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震》说课稿(2)

2020-12-30阅读

  《地震》说课稿范文2

各位评委老师:

  你们好!我说课的题目是《地震》,首先,我说说对教材的理解。

一、说教材

  《地震》选自青岛版《科学》教材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地球和地表的变化》的第三课。本课在学生认识了地球内部构造及火山成因的基础上,借助对地震成因的探究,引领学生进一步认识地球内部的物质组成及其运动变化。

  接下来说一说本课的教学目标。

二、说教学目标:

  科学知识:

  1、通过教学使学生初步了解地震的成因,知道预防地震伤害的方法。同时,这也是本课的教学重点。主要通过实验来解决。

  过程与方法:

  2、培养学生的科学推理能力和想象能力。

  情感与态度:

  3、向学生进行科学自然观教育,使学生通过本课学习,体会到自然界的事物是不断变化的。这也是本课的教学难点。

三、说教学重点

  通过教学使学生初步了解地震的成因,知道预防地震伤害的方法。

四、说教学难点:

  向学生进行科学自然观教育,使学生通过本课学习,体会到自然界的事物是不断变化的。

五、说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毛巾、木棒、课件等

  学生准备:毛巾、木棒。

  接下来我谈谈我对本课教法、学法应用的认识。

六、说教法、学法

  学情分析:本课在学生认识了地球内部构造及火山成因的基础上,学生要运用已经掌握的科学探究方法,自主设计实验,由此推断地震成因。

  根据教学目标,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及现有的实验材料,我主要采用以下教学方法。

  情境法:用学生感兴趣的活动导入新课,调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激发学习兴趣;

  讲解法:教师讲解并补充学习材料;

  课件展示法:用视频形象的展示地震;学生可以形象的感知地震这种自然灾害。

  本课的教学,要使学生掌握以下一些基本的学习方法:

  观察分析:通过观察和分析对地震进行合理的假设;课标中提出了引导学生猜想的重要性。

  动手实验:通过动手操作实验,让学生加深对地震成因的认识;

  本课继续运用“提出问题-猜想-实验证明-得出结论-应用”的探究式学习方法。

  我安排的教学过程有四部分:

七、说教学过程

  (一)教学引入

  谈话:同学们一定都了解一些地震发生时的情景,(课件展示唐山地震和汶川地震的视频资料和图片资料)交流这两次地震的相关知识,今天我们就来研究有关地震的问题。

  (二)学习新课,本环节安排五个小环节。

  1、引导学生推断地震的成因

  谈话:研究地震首先要研究地震的成因。同学们知道地震时,大地会剧烈地震动,这说明地下也有很大的力量。这种力量是怎么产生的呢?让我们一起来做两个小实验。

  讲解:第一个实验:把桌上的毛巾叠成几层,平放在桌上,两手按住毛巾的两头,向中间挤压,观察毛巾会发生什么变化?

  学生实验、观察。汇报实验结果。

  经过挤压的毛巾,发生弯曲,成了褶皱状。地下岩层很像毛巾,也是一层层的,假如地下岩层也受到巨大的挤压力,你推断一下会发生什么现象?学生讨论、汇报。

  第二个实验:用手握住木棍两端,用力将它压弯、直至压断。注意当木棍被压断时,你听到什么声音?手有什么感觉?学生实验、汇报。

  地下的岩层受到的挤压力越来越大时,你认为会发生什么现象?如果岩层会被挤压断会带来什么结果?学生讨论、汇报。

  2、指导学生认识地震的成因

  讲解:(出示地震成因示意图)学生的难点在此体现出来。

  3、指导学生了解人们对地震的研究,弘扬中国古代的科学成就。

  在1800多年前,张衡发明了世界上第一家监视地震的仪器——候风地动仪(这是我国古代科学的伟大成就。

  (课件呈现)地震之前不寻常的现象。当看到这些现象时,有可能发生地震,可以提前采取措施,预防地震伤害。

  4、联系学校地震演练,有效预防地震灾害

  当地震发生时,最重要的是立即离开房屋,到室外空旷的地方去,以免被倒塌的房屋砸死砸伤。如果来得及,最好在离开房屋前,拉断电闸,熄灭炉火,以免电线着火、炉火倾倒,造成更严重的灾害。

  5、地震与人类生活的关系。(学生交流、汇报)教师及时评价。本课重点是让学生体会生活,将知识运用到生活中去,这也是学习科学知识的真谛。

  (三)小结

  1、学生自由发言本课收获。

  2、教师小结,强调避震小常识。

  我的说课到此结束,谢谢!

【《地震》说课稿范文】相关文章:

1.五年级科学《地震》说课稿3篇

2.地震中的父与子的说课稿

3.地震演习小学作文

4.最新小学语文《地震中的父与子》优秀说课稿范文(精选3篇)

5.《假如》说课稿范文

6.《跳水》说课稿范文

7.长城说课稿范文

8.《错误》说课稿范文

上一篇:鲁科版化学选修4《物质在水溶液中的行为》第1节《水溶液》第一课时教学设计下一篇:《钟摆的秘密》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