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俗作文(2)

2021-03-03民俗

民俗作文 篇5

  今日是正月十五元宵节,图书馆举行了猜灯谜活动。中午12点,在同学的电话声中,我出发了。

  来到图书馆,只见一排排的灯笼纸高高挂,上面写着各种各样的灯谜,有化学、物理、体育、明星、地名……唉,这些我都不懂,只好向成语与猜字方向努力。在我走马观花之后,答案源源不断地写在了我的作业本上,有蒙的,有推理的,还有确定后肯定拿稳的。

  我来到兑答案处,那里真是人山人海,挤得是水泄不通,我以老鼠的家传秘方——钻,顺利地到达了正点位置。我虽过来了,但心里却担心,对方能否看清我那龙飞凤舞的狂草写法。但并没如我所料,火眼金睛的对号员竟对出了两个正确,此时的我已经乐得手舞足蹈,奖品比较实用——厨房用的调料盒,嘴巴用的佳洁士。

  这边刚刚要继续,那里却催得急,只因母亲要领我上外婆家,如不这样,我还要大战三百回合。但母命难违,最终只能以知足常乐来安慰自己。好有趣的猜灯谜啊!

民俗作文 篇6

  龙舟竞速,艾香阵阵,粽香十里,这就是我最喜欢的节日:端午节,而我最喜欢的端午习俗当然数赛龙舟啦!

  每到端午节,家乡总是会举行热闹非凡的龙舟大赛,这令我感觉很奇怪,端午节为什么一定要赛龙舟呢?妈妈告诉我,传说屈原死后,楚国百姓哀痛异常,纷纷涌到汨罗江边去寻找屈原。渔夫们划起船只,在江上来回打捞他的真身。他们争先恐后,追至洞庭湖时不见踪迹。之后每年的五月五日,人们就以赛龙舟形式来纪念他们。也借划龙舟驱散江中之鱼,以免鱼吃掉屈原的身体。从此,端午赛龙舟便成为了一个风俗,一直流传至今。

  去年端午节,我有幸能去现场感受了一番龙舟别样的风味。

  我们早早地来到湖坝上,本以为我们抢占先机,可以寻个好位置,不曾想,湖坝上早已挤满了前来观看比赛的人,真可谓人山人海。从上往下望,到处人头攒动,有带帽子的,有撑花伞的,就像是随风逐波的麦浪,看来这炎炎夏日也抵挡不了人们的热情啊!

  我好不容易找到一个位置静静等候比赛开始。盼啊盼,比赛终于在人们的翘首以待中终于开始了。选手们个个意气风发,头上腰上各缠着一块红布,在朝阳的光线下熠熠生辉。鼓声响起,一架架龙舟便如一支支离弦的利箭,在本平静无波的河上来去如飞,激起了一圈一圈的波纹。两岸看龙舟的人都大声呐喊,有的还把家中的锣鼓都拿出来,重重敲打助威,更有好事的年轻人把事先准备好的“连环响”鞭炮挂到树上点燃。一时间,呐喊声、锣鼓声、劈劈啪啪的鞭炮声交汇在一起,在河面上回荡,震耳欲聋。

  那些龙舟纷纷你追我赶,争先恐后地奔向终点。选手们奋勇挥桨,动作整齐划一,坚实的肌肉随着动作一起一伏,额上布满的汗珠反射着太阳的光辉。击鼓的人更是兴奋异常,身体一蹲一起,双槌齐下,恨不得把全身的力气都使上去,让人担心那鼓会不会被敲破。赛到紧张处,更是精彩异常。鼓点越来越急,摇板入水的节奏也在加快。只见两只龙舟齐头并进,力争上游,谁也不让着谁。选手紧张,观众的心也跟着悬了起来,岸上的呼声一阵盖过一阵。待到分出胜负,又是一阵的欢呼声夹杂几声懊丧的叹息声。

  比赛结束了,人们依依不舍地离开了比赛场地,湖面又恢复了往日的平静。

  龙舟比赛可真是多姿多彩啊!

