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度量的作文(2)

2018-07-12心胸宽广

  第二篇:度量

  俗话说:树活一层皮,人活一口气。在生活中,我们难免碰到不如意事,让人恼火的事。面对这些,我们是否一定要发泄怨气,为自己挣回面子?我看未必。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出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这是宋代大词人苏东坡都不吝赞美之词,但人无完人,他也有缺点,且是致命缺点――他不能容忍比自己强,气量小。不幸的是,年少几多的诸葛亮有着更胜一筹的才智。空城计,七擒孟获,智算华容,巧借东风一次次的经典的战役让其声名大噪,而周瑜却是看在眼里,气在心里,他三番五次地陷孔明于危难中,但都被孔明化解了。周瑜心中的怒气可想而智 ,在那经典的孔明三气周瑜后,周瑜那小气量的血液在他的骨子里留干,他带着既生瑜,何生亮的抑郁倒下了。

  他倒了,不是因为他的才智。试想,如果他能大担地包容孔明的才智,他会落得个英年早逝的结局吗?我想他一定会有更精彩的人生演绎,三国的历史恐怕也要改写吧。

  与周瑜不同的人比比皆是,他们有宽广的胸怀,也成就了自己的事业。

  如果没有气量,司马迁能受刑后忍辱负重,写下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的《史记》吗?

  如果没有气量,唐太宗能忍受魏征的有言进谏,又怎能出现贞观之治?

  如果没有气量,越王勾践何能忍受十年的苦痛,怎能重创事业,反击吴国?

  如果没有气量,乔丹何能忍受嫉妒之人对他的非议,获得球飞人的美誉?

  是什么葬送了周瑜命?是气量。是什么成就了司马迁、勾践、乔丹?还是气量。拥有气量,才能成就一番伟大的事业,到达人生理想的彼岸。

  第三篇:度量

  度量又称气度、器量等,对一个人来说度量有大有小。度量大,是我们中国人所欣赏的一种品性。人生在世,不如意之事何时没有,又何人能免?度量宽宏,处处能容,事事看得破,自然不忧不惧,坦然处世,这就是大度的好处。如前人史晋臣所说:“容得几个小人,耐得几桩逆事,过后颇觉心胸开阔,眉目清扬。”胸襟狭隘、气量窄小的人则难免遇事恼恼、见人耿耿了,然此恼恼、彼恨恨,于事无补,于己无益,是徒然,是自取烦恼。

  度量大的好处还在于能化解矛盾、消融争端,从而做得成事。宋朝的韩琦一次与范仲淹议事,意见不合,范仲淹拂袖而去。此时,韩琦从后面一把拉着范的手说:“希文(范仲淹字),有何事不可以再议?”此刻的韩琦和气满面,范仲淹见此情景,怒气顿消。有韩琦的这种度量,则何事不能办成?

  度量源于德行,故有德者度量必大。彭思永考举时,贫无余钱,持金钏[注]数只住在旅馆,同考者数人来拜访他,请他拿出金钏赏玩,其中有一人悄悄将一只金钏塞入自己袖中,彭思永瞧在眼里,却不言语。别人都不知情,惊寻失物。彭却回答:就这么几只,并未丢失。众人离去时,那个偷金钏的人作揖告别,抬手不慎将金钏落在地上。众人此刻都钦佩彭思永的大度,彭某宁可自己在财利上损失,不肯当众出他人之丑,确是厚德大度之举。

  度量不是天生就有的,它在于人的德行,也在于人的见识,有趣有识者才能有度量,德、识是靠不断学习、修行才能获得。有人问程颐:“度量可学否?”程颐回答:“可,学进则识进,识进则量进。”夏元吉先生也曾结合自己的体验说:我年幼时,有人冒犯我,我没有不发怒的;长大后,开始是在神色上忍让,然后在心里克制忍耐,时间久了自然习惯绝不与人计较,何尝是不学就能有度量的。

  大度是一种人生智慧,是一种精神力量,是一种道德高境,它靠不断的修行、学习才能获得。有人将大度与一掷千金的所谓慷慨等同视之,这样的认识未免太肤浅!有人以为人的度量是天生的,然“性相近,习相远”,不同的学识修养,自然会造就不同的度量。

上一篇:关于胸襟的话题高中作文下一篇:2017年做一个心胸宽广的人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