舌尖上的美食六年级作文(2)

2018-10-25六年级作文

  篇四:舌尖上的美食六年级作文

  老妈今天又准备“施工”做早餐了,这十几天中,她尝试了各种各样的菜肴,然而没有一样成功的。一次次的“试吃”,让我对老妈的早餐彻底死心了!

  我跑进厨房,妈妈正切着一块大年糕。她先切成条,再切成块。但是每一块都切得歪七扭八的,一点也不好看。我嫌弃地撅着嘴问妈妈:“今天要做什么啊!”妈妈偷乐着,说:“佳佳,这是糖炒年糕,妈妈小时候吃的,但就因为太费油了,所以很少吃……”哦——糖炒年糕,说起来,我还真没吃过哩!

  我满怀着好奇心看着妈妈。她一连舀了好几勺子的油,这用的油可比平时烧一个小菜费多了。趁着烧油的时候,妈妈倒了一些糖在另一个碗里,用滚水冲泡,然后把它递给了我,我一脸茫然地看着妈妈。妈妈笑着说:“帮我搅拌好,这个是糖炒年糕的精髓呀!这虽然是以后才要用的,但是一定要提前准备,这才来得及!”

  油熟了,妈妈小心翼翼地倒进年糕,锅子里马上“炸开了锅”了,为了防止“殃及池鱼”,她的身体离锅子很近,头却已经下腰似的躲得远远的,直到油停止舞蹈的时候才复原。她用铲子炒着小年糕们,引得它们“哈哈大笑”。炒了一会儿,年糕宝宝的本色暴露了,它渐渐变成了奶白色,一个一个粘在了一起。我一看可急了,这可怎么办?用铲子也铲不开……没想到,一旁的妈妈却一副“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架势,只见她慢慢悠悠地拿起一双筷子,轻轻往两个顽皮的小年糕中间一掐,两个年糕就乖乖听令,马上分开,就这样一掐一双,一掐一双……

  最后就倒入闪闪发光的糖水,年糕滋啦滋啦地作响,仿佛是在为欢迎糖水姑娘的到来而欢呼雀跃着。妈妈再为年糕穿上它们黑白色的晚礼服——芝麻!这一糖炒年糕就大功告成了。

  我以美食家的口气对妈妈说:“嗯,这回的面相甚是不错,乃不知味道如何?”我用筷子夹起一块年糕,立马塞进嘴里,甜滋滋的味道在唇齿之间弥漫着,年糕酥酥的味道在在心中流淌……

  妈妈看着我,欣喜若狂,嘚瑟道:“嘿!我终于成功了!”

  篇五:舌尖上的美食六年级作文

  我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我们的祖先开始种植芋艿,也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我们的祖先开始吃毛芋艿,更不知道是哪位祖先,为我们人类增添了一份美食,我只知道自己无理由地喜欢吃毛芋艿。

  今天,奶奶又为我做了美味的毛芋艿。今天的我可不同往年,只坐在椅子上呆呆地等待这美食。我要走进厨房,看看奶奶是怎么烧毛芋艿的。可我看了半天,也只看到一个热气腾腾的锅子,其他什么都没看到,只好问奶奶。奶奶边比划边说:“芋艿要放在麻袋上晒上好几天,要拔毛,烧的时候要放水,放点腌菜汁,要烧长远点。”奶奶说了好一会儿,我才听懂个大概,但关键的地方还是不明白。我将奶奶的话进行了整理,把自己不明白的地方一一问奶奶:

  “奶奶,是先拔毛还是先晒呢?”

  “奶奶,为什么要放在麻袋上晒呢?”

  “奶奶,烧毛芋艿时,水大概要放多少呢?”

  “奶奶,腌菜汁大概要放多少呢?”

  “奶奶,到底要烧多长时间啊?大火烧还是焖?”

  几个回合下来,我终于明白了毛芋艿是怎样制作的。

  芋艿的香开始直往我的鼻子里扑,迫不及待的我早已站不住了,不停地问奶奶“好了吗?好了吗?”奶奶的耳朵都被我吵得都要生茧了。终于,新鲜美味的毛芋艿出锅了。我随手拿了一个:“好烫!“奶奶拿了两张餐巾纸,让我包住它,慢慢剥来吃。这软软的口感,还带着微微的幽香,真美味。

  篇六:舌尖上的美食六年级作文

  吃糖蛋是桐乡当地习俗之一,妈妈生了小宝宝,要吃糖蛋补身体,女婿到丈母娘家做客,丈母娘会烧一碗糖蛋给女婿吃。以前生活艰苦,吃糖蛋是一件奢侈的事;现在大家生活好了,工作之余嘴馋了,煮一碗糖蛋吃吃也是常事。