民俗作文 篇7

  众所周知,深圳是一个移民城市,既然是移民城市,五湖四海的人难免会聚集在这里。其中,有和我们肤色不同的`,有和我们国籍不同的,也有和我们居住在同一片华夏土地上,只是信仰不同、习俗不同的56个民族的朋友们。

  深圳的习俗可以说,是聚集了各个民族的精华部分,主要由广府民俗、沿海民俗和客家民俗这三个部分组成。每个部分都蕴含着千年文化的精髓,比如说广府民俗的:鞭打土牛催春耕,集市贸易有墟期,敬祖睦宗大宗祠,金狮献瑞闹新春,初入学堂拜孔子。客家民俗的:迎神驱鬼打大醮,祥瑞麒麟舞鹏城,龙腾四海庆太平,凉帽遮颜唱山歌。还有沿海民俗奇特的:天后庙前“辞沙”祭,浮家泛宅水上人,沙头角街舞鱼灯。

  这些民风民俗可谓是各具特色,但有些人会忍不住发问:“深圳自从改革开放以来,一直是前沿的高科技城市,这些看似有趣但质朴古老的东西,对于我们深圳来说,起到了什么样的作用呢?在现在这样的时代,我们还要不要将这些习俗延续下去呢?”

  其实,任何一个古老的东西,都是由厚重的历史叠加而来的,一个没有历史的地方则是可怕的。而这些民风民俗不但历史厚重,还结合了许许多多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比如说,广府民俗的“初入学堂拜孔子”,就是这样一个仪式“广府人八百多年来演绎出多姿多彩的广府民俗。由于有重教崇文的优良传统,当地初入学堂的学生,都要先举行“进孔门”的祭孔子仪式。”这个仪式恰恰体现出了广府人注重修养和学问,而这样的修养和学问,在以后的发展中而起到了重大作用;还有沿海民俗的“沙头角街舞鱼灯”,舞鱼灯是一项传统的民俗,早操清朝就已经广为流传,鱼灯不仅仅样式美观,还蕴含着人民美好的祝愿,慢慢地,就从庄重的祭祀活动演变成了轻松的娱乐。别忘了“金狮献瑞闹新春”,这就是最早起源的舞狮的本体,可以说是民族文化史上的一大突破。

  “民俗的,才是世界的。”任何东西都不能像一个值得纪念的民风民俗那样长久地存在在某一个地方。可以说,我们的民风民俗已经成了深圳的另一个闪光点。

民俗作文 篇8

  每年农历八月十五日,是我国传统的中秋佳节。这时是一年秋季的中期,所以被称为中秋。这也是我国仅次于春节的第二大传统节日。

  在中国的农历里,一年分为四季,每季又分为孟、仲、季三个部分,因

  而中秋也称仲秋。八月十五的月亮比其它几个月的满月更圆,更明亮,所以又叫做月夕、秋节、仲秋节、八月节、八月会、追月节、玩月节、拜月节、女儿节或团圆节,是流行于全国众多民族中的传统文化节日。此夜,大家仰望天空如玉如盘的朗朗明月,自然会期盼家人团聚。远在他乡的游子,也借此寄托自己对故乡和亲人的思念之情。所以,中秋又称“团圆节”。

  据说此夜月球距地球最近,月亮最大最亮,所以从古至今都有饮宴赏月的习俗;回娘家的媳妇是日必返夫家,以寓圆满、吉庆之意。也有些地方将中秋节定在八月十六,如宁波、台州、舟山,这与方国珍占据温、台、明三州时,为防范元朝官兵和朱元田的袭击而改“正月十四为元宵、八月十六为中秋”有关。此外在香港,过了中秋兴犹未尽,还要在十六夜再狂欢一次,名为“追月”。

  “中秋”一词,最早见于《周礼》一书,而真正形成全国性的节日是在唐代。我国人民在古代就有“秋暮夕月”的习俗。夕月,即祭拜月神。到了周代,每逢中秋夜都要举行迎寒和祭月。设大香案,摆上月饼、西瓜、苹果、红枣、李子、葡萄等祭品,其中月饼和西瓜是绝对不能少的。西瓜还要切成莲花状。在月下,将月亮神像放在月亮的那个方向,红烛高燃,全家人依次拜祭月亮,然后由当家主妇切开团圆月饼。切的人预先算好全家共有多少人,在家的,在外地的,都要算在一起,不能切多也不能切少,大小要一样。

  在唐代,中秋赏月、玩月颇为盛行。在北宋,八月十五夜,满城人家,不论贫富老小,都要穿上成人的衣服,焚香拜月说出心愿,祈求月亮神的保佑。南宋,民间以月饼相赠,取团圆之意。有些地方还有舞草龙、砌宝塔等活动。明清以来,中秋节的风俗更加盛行,许多地方形成了烧斗香、树中秋、点塔灯、放天灯、走月亮、舞火龙等特殊风俗。

