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工作汇报

2018-07-24工作汇报

  老师们,同志们:

  根据校党委会意见,受校长委托,现在我向全体教职工作学校工作报告。

  一、20xx年工作回顾

  (一)主要成绩

  20xx年,是我校推进内涵发展、实施精细化管理的第二年。一年来,全校上下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紧紧围绕贯彻落实学校“第二步发展战略”,以“打造全国高中教育名校”为目标,以“内涵、精细、和谐、提高”为主题,增强管理效能,提升办学质量,圆满完成了年初确定的各项工作指标。

  一是教学工作继续保持了良好的发展态势。

  ——20xx年高考全面丰收。本科上线总量再创新高。在全省入考人数大幅度增加,招生人数与05年基本持平的情况下,我校高考文理本科首榜上线1227人,占全市74.0%,超出高一计划内招生比例4.6个百分点,重点本科上线768人,占全市77.2%,本科实际录取1464人。优生数量在全省夺得四连冠。烟台市文科前50名中,我校有20人,占40%;理科前200名中,我校有37人,占18.5%。有11人被清华大学和北京大学录取,徐阳同学以原始分694分,获烟台市理科状元,列全省理科第二名,王俊俊同学以原始分689分,获全省理科第7名。音体美成绩明显。20xx年,我校音体美考生本科实际录取263人,对全校本科贡献率17.7%。06年山东省艺术考生共16万余人,升学竞争空前激烈,全省本科升学率为24.6%,我校艺术考生本科录取率为68.7%,比山东省高44.1个百分点。郑亚惠同学取得了清华大学美术专业高考全国第一名,文化课和专业课总分全省第二名、烟台第一名的突出成绩。有10人被清华美院和中央美院录取。

  ——基础年级新课程实验稳步推进。各年级以新课程改革为核心,不断加强对新教材、新考纲、新高考模式的研究,注重在集体教研和个人备课上下功夫,不断改进课堂教学方法,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期末全市统考均完成各项指标。20xx级首榜本科虚拟指标完成75.42%,超出高一招生比例5.3个百分点,包揽全市总分前120名学生;20xx级首榜本科虚拟指标完成72.81%,超出高一招生比例4.4个百分点,包揽全市文科总分前40名,有77人进入理科总分前80名;20xx级首榜本科虚拟指标完成72.65%,超出高一招生比例7.0个百分点,全市文科总分前40名占36人,理科总分前80名占75人。期末统考学科单上线贡献率突出的学科组有:高一物理组76.19%、生物组76.10%、数学组75.59%;高二文科政治组75.24%、化学组72.51%;高二理科数学组73.80%、历史组73.18%;高三文科数学组73.1%、外语组69.4%、历史组69.3%;高三理科物理组73.87%、数学组72.51%、化学组71.59%。

  ——教科研工作取得新成果。学校紧紧围绕新课程实验中面临的重点、热点和难点开展工作,优先解决影响教育教学质量和管理效能提高的问题。将校本培训与现代远程教育、骨干教师集中培训有机结合起来,对全体教师进行了高中新教材培训和现代教学手段与学科教学整合的培训。完成了《校本教研行动报告》“教学研究”专辑和“德育研究”专辑的编印出版工作。与高校学术部门合作编写了校本教材《高中新课程学生导读》。在课题研究方面,完成了全国教师基金会、中国教育学会、山东省教科所和烟台市教科所“十一五”教育科学研究规划重点课题的申报工作,承担了各级各类课题5个。教师论文有19篇获第五届全国中小学思想道德建设优秀成果奖,31篇获第三届全国优质教育成果奖,有23篇在山东省“百佳论文”评选和20xx年省地两级教科研优秀成果评选中获奖。

  二是学生工作有新的起色。

  ——在德育方面,重点开展了“弘扬文明礼仪,争做文明学生”、“热爱校园,爱护公物”和“孝德建设工程”主题教育活动;利用班会进行校训、校风的诠释和宣传,通过歌咏比赛普及校歌演唱;召开全校女生大会,阐述女生成才之路;通过心理咨询、专题讲座、谈心活动、编写《导航月报》等形式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和青春期教育,促进了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在常规管理方面,修改完善了一系列学生管理制度,进一步充实管理力量,理顺了各管理部门的工作关系,明确了工作职责。严格落实《班级量化管理细则》,通过开展“学风、学纪”评比、“文明宿舍”评比、“两操”评比和“校园之星”评选活动,促进了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

