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朋友〞为话题作文(精选10篇)
大家或多或少都会接触过作文吧,特别是在作文中有重要意义的话题作文,话题作文是围绕着所给谈话中心、谈话内容、谈话的由头写成的文章。那么应当如何写这类型的作文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以〞朋友〞为话题作文(精选10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以〞朋友〞为话题作文1
以鸿鹄为友,你将飞往高远的蓝天;以燕雀为友,你将止步于堂前的屋檐。人之择友,不可不慎。以贤于己者为友,就是以品德能力超出自己的人为友,因为这样的朋友必将带领人开辟更广阔的天地,成就更优秀的自我。
我们都有这样的经验:想要了解一个人,只要观察他的朋友即可。因为一个人的朋友是什么样的,他也应该是什么样的。古人说“物以类聚,人以群分”,人的本能就是寻找和自己差不多的人结为朋友。所谓的朋友,只不过是自己的另一个替身而已,它满足人的自恋情结。这样交结朋友,可以消除人的孤独,但如果想以此促进自身的成长,那是缘木求鱼,因为一个人是不可能抓着自己头发提升自己的,三个臭皮匠依然是臭皮匠,不会有什么质的升华。
如果去除自恋情结,真的想向上成长,那就要见贤思齐,以贤于己者为友。品德高于己者,就像参天大树,因为高于物众而获得太阳的光辉。与这样的人为邻,为了沐浴太阳的光辉,必须努力向上生长。能力大于己者,就像鸿鹄矫翼鲲鹏展翅,与这样的人比翼,就必须奋力翱翔,才能到达高远的蓝天。
真正的朋友,都具有亦师亦友的性质,往往是以师始以友终。所谓惺惺相惜,都是从欣赏仰慕开始的。李白仰慕孟浩然的品德的馨香,咏诗而叹:“高山安可仰,徒此揖清芬。”杜甫仰慕李白的才力超群,多次以诗表露心迹。“世人皆欲杀,吾意独怜才。”“何时一樽酒,重与细论文。”历史上那些人类的精英,那些杰出超群者,他们的身边总是并立着一样的优秀者。钟子期与鲍叔牙,东坡与秦观,曾国藩与李鸿章,他们都是彼此仰慕,亦师亦友。
以贤于己者为友,本质就是欣赏、仰慕、学习他人的优越之处,就是见贤思齐之心。这样的交友,不是以消除孤独为目的,不是以自怜自赏为目的,更不是以攀附利用为目的。这种交友的眼光,肇始于对自己的不满足,着力于对他人长处的仰慕与学习。从这个意义上讲,所谓贤者并非固化为某个十全十美的圣贤,而是他人品德上、能力上的闪光点。所以孔子一方面讲“友贤于己者”,一方面又讲“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想当初孔子也是一个寻常之人,只是“友贤于己者”,只是因为“转益多师”,他才最终成为一个圣人。
一个不断成长的人,总是不断发现“贤于己者”,不断地“以贤于己者为友”,因而一辈子有许多朋友。一个止步不前的人,总是寻找和自己差不多的人,以求认同与肯定,他也可能有许多朋友。但是,以贤于己者为友的人必定成为一个优秀的人,而和自己差不多的人为友就注定是一个庸人。
以〞朋友〞为话题作文2
在我们这栋楼里,我有一个最要好的朋友,叫刘小芳。她有一对水汪汪的眼睛,一张能说会道的小嘴巴,走起路来两条辫子一摇一摆的,煞是好看。她的心灵与她的外表一样美。
有一次,我和她上山去玩,走到凤凰山的半山腰。突然,她三步并着两步地向前走去,把地上的一个黑色钱包捡了起来,又开始去追前面那位阿姨。当我们快要追上时,只见阿姨走到路边一个小店正在给她女儿买雪糕。当阿姨正准备付钱才发现自己的钱包不见了,脸上露出了尴尬、着急的神色。我们赶紧走了过去,小芳对阿姨说:“阿姨,你是不是钱包掉了?”阿姨点了点头。“是什么色的?”“黑色。”“看一下,是不是这个?”阿姨打开一看说:“谢谢你,小朋友,你真一位拾金不昧的好孩子!我得好好谢谢你。”“不用。”小芳朝阿姨笑了笑,扭头拉着我转身走开了。然后,我们又一起往山上走去……
还有一次,我们楼里的几家人一起到莲花湖去玩,那时,正是桃花盛开的季节,我和小芳正在一边玩时,看见梅花妹妹一个人在一边摇树上的桃花。小芳赶忙上去对梅花说:“梅花妹妹,请你别摇了。它这么美丽,你把它们摇落了多可惜呀!一朵花就可以结一个桃子哟!”梅花妹妹看了看树上的桃花说:“真的?”“当然。骗你是小狗儿。”“大人们都打麻将,你们又不和我玩,我干什么呀?”“来,我和你倩倩姐姐一起陪你捉迷藏。好吗?”梅花妹妹高兴地笑了……
你说,像小芳这样的人,我怎能不把她当作好朋友吧呢?现在,她在她们班上当上了班长,还被评为优秀少先队员呢!
以〞朋友〞为话题作文3
从古至今,有不少诗,不少格言,不少故事都在讲朋友之间的关系是多么的伟大。是啊,到今天我才明白。有时候,朋友才会是一个人最需要的。它就好像黑暗中一盏灯,一盏给你安慰的灯。
是的,我还记得在我身边曾经发生过这样的一件事情。
谷亦宣是我从小玩到大的好朋友,自从我来到杭州以后,便干脆电话联系。一个月,两个月,三个月,打电话的时间长了,我也打心眼里感到厌烦。但还是一直完成任务似的打着这样的电话,“谷亦宣一定也感到厌烦了。”我常常会这样想。
在这一天,我与同学闹了翻,回到家里发闷气,认为这世界上已经没人会理会我了。这会儿,电话声响了起来。“无助”的我似乎认为很“郁闷”,无精打采地跑去接了电话。电话那头是谷亦宣的声音“单海雯是吧,我是谷亦宣。”“啊?哦哦,你是谷亦宣。”我重复着谷亦宣的话,好一阵子才回过神来。此时,正是这个让人心烦的电话给了我安慰。
前面那会儿还“死也不和好”的我,接了电话后,竟莫名地准备写一份“道歉书“给同学。说起来可真有趣,第二天我俩竟然同时悄悄的放了一份“道歉书”在对方的抽屉里。
这时,又是远在他乡的朋友和在同一个教室里上课的朋友给了我那么一大盒的快乐。
现在,我才真正的明白那些咬文嚼字的诗。有这么多的朋友,现在想起来可真痛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