用动画展示不同物体得失电子而带电这一过程,化抽象为具体,使知识掌握的更牢固。六、作业布置

  (1)课后通过网络,电视,书报等各种媒体搜集静电方面的资料,写一篇小论文。

  (2)制作一个简单的验电器(见课本WWW2)。

  《物理课程标准》指出:重视学生在活动、制作、实验、讨论等方面的表现的评价,不赞成以书面考试为唯一的评价方式,本节课作业安排学生进行课外实验,培养其动手实践能力,通过查阅资料撰写小论文,作业形式新颖,能培养学生收集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

【静电现象物理说课稿】相关文章:

1.初中物理重力说课稿

2.超重与失重物理说课稿

3.物理说课稿(精选4篇)

4.物理《电阻》说课稿

5.高一物理《平抛运动》说课稿(精选3篇)

6.物理《测量小灯泡的电阻》的说课稿

7.初中物理密度说课稿范文

8.初中物理弹力说课稿范文(精选3篇)

上一篇:初中物理弹力说课稿范文(精选3篇)下一篇:渔夫的故事的说课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