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家庭教育中父母教养方式的调查报告

2018-07-21调查报告

  一、问题的提出

背景:

  幼儿家庭教育一般指父母通过教养行为影响儿童的发展或通过环境设置来构成特定的家庭生活环境,形成特定的期望氛围,直接或间接地塑造出不同特征的儿童。他们自觉地,有意识地按照一定的社会要求,通过自己的言传身教,对子女施以一定教育影响的社会实践活动。本文试从父母教养方式的角度来探讨幼儿家庭教育对幼儿发展的影响。幼儿期是人类社会性的最初阶段,他们将来能否适应社会,能否处理好各种人际关系,能否担负起应尽的社会责任,相当程度上取决于这个时期的生活经验和教育,因此,幼儿社会性发展是极为重要的。幼儿的社会性发展首先是从家庭开始的,家庭是幼儿的第一个生活场所,父母则是幼儿的第一位教师,也是幼儿的启蒙老师。心理学家艾里克森认为:父母对幼儿的态度为幼儿对社会的态度奠定了基础,良好的家庭教育能为幼儿个性的健康发展和今后的教育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不同家长教育幼儿的态度和具体方式上存在着诸多差异,对幼儿今后的社会性发展的影响也不同。幼儿社会认知和生活经验,道德的规范和社会行为首先是从家庭中取得的,幼儿对社会的价值观念和培养社会性的目标也正是通过父母的教养态度和教育方式传递给幼儿的。家庭对幼儿心理的影响,其本质就是家长的价值取向对幼儿的社会性发展的作用,也就是父母把自己的思想观念及内化了的社会文化传递给了幼儿。良好的家庭教育方式有利于幼儿的社会性发展,不良的家庭教育方式则在一定程度上对幼儿的社会性发展起到阻碍的作用。

意义:

  家庭作为儿童的第一场所,家庭环境在儿童成长过程中具有不可或缺的地位,家庭教育是教育人的起点与基点。

  家庭教育一般是指家庭中的父母及其成年人对未成年孩子进行教育的过程。其教育目标应是:在孩子进入社会接受集体教育(幼儿园、学校教育)之前保证孩子身心健康地发展,为接受幼儿园、学校的教育打好基础。在孩子入园、入校后,配合幼儿园、学校使其德、智、体、美、劳诸方面得到全面发展。教育的重点是以品德教育为主,培养孩子良好的道德品质和养成良好行为习惯为主,行为习惯包括:生活习惯、劳动习惯、学习习惯等,教会孩子如何学“做人”。家庭教育由于发生在家庭之中,与幼儿园、学校教育、社会教育相比较,具

  有以下特点:早期性、连续性、权威性、感染性。这些特点使家庭教育成为教育人的起点与基点,具有其他教育所没有的优势。

  2、研究对象和方法

  1.家庭教育对幼儿思想品质的影响;

  2.父母教养方式;

  3.中西家庭教育方式观念对比;

  4.父母常见的错误教养方式。

  研究方法:

  1.文献法:充利用网络、书籍杂志等渠道收集、查阅国内外与本课题相关的文献和资料。

  2.问卷法:通过向调查者发出简明扼要的征询单(表),请示填写对象有关问题的建议和意见。查阅资料——确定观察对象——设计观察计划——进行观察、记录——资料整理、汇总——形成初稿——修改调整——定稿——准备答辩

  3.访谈法:通过访员和受访人面对面地交谈来了解受防人的心理和行为心理。

上一篇:北京华联企业文化建设调查报告下一篇:关于“中国梦”的社会调查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