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进步对循环经济发展的作用的作文(2)

2019-01-24科技

3基于科技进步的湖北省循环经济发展障碍

  3.1循环经济型企业技术创新溢出有限

  企业是循环经济技术创新的微观基础,但湖北省多数企业并未真正成为循环经济研发投入、技术创新及创新成果应用的主体。在循环经济科技创新活动中,国际技术溢出、国内技术溢出、行业间技术溢出、行业内技术溢出均明显不足。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不强,围绕清洁生产、节能降耗、资源节约及回收利用等方面的重大技术创新成果不多,缺乏独步全国或全球的技术及产品优势,企业原始创新、引进创新、集成创新互动并进的局面有待形成。企业技术创新绩效不佳,已有循环经济型技术及产品不具备从国内溢出到国外的实力,导致循环经济技术收益率不高,循环经济技术创新溢出未成为企业效益提升的主渠道。

  3.2循环经济型科技人才不足

  循环经济创新型人才总量少且整体水平不高,人才优势未转换成循环经济发展优势。已有科技人才技能欠缺、平而不尖,能突破关键技术、发展高新产业、带动新兴学科的战略科学家和技术领军人才屈指可数,循环经济技术创新骨干力量和高绩效优秀团队数量不多。全省循环经济类科技人才分布不均,区域差异明显,人才结构性矛盾突出。大中城市、发达地区和龙头企业人才辈出,中小城市、中小企业、广大农村和边远山区循环经济科技人才严重缺乏。人才外流较严重,循环经济领域后备人才明显不足,人才创业环境、发展环境及生活环境有待优化。

  3.3企业间面向循环经济的技术创新联盟有待完善

  湖北省企业间已形成激光加工、光纤材料等国家级技术创新联盟2家,东湖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国家级产业技术创新联盟5家,精密制造、智能交通及其它各类产业技术创新联盟27家。但由于目标架构、技术路线、资源整合等方面不协调或不匹配等原因,一些联盟形同虚设,循环经济关键技术主要靠少数大型企业单兵作战,企业间联合攻关局面尚未形成。企业技术创新联盟不能为技术攻关、产业链延伸等提供持续的技术积累,导致国内企业及产业多处于全球产业链和价值链低端,技术创新联盟对企业技术进步的贡献不突出。

  3.4循环经济发展缺乏多元化科技投入

  政府科技投入方式单一,效率不高,覆盖面窄,只有少数单位受益。政府投入未及时向引导基金转变,常以行政审批手段将财政拨款用于单个企业而非公共平台。对基础研究及应用研究的支持力度不大,偏好于资助国家战略层面的项目和核心共性技术及有市场前景的技术研发。企业面临资本市场不发达的窘境,许多企业自筹资金不足,面临金融机构惜贷、民间融资难、外资或风险投资扶持力度弱、互联网金融贷款慢等难题。以XX资助为引导、企业资金投入为根本、金融贷款为支撑、社会集资和引进外资为补充的多元化科技投入体系尚未形成。

4基于科技进步的湖北省循环经济发展策略

  4.1加强基础科学研究,提高循环经济型技术创新溢出水平

  科学的基本任务不是积累与整理知识,而是对自然与历史的真理空间不断开拓。基础科学研究是科技进步之源,是提高循环经济技术创新产出和溢出水平的根本因素,因此要尊重基础研究规律,打破急功近利的思维定势。政府应以战略眼光对基础研究进行超前部署。努力追踪科技发展前沿和循环经济市场需求,力保科研规划及资助与高科技变化相适应;加大基础研究资金支持力度,优先资助具有战略前瞻性、全局带动性的循环经济基础研究,使基础研究引领高新技术产业化发展。政府还应优化配置基础研究资助模式,扩大基础研究投入比例。提高基础研究中竞争性项目的资助力度,协调竞争性支持与稳定性支持的比例;扶持国家各类实验室及科学研究中心等基础设施及人才队伍建设,使科学家全身心地投入基础研究。加强多学科人才的交叉融合,推动多学科合作研究,鼓励国际交流,全力构建符合大数据、大科学时代的高水平基础研究体系。

  4.2加快湖北循环经济技术创新体系建设

  一是创建湖北省特色循环经济技术体系。组建省级核心技术及行业共性技术研究机构,强化循环经济技术组合、技术集成、技术平台及成果转化,加快新技术与传统技术的重组应用。大力发展替代技术、减量化技术、再利用技术、资源化技术、系统化技术,优先发展多学科交织、跨行业共进的核心技术和共性技术。依托市场化运作、社会化服务和企业化管理推动长江流域循环经济的管理与服务创新,完善循环经济技术体系;二是构建动态高效、基于大数据的循环经济技术平台。融合大数据、智能生产和无线网络等新技术,强化循环经济技术平台建设,为循环经济领域内数据规模快速扩展及类型不断增长的技术产品提供新的运行模式和管理模式。借此技术平台合理配置循环经济科技资源,重塑循环经济技术、产品或服务的市场价值和社会价值;三是构建系统科学的循环经济行业技术标准体系。加快循环经济技术标准的制定和普及,支持企业参与制定国际、国内循环经济技术标准,引导企业按标准化组织生产。探索适合湖北省情和企业实情的标准化管理模式,改变循环经济技术标准、行业标准、产品标准及循环经济园区建设标准匮乏的现状,依托标准实现企业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双赢。

