垃圾分类现状调查报告2016

2018-07-13调查报告

  环保部近日发布了《2016年全国大、中城市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年报》,其中提到,去年工业固体废物产生量为19.1亿吨,生活垃圾产生量约为1.8亿吨,后者处置率达97.3%。面对生活垃圾逐年增加的趋势,垃圾处理将持续遇到压力。我国垃圾处理情况究竟如何?垃圾分类的社会推广是否顺利?对此记者进行了调查。

  垃圾处理捉襟见肘,居民认知存漏洞

  记者了解到, 城市垃圾处理的主要原则是无害化、资源化、减量化。其中垃圾处理“资源化”是如今垃圾处理关注的重点。“垃圾是放错位置的资源”,因此资源化处理的一个途径是垃圾分类。在本世纪初,北京、上海等8个城市成为全国第一批垃圾分类处理试点城市,然而16年过去,多数试点都不了了之。“十二五”规划就曾提出,到2015年,各省(区、市)建成一个以上生活垃圾分类示范城市。

  在本世纪初开始的8座城市全国第一批垃圾分类处理试点,16年过后问题依然存在。悦蓝东轩小区是滨海新区实施垃圾分类的首个试点。记者前去采访时,一眼就看到每户楼门前都整齐地摆放着绿、蓝、黑三色垃圾桶,分别对应餐厨垃圾、可回收物和不可回收物。但居民王大爷告诉记者:“它分类它不是很好的。楼下垃圾桶啊,他们根本就不嘛,乱扔垃圾。”

  悦蓝东轩小区的垃圾分类回收工作是从去年5月份开始推广的,主要将垃圾分为三部分:餐厨垃圾、可回收物和不可回收物。其中,可回收和不可回收物由专业公司运走进行再利用和处理。剩下的是餐厨垃圾,直接在社区内通过专业的“有机垃圾处理器”进行生物发酵,变成有机肥料后返还给居民养花种草。

  但由于分类不到位,负责社区垃圾二次分拣工作陈大爷每天都要在垃圾筒旁工作两个多小时,这次,他又从餐厨垃圾箱内捡出瓶盖、塑料水杯、碎花盆等多种废物。

  小区社工陈艳说,当时选择这里作为试点是因为居民户少,文化素质高,便于开展工作。试点之初,社区曾多次组织宣传活动并给每家每户发放“扫盲清单”,方便居民扔垃圾时“对号入座”,还向居民赠送三种不同颜色的垃圾桶和垃圾袋。

  然而试点实施快一年了,社区里的214户居民参与进来的只有不到90户,而且,即使参与的居民也不能完全按照要求准确分类。本来他们希望借助这个试点积累点经验,好将垃圾分类继续向旁边社区推广,但目前只好将计划搁浅。

  陈艳有些无奈地说:“也有一些可能就是他有这个意愿,但有的时候可能做得不那么到位。比如他分得不是很清,比如说像可回收的跟不可回收的,尤其这两项他分得不是特别清。还是靠人们自觉自愿,这个不是说强求下来的。”

  在郑州,记者采访的几个居民区里,市民都回答无法做到垃圾分类。有市民说:“没养成习惯。”也有市民说:“不方便。大部份都是这样。”即使有的市民有分类的想法,也没有条件做到。有市民表示:“很多时候它那个垃圾筒就没有分类。他就没有分类垃圾筒,全部是一个桶,往里面扔。”

  在郑州市黄河路、花园路的一些主干道上行走,记者看到“可回收”和“不可回收”的分类垃圾筒颜色分明地站在路边,不少路口还悬挂着“要认真做好垃圾分类”的宣传条幅。郑州这个城市,垃圾分类“看上去很美”,但实际没有做到。

  在东明路上的一处分类垃圾筒旁边,记者注意到在10分钟内共有6名市民将垃圾投入筒内。其中,大部分市民并没有注意到垃圾箱上的标志,也不管自己手中的废弃物是可回收还是不可回收,就随手扔进其中一个桶中。

  问其原因,市民们说:“群众就是分开丢了,它也不分开拉,所以就干脆随便丢了。”在不同路段,记者看到,身着橙色工作服的清洁工都是把分类垃圾筒里面的垃圾一统倒到垃圾车上。而垃圾车也没有分格分类。清洁工人说:“都倒一块了。不分。”

上一篇:我国垃圾焚烧行业现状调查报告下一篇:2016年陕西省生活垃圾分类处理调查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