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格桑花”捐款人致媒体的公开信

2018-07-21公开信

  首先做点自我介绍,我是“格桑花”的一个捐助人,从2007年至今在“格桑花”捐助了十七个孩子,在格桑花协会捐助款项肆万叁仟多元,为格桑花孩子后续捐助款(主要是帮助考上大学的格桑花孩子)约六万元,可以说是一个热爱“格桑花”的捐助人,(不要以为我是什么大款,我只是个企业的退休老人,退休金每月二千六百元。)为什么呢?因为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我从事核工业,经常在大西北工作,有一种西北情结,而且青海是三江之源,她的人民为了全国的生态保护做了贡献和牺牲,我们尽力为她做点事是责任、是“还债”。媒体近期刊出关于“格桑花”的负面报道后,我非常关注,但经过认真调查了解和思考后,我想谈谈我的三点意见。

以什么样的态度来对待公益组织?

  中国的公益事业起步不久,我们都应很好呵护它,尤其是格桑花这样民间发展起来的草根组织,没有像红十字会那样的政府背景,也没有像一些基金会那样有大的企业支持,本身就十分脆弱,但它到今天为止,结对捐助了23810人次,款项达1550余万元,加上募集的其他项目钱款和物资(包括受其他公益组织委托或合作)已超过四千万元,实属难能可贵,对它存在的问题,我们应抱着“与人为善”的态度,实事求是地提出并进行分析,甚至可以提出些解决的建议,而不应是以“爆料”“炒作”“博眼球”为目的。

  可是目前媒体的报道中确有许多这样的词句,如“财务混乱”“造假”“小金库”“多本账”等等,而且许多是带误导性的,例如一个标题说《民政厅要求从头整改,重新登记备案》,乍一看,这不是要推倒重来,甚至可能被注销吗?可是我十月五日参加西宁格桑花会员大会,听到的却完全不是那么回事,民政厅于局长充分肯定了“格桑花”过去取得的成绩,为青海人民做的好事,说它是盛开在青藏高原的奇葩,同时也指出它的许多不规范、待改进的地方。说我们规范它是为了更好地发展它,而不是要掐死它(与会代表给予热烈掌声)。

  再如,一篇报道的标题说《签保密协议涉及十万善款》。乍一看不得了,似乎是私分十万善款并且要保密,认真看后才知是早已公布在网上的人力系统咨询协议中的一条保密条款:“未经委托方同意,受托方不得将资料向第三方透露”,这是许多咨询合同常规的一条。(本人二十年前也曾任北京一家咨询公司总经理,那时就常写这条)。还有你们文中写到“那些兼职的秘书长们违法占用善款怎么办?”这还了得!可有什么事实根据呢?(其他关于“多本账”“小金库”的问题我会在后面说到。)网络是把双刃剑,既能揭露问题,也易伤及无辜,前不久在北京见到一位记者,她说到下边采访,许多捐助和助学项目因前段对公益组织的质疑而停止,孩子们向她哭求。我真感到痛心,最近还有报道不少病人因没有血源不能手术,危及生命。我曾在格桑花的论坛呼吁,不能因争论而弃捐孩子,我说没有格桑花,我们照当自己的公务员、白领、老板……,但千万个孩子怎么办?希望媒体在这上面多想一下自己的社会责任和正确导向。

上一篇:致益民社工志愿者的一封公开信下一篇:一封关于中国环境问题的公开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