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胜军,中欧陆家嘴国际金融研究院执行副院长、《下一个十年》作者
面对创业板逾130倍的“神奇市盈率”,泡沫已经无须争议。唯一的悬念是泡沫何时破灭?
在疯狂面前,我们有必要重温两个公理。
公理1:是泡沫终究要破灭的。市盈率越高,意味着股价与上市公司盈利的背离越严重。从长期来看,股价必定要回归到与盈利增长相适应的状态。击鼓传花,不可能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这是股市的“万有引力”。
公理2:泡沫吹得越大,破灭时的危害越大。2000年纳斯达克互联网泡沫破灭,纳指从5000多点跌至1100多点。此后经历15年,直到今天才重回5000点。日本股市泡沫在1990年破灭后,不仅财富急剧缩水,更留下大量坏帐,成为导致“失去的20年”的重要因素。
当然,股市泡沫在人类历史上一再出现,根源于人类的“动物精神”:贪婪与恐惧。
既然如此,证监会是否就应该冷眼旁观?
错。因为从历史经验看,成就泡沫的不仅仅是动物精神,还有两个至关重要的因素,而这两个因素都与证监会有关。
一、不负责任的劝诱
对于券商和基金而言,其奖励制度决定了它们最盼望牛市,哪怕是饮鸩止渴的牛市,“我死之后,管他洪水滔天”。放眼当今股市,券商人士(甚至包括不少学者)纷纷豪言壮语:改革牛、水牛、牛市下半场刚刚开始、中国股民的财富梦、伟大的泡沫……须知,赚了钱大分奖金,亏了钱是投资者的,这些机构行为能不短期化吗?研究人员和投资团队本应建立防火墙,但在短期巨大诱惑的冲击下,这些防火墙就荡然无存了。
更令人担忧的是,一些官方媒体居然也加入了“劝诱”的阵营,不停安抚投资者不要怕、牛市远未终结……尽管这些官方媒体的声音并非社论,但却被网络媒体“标题党化”,严重误导投资者,令人以为政府在为牛市背书。这种以“国家牛”的概念绑架政府信用的做法是极其危险的。曾任证监会常务副主席的李剑阁最近警告说,“怎么能说政府就希望牛市呢?国家牛市呢?股市是牛还是熊不应该体现国家意志。只要脑子里有这个概念的存在,就很危险。所谓“国家牛”是不可持续的,市场只能按照规律去发展,而不是主观意志。”
为什么“国家牛”的提法很危险?曾经批判“中国股市连规范的赌场还不如”的吴敬琏先生说的明白,“当前我国新入股市的投资者年龄偏低、资产不多、风险意识不强的新开户股民大量融资炒股。一旦发生问题,会影响社会稳定,因为穷人亏钱比富人亏钱更危险,绝不可以掉以轻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