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什么的一面之缘作文十四篇

2019-02-05叙事

  篇一:与舞蹈的一面之缘

  一切随缘,罢了。

  ——题记

  镜子面前的我穿着一双白色的舞鞋,身着一件亮丽的舞裙,翩翩起舞。

  说起与舞蹈的一面之缘,还是我在上幼儿园时。一天老师笑盈盈地说:“小朋友马上就要到六一儿童节了,我们学校准备参加全市的芭蕾舞比赛,现在要在我们班选几位小朋友参加,有愿意参加的小朋吗?”那时的我对于芭蕾舞不过是一个非常陌生的概念,只是模糊地记得舞蹈演员们身材纤细,舞姿优美。我就想,有朝一日我能像她们一样多好啊!于是在好奇心的鼓动下我高高地举起了小手,就这样我被引上了舞蹈的道路。

  每天放学以后,舞蹈老师都会教我们舞蹈。怎样绷脚尖,压腿,压垮,压脚背,下腰这些基本功。练基本功是最痛苦的时候。老师让我们趴在地上两腿分开练压垮,为了让我们的垮能够笔直地挨着地,就会叫一个小朋友坐在身上。一阵阵剧痛向我涌来,我一次次地咬紧牙关,告诉自己忍一会,再忍一会。可是有时候腿痛的忍不住时,所有的忍耐,所有的艰辛瞬间爆发,我嚎啕大哭,边哭边说“我不要练了,我不要练了。”

  但当暴风骤雨过去时,我又擦干眼泪,重新开始。每一个动作,每一个坐姿,每一个姿态我都做到最好。终于当我站在最高的领奖台时,所有的辛苦和泪水都化作了灿烂的笑容。

  舞蹈的大门刚刚开启,可是我却转身离去。升入小学以后我的生活和舞蹈毫无关联。直到小学四年级的时候,妈妈一句不经意的一句话,我又开始了学习拉丁舞的生涯。

  尽管现在我已经读初中了,已经没有时间再跳拉丁舞了,但唯一不能改变的是我的舞蹈家的梦。我多想尽情地舞蹈,舞出我的青春年华,舞出我的风采。

  路还很长,梦仍在继续。

  篇二:与长笛的一面之缘

  回首从前,从刚刚见到它的那一刻开始,我就明白,它在我的生命中有着无比重要的意义。

  ——题记

  20××年8月,妈妈把我带到了一个叫“大家音乐琴行”的地方。她想让我感受且见识一下各种乐器。在那里,我看到了长笛、钢琴、二胡、小提琴等各种乐器。我还欣赏了优美的长笛曲,沉稳且大气的钢琴曲,婉转动听的竹笛曲……可我,偏偏选择了它——长笛。

  在不经意间,我看到了它——银白色的笛身,一个个小巧玲珑的按键,浑身散发着艺术的美与灵动。它的声音婉转、细腻、优扬、轻柔,使我陶醉于其间。于是,我便很快地认定下来,它,就是它了,那个将陪伴我终身,在我忧伤时为我加油打气,在我失败时使我重新站起的

  乐器——长笛。

  妈妈见我如此喜爱长笛,便答应让我学习长笛。她给我找了一位好老师,也是那个琴行的主人——闵老师。

  闵老师的长笛吹得很好,使那时小小的我认为,那是人间最美妙的声音,从他指间,所有好听的乐曲都可以流淌出来。

  他先是教我吹笛头,嘴巴放在笛头的那个小小的孔上,只有用不急不缓,正合适的气流把音吹出来才好听。刚开始时,这个分寸把握可难住了6岁的我,不是吹得太急了,把音吹破了就是吹得太轻了,发不出声。闵老师就耐心地手把手地教我,亲自示范,直到我掌握技巧吹得符合要求为止。好不容易笛头吹得过关了,老师要开始教我吹笛身了,也就是把整个笛子拼在一起吹。这下难度更大了,因为笛子并不轻,对于当时只有6岁的我来说,端上个两三分钟是真不容易。一分钟过去,手臂酸胀得我实在受不了了,只得将它放下。可我很不甘心,就是不相信自己坚持不下来。于是,我一次次地尝试,一次次地对自己说:“相信自己,你一定能行!”果真,在我的不懈努力下,我终于克服了困难,端多久笛子都不是难事了

  当我初次接触长笛时,我就对自己说:“你一定要坚持下来,把这条路走下去!”现在,我依然在练习长笛,并且越练越好。我克服了长笛学习中的一个个困难,勇往直前,永不退缩。

  现在,我能吹出像《我心永恒》、《致爱丽丝》、《幽思》等一首首高难度的、动听的乐曲。而且,我在这条长笛之路上也获得了一定成就——考过了六级!

  漫漫长笛路,我一步一个脚印地走了过来。我相信,日后,我一定会越吹越好!

  篇三:与中国画的一面之缘

  人生在世,总要对一些事做出取舍。事后追忆,取也罢,舍也罢,总是一丝甜蜜。

  ——题记

  记得那是小学三年级时,妈妈在青少年宫给我报了国画班。据妈妈说,那是一门高深有趣的艺术。我于是满怀着兴趣与希望踏入了中国画的大门。

  开学的第一节课里,我们学的与美术课并无他样——无非是将铅笔改为毛笔,把蜡笔改为涂料,在宣纸上草草地描绘出几只公鸡,并为其上色而已,但我却在其中感受到了无穷的奥秘与乐趣。

  当我的手握上毛笔,我便迎来了第一个挑战——虽然方法差别不大,但毛笔却不同于铅笔的特性——铅笔可以很细,可擦,即使画错了也没有大碍,可毛笔不但更粗,无法消除痕迹,而且一旦控制不好力度笔便会洇水。这给我带来了不小的困扰——我习惯于重笔,一笔下去,纸的反面定会上凹痕。可毛笔却一定要将手抬起,才能保证墨饱而不洇。为了解决这个麻烦,我在肘下垫了一个文具盒,并慢慢抬高,待调整到合适角度时,方拿开文具盒,并用左手固定住右手胳膊。这个方法勉强奏效了,那节课结束后,手酸得几乎抬不动的我在抱怨之余,却依然感到了中国画的深奥。这似一种神秘的力量,推动我以后在中国画的道路上一路前行。

  解决了洇墨的问题后,我又迎来了一个与之完全相反的问题:色彩水印的交融。

  这个问题出现在公鸡的尾巴上,公鸡的尾巴是彩色的,但其中是有不少渐变的。倘若单用浓彩去描,便会如一道道单一的彩线,把公鸡尾巴分成了不规则的几道。要想解决这个问题,只能用多些水蘸上颜料,把其洇在纸上,让色彩逐渐扩散,再用另一种颜料重复过程。两种色彩的水洇相交,便会自然地完成融合渐变。

  我开始画鸡尾巴时,并没有意识到这一点,只顾用干毛笔点上浓浓的颜料往上涂,快涂完时才发现,公鸡的尾巴上颜色分明的程度实在太明显了。我只得亡羊补牢,向老师求救,水洇交融的方法这才进入我脑海的意识中,但尾巴只剩下了最后两色,所以也就只有一种是成功渐变了的。那幅画现在还保留在我家中,每当我看到那幅画,我就能想起各种国画的趣味。

  后来的两年中,我继续学画,也越来越爱国画,可由于六年级学业繁重,我只能忍痛割爱,最终放弃了国画。

  那多久之前的回忆,何时能让我重温?

上一篇:看见你才知道什么叫美丽作文下一篇:你为什么不生气作文8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