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儿童食品安全调查报告

2018-07-13调查报告

  在近日《小学生膳食营养与食品安全读本》(以下简称《读本》)新书发布会上,中国人民大学农业与农村发展学院食品安全与食品科学教研室彭亚拉教授发布了“农村儿童膳食营养与食品安全教育”课题组的调查报告,调查结果显示,贫困农村儿童经常食用劣质零食,严重缺乏基本的食品安全知识,而且普遍有不良的膳食习惯,专家表示,对贫困农村儿童的食品安全教育亟待加强。

  小零食尽是劣质品

  根据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我国14岁以下的儿童有2.21亿,农村儿童1.4亿,留守儿童约6000万人。

  自2013-2016年,中国人民大学农业与农村发展学院食品安全与食品科学教研室彭亚拉教授带领“农村儿童膳食营养与食品安全教育”课题组,展开了“素质教育框架下农村儿童营养与食品安全校本教育研究”项目,赴5省12所贫困小学,调查对象超过5000人,课题组先后前往江西石城的丰山小学、小松小学,湖南湘西的排稠小学、矮寨小学,河北阜平的西刘庄小学、黑崖沟小学等等,其中江西石城县两所小学的留守率为37.09%,湖南湘西吉首两所学校留守率为44.07%,河北阜平两所学校的留守率12.6%。

  调查结果显示,被调查小学生经常吃零食的占52%-73%。农村儿童每天能获得的用于购买零食的零花钱并不多,56.49%的孩子每天零花钱小于1元,合计87.96%的孩子零花钱在2元以下。其所买零食的单价普遍较低,67.9%孩子购买的零食单价低于1元,所以零花钱数目看似不多,实则每天能买1-2包小零食。

  调查显示,留守儿童多在不卫生、没有安全保障的地方购买零食,从调研结果看,农村儿童最喜爱的零食是辣条,其次是冰糕和碳酸饮料。其消费场所主要是小卖部、路边小摊、集市和小超市。

  彭亚拉教授告诉《中国消费者报》记者,这些小零食无一产自大型食品企业,山寨和过期产品无处不在,农村市场儿童零食的质量安全状况极为堪忧。实地调查发现,农村学校周边出售的零食中,许多是劣质小零食,生产厂家地址、电话等信息虚假的比例高达30%。这些劣质小零食中,仅“辣条”类就多达30多种,且均产自小村镇的小作坊。而对30余种“辣条”的简单分析发现,其提供的营养素极有限,一些产品加入的化学添加剂多达22种,根据当地检测部门的检测结果,一些产品中钠含量和细菌含量超标。劣质冰糕和饮料类食品基本由食用香精、甜味剂、酸味剂、色素等食品添加剂调制得到,无从谈及营养。

上一篇:儿童网络安全问题调查报告下一篇:2016年浙江农村留守儿童调查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