  ——在安全与文明创建方面,与莱州市公安局文昌分局合作,整合新老校保卫科,建立了规范的警务室,使校园秩序和周边环境有了明显改善。建立各部门、各班级安全责任制,通过开展经常性的校园法制讲座和宣传学习,强化了学生的法制观念和安全意识。

  三是学校管理水平全面提升。

  ——管理架构更加优化。学校根据分权和一专多能的原则,进一步压扁管理层级,拉大管理幅度,下放管理权限,形成了决策、执行、操作三级交叉式组织架构。校长属于决策层,副校长协助校长工作,执行层由副校长、中层处室和教学主任组成,操作层由教学主任、备课组长和教师组成。在这一框架下,教学管理撤掉了级部管理这一层级,实行教务主任(分管副校长)统管下的教学部负责制。同时,学校成立专门的教育教学质量管理核心小组,对全校教育教学与服务实施全面、全程的质量监控,对教学部、学管部、教研组和教师的日常教育教学行为进行检查与评估。这是继副校长分级部负责制和级部主任负责制后,力度最大的一次教育教学管理体制改革,为进一步理顺工作关系、明确工作职责、提高管理效能奠定了基础。同时,按照简政、高效、公开、透明的原则,整合了新老校行政办公室和各年级教师办公室,实行合署办公和属地化管理,保证了信息反馈迅速,政令畅通。

  ——管理制度的出台更趋针对性和实效性。在人力资源管理上,围绕引进、培养和使用三个环节,先后出台了关于学校中层干部、教师、职员工人和校聘人员的详细管理规定,初步形成科学、规范、公正、合理的人力资源管理体系;在财务管理上,制定了关于招生、教辅资料征订、物资采购、财务管理、基建维修、绿化等方面的管理制度和配套措施。在学生管理上,对现行的常规管理制度和德育工作制度进行了认真检查和深刻反思,并根据新时代对学生工作的要求使之逐步系统化、科学化和人文化。20xx年我校顺利通过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认证年度复审,并被评为“国家教育质量管理示范基地”。

  四是教师队伍建设成效显著。

  ——青年教师迅速成长。落实了“以老带新”活动和“一年入门,两年过关,三年合格,五年成为骨干”的要求,通过“听课、说课、评课”等活动,提高了青年教师的教学实践能力,一大批青年教师已成为学科教学骨干和年级班主任带头人。如:王世琴、郝彩萍、曹永玉、杜增丽、张军政、邱永霞、孙晓曦、原黎妹、王朝晖、陈伟华、孙延东、孙春玲、王培刚、王启东、石利丰、曲国玲、李延娜、盛艳、宿冉、王英梅、郭响玲、姜莉莉、李维博、杨金英、孙丽娜、王大伟、孙双萍、王建光等。

  ——骨干教师整体素质不断提高。上学年,学校选拔了于春娟和曲国红2位英语教师到英国进行为期60天的短期培训,300余人次参加了全国、省、市的新教材培训、优质课评选、教学能力听课及各类教学研讨会。通过多种形式的培训学习和教学实践活动,推动教师整体素质不断提高。20xx年度, 周育玲 老师被评为山东省年度教育十大创新人物, 刘世良 老师获莱州市功勋教师称号, 王世琴 老师获烟台市师德标兵称号,刘鸿冰等5位老师获烟台市高考工作先进个人称号,潘智明等17位老师获莱州市高考学科教学先进个人称号,付桂香等15位老师获莱州市高考先进个人称号,战维香等48位老师获莱州市教学能手和高中教学工作先进个人称号。刘英杰等14位老师获莱州市优秀班主任和师德标兵称号。

  五是公共教育服务和后勤保障工作再上新台阶。

  ——电教、实验、图书管理工作有序进行。实验中心新增仪器、药品近20万元,按时开足理化演示及分组实验。图书馆藏书整理基本结束,校本部图书重新整理、编目工作也进入尾声。电教中心维修、维护学校计算机5000台次以上,完成高考电子监控系统、校园广播系统的维修,完成行政楼、餐厅闭路电视系统和本部闭路监控系统的安装与施工。与办公室一道完善校园网站建设,学校网站荣获“山东省优秀教育网站一等奖”,是莱州市唯一荣获一等奖的校园网站,是烟台市唯一荣获一等奖的高中组网站。