  糖蛋十分好吃,又香又甜,营养丰富。

  糖蛋的制做方法十分简单。但把水倒入锅中加热到沸腾,拿鸡蛋在锅的边缘轻轻一磕,一定要磕出一道裂缝才行,然后两个大拇指顺着裂缝把鸡蛋打开,让蛋清和蛋黄落入滚烫的开水中。这一步十分重要,一不小心蛋黄就有可能破碎,里面的汁液就会与水融为一体,会影响糖蛋的外观和口感。去壳的鸡蛋在开水里煮,直到蛋清发白,蛋黄表面变成固体的淡黄色,就可以捞出放入碗中了,这时的蛋只是普通的水煮蛋,还不是糖蛋。要把它变成糖蛋还要在起锅前,预先准备好一只碗,碗里放好桐乡。起锅时,将煮读的蛋连同汤水一起盛入碗中,镬糍、红糖和白糖与蛋完美融合,香气扑鼻。这样,一碗正宗的糖蛋才算完成。

  糖蛋的制做方法虽然简单,但是如果操作不当,就会闹笑话,出洋相。传说有个性急丈母娘,女婿来了,手忙脚乱,一边烧火一边磕蛋,准备给女婿烧糖蛋。谁知因为性急,磕得重了些,蛋清蛋黄一股脑儿地漏到了风箱边。还有个呆头阿木(媳妇)烧糖蛋,她在冷水里打入鸡蛋,然后拼命烧,结果鸡蛋全部散开了。民间流传的关于烧糖蛋的笑话还有很多,大概是因为糖蛋不仅仅是一样吃食,更具有丰富传统意蕴的缘故吧。

  【舌尖上的美食——搭米酒】

  浙江省桐乡市洲泉实验小学603陈思佳

  星期天,听说外公要搭米酒了,我满怀着好奇心向外公家走去。

  外公正聚精会神地为锅子围围巾——在锅沿围一圈抹布。外公围得很用心:用热水把抹布打湿,细细围在锅沿,又用手掌密密地拍。外公说,这样就不会漏气了。又拍了一阵,外公才喊道:“小佳,帮我拿一下餐桌上那个大蒸笼!”

  外公把蒸笼端端正正地放在大锅上,又在蒸笼上面摊上一块薄布。等大锅里的水“咕噜咕噜”冒热气的时候,外公就把在水中浸了整整一夜的糯米倒在蒸笼里,用大火蒸。

  一会儿,锅子又“咕噜咕噜”地响了起来。“外公,是不是糯米已经蒸熟了?”“早着呢!蒸糯米啊,一定要滚了之后再闷十分钟,这样才香。”我似懂非懂地点点头。

  外公找来一个大盆子,在上面搭了一个田字型的大架子,当锅子里的香味越来越浓时,外公掀开盖子,端起蒸笼放在田字架上,舀起几大碗冷水,浇了下去。冷水透过蒸熟的糯米饭,漏入了下面的水盆。外公又将水盆里的水,重新舀起,再浇到糯米饭上……反反复复,直至滚烫的糯米饭变凉。

  外公交给我几个酒药丸,叫我把它们磨碎,说这是搭米酒的重中之重。我受宠若惊,一丝不苟地把五六个酒药丸子磨成了粉末,放在一个大碗中,让外公“验收”。外公伸手抄了抄酒药粉末,满意地笑了。望着这“巨大的成就”,我得意极了:“嘿!这酒搭出来,我的功劳可有一半呢!”

  外公又带着我,将酒药粉末均匀地拌在糯米饭里。外公在一口大缸里铺一层糯米饭,就让我撒一层酒药粉。当糯米饭铺完时,酒药粉也正好撒完。外公开始在饭上揉来揉去,我也学着他在饭上揉来揉去。糯米饭的表面越来越光滑了,外公就在糯米饭中间挖大坑,我也学着他的样子帮忙挖坑。

  外公用一个比缸还大的塑料膜把大锅紧紧地捂起来,再用粗绳子扣住,盖上稻草,说:“第一步就算是大功告成了,过几天,还要在缸里下水。”

  “下水?下多少水啊?”

  “一般是‘斤下斤’,就是有多少斤米,就放多少斤水。”

  “外公,这叫1:1的比例。”我得意地说。

  又一个星期天了,我惦记着米酒,又去了外公家。老远,就闻到了米酒的香味,我似乎看到了亮晶晶的米酒,看到了外公眯着眼品米酒的情景了。

上一篇:参观博物馆小学生五年级作文下一篇:那一刻,我感动了六年级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