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重阳节早在战国时期就已经形成,到了唐代,重阳被正式定为民间的节日,此后历朝历代沿袭至今。重阳又称“踏秋”,类似三月三日“踏春”,家族倾室而出。重阳这天所有亲人都要一起登高“避灾”,插茱萸、赏菊花。自魏晋重阳气氛日渐浓郁,为历代文人墨客吟咏最多的几个传统节日之一。
由于九月初九“九九”谐音“久久”,有长久之意,所以民间常在此日祭祖与推行敬老活动。重阳祭祖与敬老,是我们中华民族传统的人伦道德规范,与我们常说的“礼”,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仁义礼智信”是最常被提及的道德规范。有爱心为“仁”,尊贤为“义”, “通晓天地之道、深明人世之理”为智,诚实则为“信”。而“礼”是具体践行这“四德”的行为规范和礼节仪式。荀子所说的“以文之也”,就是人们常说的祭祀之礼。祭天地是为了表达对天地的敬畏,祭先祖是为了表达对祖宗的缅怀,祭先贤是为了表达对先贤的崇敬。古人通过祭祀之礼,可以达到疏导情绪,感化天地之目的。重阳节这天进行祭祖和敬老活动,最能体现古人这一独特而朴素的自然道德观。在古代九月农作物丰收之时祭天,祭祖,向天地,先祖表达感恩之情与崇敬之意,还可用来表达追求人生欢乐,祈祷长寿的情感诉求。如今,祭祖这一传统礼制现在还在一些地方延续,保留着“秋祭”祭祖扫墓的习俗。而“敬老”传统,不仅得到保留,还被当代人发扬光大,展现和传承祖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崇尚礼仪。
今天的重阳节,已被赋予了新的含义,1989年,我国把每年农历的九月九日定为老人节,传统与现代巧妙地结合,成为尊老、敬老、爱老、助老的老年人的节日。 许多机关、团体、街道,往往都在此时组织从工作岗位上退下来的老人们秋游赏景,或临水玩乐,或登山健体,让身心都沐浴在大自然的怀抱里,以开阔视野,交流感情,锻炼身体,培养人们回归自然,热爱祖国大好山河的高尚品德。不少家庭的晚辈也会搀扶着年老的长辈到郊外活动或为老人准备一些可口的饮食。充分展现和传承了祖国优秀的崇尚礼仪的传统文化。人生是一面镜子,对照人生,尊重老人,爱护老人是传统的美德,是社会的责任。让老人笑在重阳,笑在每一天。把最美丽的祝福送给全天下的老人,祝他们健康快乐,幸福美满,笑口常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