  ——后勤服务和三产管理稳步推进。在管理上,调整了干部岗位,重新制定各部门岗位职责,使后勤管理力量不断加强;完善采购体制,规范和整合了物资采购中心机构设置及职责,把全校物资采购统一纳入到采购中心负责,并严格规范了零星物品采购审批程序和大宗物品招标程序,杜绝了违规操作行为;落实校产物资使用管理责任制,完善校舍档案,保证了学校资产的安全;规范财务制度,成立集团财务办公室,实行财务分户核算,统一管理,资金运作收支两条线,学校获烟台市教育系统财务工作先进集体;严把食品质量关和卫生关,杜绝了各种饮食事故的发生。在基础设施建设与维护上,完成新老校道路整修、老校水冲式厕所建设、老校浴池和教师周转房改造;检修学校锅炉,改造供暖管道,完成锅炉房井水和纯净水厂废水引入校园工程;关闭中水处理厂,把新校污水管道与市政管道联网;完成老校水井钻探和机井的凿砌工作,保证了师生用水需要;改造老校变电室,及时维修、维护了其他用电设施,学校获莱州市安全用电先进单位;认真做好校园花草树木的养护和各景点管理工作,学校顺利通过烟台市园林学校验收。各经营实体不断强化增收节支意识,创收400多万元。为缓解学校建设资金不足问题,成立了莱州市北海教育发展服务有限公司。后勤社会化改革有所进展,绿化工作正式对外承包,校办工厂和面包房的改制也正在进行中。

  六是对外宣传与交流工作的力度进一步加大。

  ——宣传工作全面深入。一年来,教育部编写的《中国教育对口支援》、《基础教育参考》杂志、《齐鲁晚报》、《半岛都市报》、《烟台日报》、山东电视台、烟台电视台、中国百强中学网站等多家媒体宣传报道了学校的办学经验和成果。成立信息宣传办公室,加大校园网站宣传力度,累计上传信息160余篇,图片数百幅。先后应邀参加了全国首届学校文化建设高层论坛、中国教育年会高中教育专业委员会年会、第二届中国教育家大会、西安交大全国中学校长论坛、北京“20xx年高考备考和教学管理创新经验暨20xx年高三教学复习工作研讨会”等重要会议,扩大了学校在全国的影响力。一年中,全国各省市重点中学来校参观访问达数千人次。

  ——对外教育交流与合作不断拓展。韩国湖原大学继去年与我校成功合作办学以来,再次来我校招生,并对我校输送的生源给予了很高评价。与韩国鲜文大学、韩国顺天乡大学、韩国培材大学、新加坡国立大学签署了交流合作协议书,达成初步合作意向。

  一年来,学校先后荣获国家教育质量管理示范基地、全国德育科研先进实验学校、全国学校文化建设金奖、国家“十一五”科研规划重点课题实验学校、中国基础教育网络实验学校、省级文明单位、山东省先进基层党组织、烟台市优生培养先进高中等20多项地级以上荣誉称号。

  以上成绩的取得,凝聚着学校领导和全体教职工团结进取、善于思考、真抓实干、无私奉献的心血,也是莱州一中“诚”“勇”校训和“行胜于言、自强不息”优良校风的生动体现。特别是一线的老师们付出更多,奉献更大。借此机会,我代表学校行政会向大家表示深深的谢意!

  (二)主要经验

  回顾我校近几年的办学,特别是高考,成绩来之不易。归结起来,有以下几条主要原因。

  第一,建立科学的管理机制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前提。近年来,我校不断推出体现现代教育理念的管理制度和管理模式,在省内外反响较大。在教学上,逐步建立完善了年级主任负责制、高考指标分解制度、集体备课教研制度、听评课制度、两线一均(学科单上线、学科双上线、额定人数平均分)分析评价制度、班级和教研组捆绑奖励制度等一套教学和备考机制。在校长负责、级部管理为主的体制下,确立了两个中心,即以班主任为中心的班级管理和以教研组长为中心的学科教学管理。学校教务处“以教学为中心,以高考为重点,以实施高考新突破为着力点”,科学、扎实、有效地开展工作,确保了教学决策的科学性;各教学部主任以身示范,狠抓落实,为我校教学质量的持续提高做出了突出贡献。