  4.3推动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强劲提升

  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增强企业技术创新能力。技术创新是企业循环经济持续发展的基础,湖北省各级政府要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力度,提供技术创新公共服务,营造良好的创新环境,使企业成为循环经济领域内的技术创新主体、研发投入主体和成果应用主体。另外,企业要把资源环境、社会和利益相关者的责任及利益纳入企业文化建设,争当技术创新主体;将对资源环境、社会和利益相关者的责任利益纳入企业文化建设范畴,合理配置技术资源,积极推进技术创新战略,构建以自主创新为主、跟随模仿创新为辅的循环经济技术路线,切实从要素驱动、投资驱动转向创新驱动发展。企业应借助优胜劣汰的市场竞争机制对技术研发路径、技术要素组合、其它创新要素进行合理配置,发展顺应市场需求的技术、产品及服务,打造与市场需求相一致的技术链、供应链及产业链。

  4.4构建多样化跨国技术创新联盟

  湖北省各企业要明确产学研合作方向,组建多元化跨国技术创新联盟,使技术创新与经济发展相协调,突破重点国别与地区,充分利用全球科技资源,构建多学科、多领域、多部门,横跨国内外的产学研合作联盟。根据循环经济各类项目或技术要求,依托国内外循环经济产业园、科技园、生态工业园或高新技术开发区,与国内外其它企业、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国家技术中心建立科技合作伙伴关系,共同开展技术开发及技术创新活动;形成资源共享和副产品互换的产业共生组合,实现产品技术、服务供应链的耦合。依托政府、企业、高校及科研院所的合纵连横与“走出去”和“请进来”,企业持续吸纳海内外科技创新资源,开展全球化产学研合作,实现企业自有资源与海内外先进科技资源的对接,互补技术资源,分散研发风险,降低研发成本,获得规模创新效应。

  4.5建立科学公正的技术评价指标体系

  一是设立科学先进的循环经济技术评价指标及其分类化标准。湖北应遵循3R原则,结合国家制订的重点领域循环经济清单,借助先进的技术指标、评价参数及统计数据,运用生命周期评价法和生态效率法鉴定技术优劣,提高技术早期预警与防控能力,以前瞻性、可操作性强的技术评估体系推动完善循环经济整体评价标准体系;二是将循环经济技术评估工作纳入法制化轨道。借助法律法规明确技术评估及相应机构的职责权限,使循环经济技术评估工作有法可依,违法必究,提高科技成果转化率,推动循环经济项目评估及准入制度建设;三是强化循环经济技术评估主体建设,培养高水平技术咨询师、技术评估师、评估机构等。努力培养熟练掌握国内外先进评估标准、评估方法和专业化运作模式的人才,扶持循环经济技术评估机构发展壮大,尽早结束目前国际技术评估机构一统我国评估界天下的窘况。

  4.6加强循环经济科技人才队伍建设

  一是建立健全科技人才开发体系。大力推进循环经济型科技人才分类培养,鼓励科技人员以技术、成果参股分红,以项目形式投入市场运营,创建科技人才“项目+团队+市场”的开发模式,完善科技人才引进及服务保障体系;二是建立健全科技人才服务体系。建立科技人才协同联动机制,做好科技人才、科研单位与市场的“对接服务”。加大对循环经济领域科技人才创业项目的扶持力度,鼓励企业试点成立企业科技人才区域联盟,整合区域人才资源,打造强有力的科技人才产学研协同创新中心。强化高校、科研院所对科技人才的服务意识,遴选优秀科技人才深入企业、市场开展科技服务工作,引导高校、科研院所成立科学规范的目标绩效评估系统,完善保障机制;三是建立健全科技人才评价体系。优化科技人才评价长效机制,创新科技人才信息交流平台,引入市场考评和社会考评体系;加大对国内外高水平科技人才科技项目的成果转化、考评和项目资助公开力度;增加财政支出,奖励突出贡献的科技人才、科技创新项目及科研单位;加大科技人才反腐力度,强化知识产权保护意识,为科技人才推进湖北省循环经济发展营造良好的环境。

  4.7完善循环经济多元化科技投入机制

  一是实现湖北省科技投入结构多元化与资源的合理配置。改革现有财政资金投入管理模式,以“项目+团队+市场”的人才开发模式为借鉴,分类别、分阶段、分平台进行资金投入,辅以资助补贴激励等引导企业增加科技投入份额;促进金融服务政策制定及金融服务体系的完善,搭建中小企业技术融资平台,设立科技投入基金,确保科技投入向高新技术企业、循环经济型产业及技术院、湖北科技人才体系建设倾斜。二是强化湖北企业技术投入的主体地位。加快对企业技术创新投入的引导与服务,施行项目投入精细化、科学化管理服务,让企业真正成为技术创新的决策者、执行者和受益者。三是优化湖北科技投入风险评估制度。健全风险评估制度,建立对科技投入各主体的风险评估及补偿制度,切实提升循环经济发展过程中科技主体投入的积极性。引导社会资本投入科技创新活动,盘活全社会的科技投入要素。

上一篇:前往上海科技馆采风作文下一篇:我的生活因科技而改变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