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农村祠堂功能作用的调查报告
调查时间:20xx年7月11日——20xx年7月17日
调查地点:安福县赤古乡赤谷村、集丰村、书山村
调查对象:刘氏宗祠、谢氏宗祠、李氏宗祠
一、前言:
祠堂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象征和标志,是地方经济发展水平的象征和民俗文化的代表。从民俗学家的角度看,祠堂是“用自己存在的方式诠释时代文明”。随着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发展,信息化科学技术在农村的传播和教育的普及,农村传统的祠堂文化也受到现代文明潜移默化的影响。因此,祠堂文化在沿袭历史传统风俗习惯的同时,也正在经历着不断的演变。祠堂文化不是农村特有的传统文化,但是却比城乡祠堂文化的传统习俗保留得更加完整,传承和沿袭的风俗习惯也比较完备。但是,近年来,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飞速发展和新农村建设日程的推进,农村传统的祠堂文化的历史传承与演变的历程也更加迅速。假如说宗谱是平面的非物质的宗族历史文化遗产,那么祠堂是立体的物质的宗族历史文化遗产。从大处讲,祠堂乃是华夏各姓氏子孙缅怀祖先,寻根谒祖的圣殿;是传承华夏乡土文明和文化血脉的根基;是华夏民族和宗亲邻、凝聚宗亲人心的精神支柱,它有利于宗族的团结,进而促进国家民族的大团结。因此,传承和保护我们传统的乡土宗祠文化对于保护整个中华文明的历史文化遗产来说意义重大,并且作为中国民间保存最好的一种古建筑群体,祠堂留给后人许多珍贵的历史、文化研究价值,具有无与伦比的影响力和社会价值。我们应该通过怎样的方式来保护和沿袭这些优秀的传统文化并能让其发挥特有的功能来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社会和谐呢?我们小组在本次暑期社会调查过程中通过走访的赤谷乡的赤谷村、集丰村、书山村三个村,对当地具有代表性的刘氏宗祠、谢氏宗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