柯洁,距离大师还有多远?(3)

2020-06-24名人故事

  “像火箭一样快速蹿升”

  柯洁11岁定段之后,周柳萍就辞职到北京专心陪练,因为心有亏欠,她十分宠爱儿子,几乎从不打骂,悉心照顾他生活的一切。

  孩子是职业棋手,常年沉浮在胜负世界,父母多难以超脱,但父母给予了柯洁极大的宽容与信任。柯国凡是水利工程师,周柳萍也有稳定的工作,他们对儿子下棋从没有强硬的目标。“棋好,身体好,人品好”,这是周柳萍对儿子的期待。虽然看儿子下棋也会紧张,但对于输赢,她不过多干预。周柳萍考虑过,如果柯洁初中之前没有定段,或者没有进国少队,她就带着儿子回丽水重新读书,高考,过普通人的生活,也没什么可惋惜的。

  柯国凡对儿子的期待更大。几年前,柯洁进入青春期,情绪波动大,叛逆、急躁。2014年下半年,柯国凡从浙江移居北京,守在孩子身边,一家人终于结束两地分居的状态。柯国凡对儿子严厉,刚开始的两三个月,父子冲突不断。但父亲的回归,帮助柯洁抑制住了焦躁。“现在,儿子有什么话,更愿意告诉他爸爸。”周柳萍说。

  2008年,柯洁在定段赛中9胜4负得到最后一个定段名额,成为职业棋手。

  但之后两年,是他学棋以来最煎熬的时期。刚定段时,柯洁在全国排200多名,两年之后,排名降到257。

  那时,柯洁面临无棋可下的窘境,一年总共只有十几二十盘棋。无人对局的时期,他靠着下网棋来一步步磨砺自己。

  大量的网络对局是95后棋手们的主要训练场。过去的职业棋手要与高手过招只能通过比赛和国家队的日常训练,但网络给了年轻棋手们更多实战经验和与日韩高手对局的机会。

  柯洁在弈城网上的账号叫“潜伏”,一如他当时的状态。2011年到2015年,柯洁在弈城网那里下了4000多盘,平均一天3.6盘。

  定段后,柯洁连续三年参加了国家少年棋队的选拔,第一年倒数第二,第二年倒数第一,一直到第三年,逆袭成功,以第一名的身份正式入选。由此,他的自信才重新回来。

  之前,在少年队的预选赛中,甚至有一盘棋,柯洁因输给了女棋手,而出不了线。

  直到2011年之后的三年,柯洁成绩开始上升,国家围棋少年队教练黄奕中见证了柯洁的成长。“柯洁这一批同年龄段的棋手,从小有非常好的环境,又正好赶上互联网,通过下网棋,他们的训练量远超过上一批。柯洁18岁做的可能是我23岁才达到的训练量。”

  黄奕中看到了柯洁的潜力。那三年里,柯洁在队内一直保持前两名的成绩。“他在同龄人里特别突出的一点,是死活题特别厉害,快且准,而且自己创作了很多死活题。局部非常敏锐,对棋型的感觉也很好。”死活题是围棋的一种训练方法,帮助棋手提高对棋形的敏锐程度。在职业棋手训练中,死活题是基础。

  黄奕中印象里,柯洁的棋艺一直“像火箭一样快速蹿升”。三年里,柯洁的等级分涨了200多分,“像他们这个年龄段,比赛积分很少,想要涨200多分非常不容易。”

  年龄增长之后,随着大局观有长进,17岁时,柯洁积累的潜力突然爆发。一年内从60名左右冲入到等级积分前十名。

  但黄奕中也很清楚柯洁的弱点,“他的性格比较张扬,有时候容易出错,关键时刻会提醒他回一下。”柯洁第一次拿世界冠军那场比赛,黄奕中发了条短信给他,“小心得天下,大意失荆州。”

  “他才红了一两年,不能判断是否会成为大师”

  而柯洁的爆发让中国围棋队总教练俞斌看到了另一种可能性。

  在国家队,棋手16岁以下参加少年队的选拔赛, 17岁之后就要参加成年队的比赛。16岁到17岁,是棋手们非常煎熬的转型期。刚离开少年队,进入成人领域,排名不够,心智尚不成熟,稍有闪失,就会失去斗志。

  当年柯洁就曾在选拔中遭遇三连败,他第一次也是唯一一次找俞斌聊天,“我下得太累了,比赛没有希望,想调整一下。这个比赛,我想弃权。” 俞斌当即开导他,既然报名了,就再坚持一下。

  幸而制度的调整,他得以以代训队员的身份进入国家队。

  国家队领队华学明的办公室,摆着一张拍摄于2014年的国家队全家福,那张照片里,还没有彼时的代训员柯洁的位置。但几个月后,柯洁就取得足够积分顺利转正。

  因为柯洁,俞斌也开始反思,对于那些正在经历煎熬爬坡期的17岁棋手,也许应该给他们更多的机会来证明自己。

  对于围棋队的训练,俞斌一直采用群狼政策,制定规则,看重成绩,避免领导的喜好偏袒某些精英而导致资源的倾斜。得益于此,几年来,90后棋手们群雄辈出,三四年前,就已经涌现出一批世界冠军。

  随着竞技的年轻化,年轻选手能在很短时间完成大量训练,竞技实力提高。这几年,围棋界不断制造神话,冠军年龄越来越小,但昙花一现的可能性也大大增加。

  甚至出现过两个比赛的前8名中,没有一个重合,这意味着前16名的水平是平均的。“暂时的领先不代表永久的领先”。

  古力之后,围棋界再无明星。“大家都很快达到一个高度,使得围棋的神秘不再。围棋文化没有了。”俞斌认为的文化是,“人在权威位置上待了二三十年,身上有很多故事,慢慢就成为文化。”比如吴清源,就成为围棋文化的一个标志。

  而柯洁对于棋界的珍贵之处在于,他终于有了点领军的样子。“但他红了才一两年,不能判断是否会成为顶级大师。”作为围棋工作者,俞斌对柯洁寄予厚望。“我们寄希望于柯洁,是某种渴望。围棋缺少这样的人物。”

  俞斌对柯洁的担忧则在于,围棋具有偶然性,柯洁还没有巩固自己的位置,他有可能马上就输给一个完全不知道的人。

  柯洁最近的一场比赛是3月7日在成都的西南棋王赛上。首轮比赛中,柯洁便不敌付冲六段,首轮出局爆出大冷门。

  李世石曾这样评价柯洁:“柯洁年纪还小,棋上的深度还不够,对局时应具备的基本礼仪也不太好。虽然夺得了3个世界冠军,但无法说已具备足够的‘内功’来引领时代。”“梦百合杯”决赛最终局,柯洁曾恼怒得将棋子往棋盒中扔,结果棋子跳到棋盘上。

  在俞斌看来,柯洁尚未完全让一线棋手服气。他要用自己的努力证明自己,像常昊、古力那样,让同时代的对手服气。现在柯洁连让同辈棋手服气都无法做到,所以还要继续努力。

  柯洁在采访中尚保持一份清醒,他说,“我不想‘世界第一人’的名号影响了我的发挥,成为我的累赘,我希望成为自己的动力而不是压力。以后更加努力,戒骄戒躁越走越远,现在阿法狗出来,以后我的对手更多。”

  “我们不喜欢他变成一个明星,我喜欢他变成一个棋师,好像聂老、俞老。” 妈妈周柳萍对记者说。

上一篇:我离梦想并不远作文下一篇:我的女神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