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习惯性流产调查报告

2018-07-22调查报告

  习惯性流产的患者进行治疗时,大多时候都被要求进行免疫治疗,而广东省第二人民医院生殖中心副主任医师陈雷宁却指出,习惯性流产的病因最多的是凝血障碍,几乎占到50%的比例,而免疫性原因只占到10%左右。而且美国、英国、日本等国的研究发现,病人的相关抗体(抗精子抗体、抗内膜抗体等)与正常人的抗体比例相同,因此免疫性因素并不是导致流产,甚至不是导致习惯性流产的原因,很多病人都被过度诊断了。

  习惯性流产的发生率高达5%

  在全世界范围内,育龄夫妇习惯性流产发生率为1%-2%,但在中国,尤其是华南地区,发生率已经达到5%。陈雷宁的团队曾经在对越秀区的某一社区进行了为期7年的跟踪调查统计后,发现习惯性流产的发生率比教科书上的高了两倍多。而在广东省第二人民医院生殖医学中心门诊则有三分之一的病人为习惯性流产。

  什么是习惯性流产呢?陈雷宁说,我们更倾向于美国的定义,即连续两次20周以前的胎儿流失就要进行习惯性流产的检查了。

  让专家担忧的是,习惯性流产仍有增多的趋势。现代不良的生活方式,比如熬夜、工作压力大、缺少运动、吸烟喝酒等都会对精子、卵子和子宫内膜造成伤害,从而引起习惯性流产。据统计,现在由于精子质量下降导致的习惯性流产已经越来越常见,更糟的是,这种情况非常难治疗。

  凝血障碍是习惯性流产的主因

  在造成习惯性流产的常见原因中,主要有三大类:其一,解剖性原因,比如子宫形态发生了改变,如单角子宫、子宫中隔、双子宫。但这种情况发生并不多,占到7%左右。其二,免疫性原因,即抗精抗体、内膜抗体等占10%左右。其三,凝血障碍,这是临床上见到最多的病因,几乎占到50%的比例。陈雷宁说,这是目前被大多数医院忽视的病因,甚至很多生殖中心并没有开展这方面的检查。

  什么是凝血障碍呢?陈雷宁解释说,在习惯性流产患者中的表现是血小板聚集、粘附能力特别强以及凝血功能亢进。由于胚胎和母体有营养交换,营养物质、氧气等会通过小血管渗入胎儿体内,一旦母体处于高凝状态,这些小血管内血流缓慢甚至阻塞,从而导致胚胎绒毛和胎儿缺氧缺血而死。

  令人吃惊的是,年轻人的凝血障碍除了不断流产外并不会有其他的表现,而且凝血功能检查也需要在特定的时间内进行。陈雷宁说,做这个检查应在病人黄体期,即估算胚胎着床的时期进行抽血,因为凝血功能障碍与女性性激素周期性波动有紧密的关联,此时女性的雌孕激素都相对达到高峰,如果病人不在这个时间段做检查,则很难找出原因。

上一篇:车主服务消费习惯调查报告下一篇:山西医养结合现状调查报告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