  今日,月下游玩的习俗,已远没有旧时盛行。但设宴赏月仍很盛行,大家把酒问月,庆贺美好的生活,或祝远方的亲人健康快乐,和家人“千里共婵娟”。

  中秋节的习俗很多,形式也各不相同,但都寄托着大家对生活无限的热爱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民俗作文 篇9

  我的家乡是有“中国禅都”之称的新兴县,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多彩的民俗风情。说到家乡民俗风情,大家都会想起新兴的“雅冈走大王”“傅姓坊舞火龙”、“社圩舞火捞“、“天堂烧大炮”……而我最喜爱的是六祖镇过元宵节时的“雅冈走大王”。

  早就听说“雅冈走大王”这项民间活动很有特色的,从农历的正月十三开始到正月十八结束,而正月十八是元宵节的高潮部分--“走大王”。俗话说:百闻不如一见。今年的农历正月十八,我终于有机会一睹“雅冈走大王”的全过程。这日的正午时分我和爸爸来到六祖镇的雅冈村,这里已经是人山人海,一片锣鼓喧天、鞭炮声不断的热闹场面,我们赶紧找个位置站好。

  13时左右,吃完“大王菜”后就是各坊“大王”(其实是各坊供奉的一尊神象)出发的时刻,我焦急地期盼着。哈!主角终于出场啦!只见一大群年青力壮的小伙子高高地抬着“大王”连跑带走,后面陆续走出“走大王”的队伍,我数了一数共有8队,每队都有一大群人簇拥着,阵容鼎盛。每个坊的队伍齐心协力、不甘落后,都想在这次“走大王”中取胜,为自己的坊拿个好兆头,我也加入了“走大王”的行列里凑热闹。“大王”要途经 8个坊,在每个坊都会停留一会儿,村民们都会放鞭炮迎接“大王”。浩浩荡荡的队伍绕着村子走两圈半,终点是“雅冈祠”的旧址--现在的六祖镇中心小学。每个坊的“大王”队进入小学的运动场后,兴奋地把“大王”高高举起并用力摇晃,欢呼声一浪接一浪,那种气氛比过年还热闹呢!为什么要“走大王”呢?我这个人不懂的问题总是要穷追不舍,可爸爸也是无法清晰地回答我。这时在我旁边的一位老大爷告诉我:“雅冈走大王”已经有500多年的历史,人们是通过“走大王”的方式来祈求新的一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国泰民安。原来如此!我恍然大悟,怪不得大家“走”得这么起劲。

  已经是下午4时了,“走大王”的队伍逐渐散开,人们对这次“走大王”津津乐道。幸福祥和的气氛依然停留在这里,我仿佛看到了家乡风调雨顺、五谷丰登,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

民俗作文 篇10

  我们中国传统文化丰富多彩,有舞龙、舞狮、贴对联、剪纸……

  其实我比较喜欢的是舞龙,最喜欢的是贴对联。因为每到过新年都会有贴对联,敲锣打鼓,张灯结彩,送旧迎新的活动,热闹极了。这时每个人的脸上都洋溢着喜悦。但是你知道吗?过年里有着一个美妙的神话故事,现在让我来讲给你们听听吧。

  传说中,在一个僻静的山谷里,住着一个叫年的怪兽,每到新年的晚上,怪兽就会去袭击山角下的一个小村庄,村里的人知道会来怪兽把门锁的紧紧的,可是不管怎么样年还是会进来偷吃村民的东西。伤害人畜;大家害怕极了,但是又无能为力。

  第二年的大清早,人们就纷纷地收好东西准备去城里过完年才回来,这时一位仙翁走过来告诉人们说:“怪兽害怕红色和响声有。”就这样人们听了以后就回到村里买了对联贴在门上;到了晚上年又来了,它一看到红色就开始害怕了,人们见到有效果又敲起了锣鼓。这时年更害怕了吓得连忙就跑了。

  从此,村庄就和平了。之后人们每逢过新年都会家家户户都会贴上红色的对联,放爆竹。这个习俗一直延续至今。

【【实用】民俗作文十篇】相关文章:

1.民俗作文十篇

2.【实用】民俗作文三篇

3.【实用】民俗作文七篇

4.【实用】民俗作文合集10篇

5.【实用】民俗作文3篇

6.【实用】民风民俗作文7篇

7.【实用】民俗作文合集6篇

8.【实用】民俗作文合集7篇

上一篇:【实用】民俗作文合集7篇下一篇:【精选】民俗作文合集8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