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写童年的作文

2021-06-15童年

描写童年的作文(精选5篇)

  无论是身处学校还是步入社会,大家总免不了要接触或使用作文吧,借助作文人们可以实现文化交流的目的。为了让您在写作文时更加简单方便,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描写童年的作文(精选5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描写童年的作文1

  我的父母亲太不一样了:父亲扮演了一个放任自由的角色,但是对我的成长细节没什么理解,相对之下,母亲就变成了集责任于一身的严格教育者,但是又充满温暖。母亲和我最大的歧异在于,我只在乎好玩,她却很在意什么是我将来需要的才能或者品格。譬如弹钢琴,在母亲面前假装练琴练了8年,其实根本没练,今天也全忘光了;这场拔河,我是赢了。譬如游泳,母亲说游泳很重要,而我总是用最慢的速度走向体育馆,好几次,我走到的时候,游泳课已经下课了。被母亲逮着时,她会连拉带扯地把我塞进汽车里,一路“押”到游泳池,但是这种猫抓老鼠的游戏,总是老鼠赢的几率高。

  我承认自己是个顽皮的孩子。琴弹得不好,泳游得不精,我也没法倒过来“指控”她说:“当年我小,你应该强迫我啊。”因为我记得那么清楚,当年她就说:“好,现在我不强迫你了,但是你长大以后不要倒过来埋怨我没强迫你喔。”

  尽管我们之间一直有这种成长的“拔河”,母亲却仍然以一种安静的、潜移默化的方式,把我教育成了一个,用她的语言说,“像一株小树一样正直”的人。跟我接触的朋友总是说我的思想和举止特别成熟,我大概不得不感谢我的母亲。是她教会了我如何作深刻的批判、理性的思考,尤其是对于现象如何敏锐静观。当然,并非事事美好。我超强的“敏锐静观”能力,往往不是用在该用的地方,譬如课堂里枯燥无味的讲课,而是在不该用的地方,譬如课堂外头唱歌的小鸟。接连四年的成绩单上,不同的导师却都写相同的评语:不够专心。

  跟什么都“放手”的父亲比起来,母亲简直就是我和弟弟的“家庭独裁”。今天我能够理解了:她对我一方面极其严格,督促我努力学习、认真做事;一方面却又极其讲究自由尊重和理性思考。这两种有点矛盾的态度来自她自己身上两个成长印记:一个是她本身在台湾所受的教养——保守的、传统的,另一个却是,她是一个成长在20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的知识分子——崇尚自由和理性。

  华飞所记忆的童年和我作为“老大”的是有差异的。他记忆中,妈妈有很多的口头威胁却从来不会真正对我们“动武”——那是他的部分,我可记得她的梳子,还有那一支细小的鸡毛掸子,手心打得可疼,还有,总共有两次,她甚至打了我的脸。

  当然最多、最鲜明的记忆,还是那些温馨的甜美的时光。周末,一整个晚上我们三人围在床上一起朗读、讲故事。从《安徒生童话》、希腊神话到传统的中国民间故事,从花木兰到《三国演义》,我们的视野地平线简直是一种无限宽阔的开展。母亲和我们的这种亲密相处方式,说起来就仿佛是现代亲子教科书里会鼓吹的一种知性教育范本,但是对于当时的我们,也不过就是晚上与母亲的温存时刻,而且,为了不睡觉,让故事朗读的时间,能拖多长就拖多长,愈长愈好。

  就在我写的此时,更多的回忆一点一滴地渗进我的思维。以我和弟弟、和母亲的关系来说,我一点儿也不觉得这两个人是我的“家人”,反而比较觉得他们是我的挚友。对我的`朋友们我是不太愿意承认的,但实情是,我是在和华飞的日夜厮磨中长大的,而母亲,更曾是我的宇宙核心。一个典型的下午,做了功课(或说,我假装做了功课之后),我们俩一定是在母亲的书房里流连。每当“底笛”和我在书房里瞎搞什么异想天开的事,母亲就会从书桌上抬起头来说:“喂,看看书怎么样?”

  她没变,这个句子到今天她还在说——而我也没变,仍旧不爱看书。希望我“发挥潜能”的这个想法在母亲心中,有时会引发一种极其尴尬的情况。我记得五年级时,母亲收到学校一个通知:如果认为孩子有音乐天分,家长可以带孩子去面试,以便进音乐资优班。母亲以为这是所有孩子都得上的课,因此如约带了我,准时到达了音乐教室门口。坐在钢琴旁的老师,要我开口唱一首最简单的德国儿歌,我却当场吓呆了,一个字都唱不出来,咿咿呀呀不成音调,手指放上琴键,却一个音也弹不下去。音乐老师显然不耐烦了,跟母亲解释,这是有特殊“天分”的孩子才需要来,母亲却觉得,她收到的信明明说是每个人都得来的。

  当然母亲理解错了。

  今天,我却以这样的母亲为荣。即使我们在过去的岁月里常常有沟通的困难,我想告诉她:不要忘记这些过去的记忆,因为这些记忆,会跟着我们的人生,一生一世,只不过,它们不再像我们儿时那么的明显。你可以说“孩子你慢慢来”,可是有时候,快快地“放手”或许也是必要的。我知道,这很难,难极了,但是如果你记得我们儿时的甜蜜时光,如果你知道你在我们心中永远的位置,或许,它就会容易一点点。

  描写童年的作文2

  炎热的夏季,你喜欢吃棒冰吗?我可喜欢了,有一次我自己动手做了棒冰,结果竟然有了意外而惊人的发现……

  那是我刚上三年级的一个夏天,天热极了,我想吃棒冰了。可是妈妈那会儿刚好不在,于是我就模仿以前见过妈妈做棒冰的样子,拿了一个空的矿泉水瓶,在里面加了一半水,又放了点儿妈妈挤好的柠檬汁,然后把盖子拧紧,放在了冰箱的冷冻室里。哈,第一次做棒冰的心情,你懂得……

  我一边看着动画片,一边准备着享受夏天最好的美味。

  过了五分钟,十分钟,十五分钟,二十分钟……半个小时过去了,我迫不及待地打开冰箱,可是,只见冰箱里的矿泉水瓶依旧那么清澈透明,一点点冰渣都没有。我失望透顶,只得再次把瓶子放回冷冻室。唉,可怜的赵子安啊!

  又过了十分钟,二十分钟,半个小时……到一个小时的时候,我咽了咽口水,又急不可耐地打开冰箱门,心想:心爱的棒冰啊,您呆了这么久了,也该和我闹够了,该让我好好吃您了吧,我加点糖……打开冰箱门的一刹那,我又立刻转喜为忧了!矿泉水瓶仍然清澈,我晕!

  绝望中,我又冰了一个小时……结果,还是没冻住!“哦,my god,不!”我忍不住大叫起来!

  “怎么了?”妈妈不知道什么时候回来了。

  “我想做个棒冰,可它就是不冻!”我指了指那个讨厌的矿泉水瓶。

  “你冻了多久了?”

  “我都冻了两个小时了!”

  “怪不得!要冻五个小时呐。”

  “啊?五个小时?”我吃惊,懊恼,随手用力地甩了一下瓶子。就在这时,神奇的事情发生了:随着一种“咔咔咔”的声音,冰块像爬山虎一样往上爬,连十秒钟都不到,整瓶水全部变成了一杯冰渣子!

  原来,水的冰冻需要空气,我甩瓶子时,无意中把水和空气搞在了一起,有了空气,水才能冻上了!

  我陡然明白了,许多新发现,就是这样意外……

上一篇:精选寒假的感受作文300字4篇下一篇:写童年的作文600字(精选5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