  第二,建设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几年来,我校教育教学工作保持着良好的发展势头,高考成绩连年有新突破,学生素质和培养规格不断提高,就是得益于我们有一支职业信念坚定,业务素质过硬、敢打敢拼的骨干教师队伍(如潘智明、柳日美、吴军玲、刘鸿冰、于文娟、曲国红、孙维东等);有一支辛勤奉献、爱生如子的班主任队伍(如徐春玲、王世琴、丁岩、邱少芹、刘玉波、程绍璋、刘秋芳、杜军、李显东、孙春玲等);有一支工作勤勤恳恳,兢兢业业,顾全大局,坚持抓高考研究的教研室主任和教研组长队伍(如李长进、毛建光、姜岳松、徐丽华、王志香、邱英超、张拥军、聂培山、陈天峰、张洪艳、贾玉香、宿志英、赵伟正等);有一大批克服身体和家庭双重负担,舍小家顾大家,默默奉献,感人至深的先进典型(如吕晓娜、姜文光、尹剑锋、战维香、刘瑞玲、张亚坤、所丽英、张建荣、王树朴、庞建春、代培秀、方玉杰、王爱节、王俊杰、王江枫、周振 姬等 老师);有一支勤奋务实、锐意创新的年级教育教学管理队伍。他们这种长年累月超负荷工作的拼搏精神,对学生诚心相待、诲人不倦的奉献精神,深入研究,不断反思的创新精神,是我们莱州一中宝贵的精神财富。他们仅是我校全体教职工典型代表。可以说没有教职工的拼搏、实干,就不会有我们莱州一中今天的辉煌。

  第三,加强精细化教学管理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根本保证。我们在教学管理上的基本经验:一是完善管理常规。近年来,先后建立完善了关于教师管理、招生管理、教学绩效考评、集体备课、考风考纪、家长会和班教导会、公寓值班等20余项管理制度,规范了教育教学行为,为教学质量的提高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二是重视教情学情反馈。每次大型考试后,先是年级教学部召开质量分析会,对阶段教学情况做出评估,找出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布置下一阶段的教学工作。接着各班召开班教导会对学生的思想、学习、生活、情绪和每位教师的教学情况做出全方位分析,并相互协调,分工合作,确定工作的侧重点和阶段达成目标,然后采取措施补救。实践证明,实施“月考”和班级教导会制度是我校了解教情学情最主要的途径。三是狠抓“三基”教学,打好学科基础。这是贯穿高中整个教学过程的主旋律。四是培养良好习惯,掌握良好学习方法。学生的差异主要是习惯的差异,我们多次举行历届高考状元和在校优秀学生学法报告会,把习惯养成、学法指导作为学生日常教育的重要内容。五是强化单元教学,抓好巩固落实。通过日清周结月考,强化抓差补弱,落实教学目标。六是合理安排自习,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我们把自习时间分为学科自习和自由自习,既有利于教师的指导,又有利于学生的自主调整、自学醒悟。七是改革教学模式,提高教学效益。综合学科教研室和基本能力学科教研室的分工与协作,学案教学方式的推进,重规律、讲方法、寻找解题突破口的讲评课教学,“三讲三不讲”的教学原则,一系列的课堂教学改革,促进了教学效益的提高。

  第四,加强学科结构调整,实施优生带动战略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切实需要。新校启动办学以来,随着学生总量增多,我们及时调整了各年级统计指标,面向全体学生,扩大了上线统计人数,降低教学重心,放慢教学进度;同时,采取分类推进、分层施教、抓差补弱、关注边际生等措施,大面积提高本科上线人数。针对我校长期以来文强理弱的特点,提出了“文理并举,音体美齐抓,尖子突破,面上提高”的教学战略。一方面,突出我校的文科特色品牌,进一步增效挖潜;另一方面,强化理科教学,进一步整合学科核心小组,狠抓薄弱学科,推动理科高考上升幅度逐年增加;同时,加强音体美教学,形成了以文理为主,遍地开花的良好局面。学科结构的调整,为我校高考逐年提升起到了促进作用。

  (三)存在的主要问题与不足

  回顾过去的一年,在充分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看到,当前学校发展中还面临不少困难和问题。主要表现在:

  一是教师队伍建设的步伐跟不上学校发展的步伐。

  首先,骨干教师数量不足。虽然我们各学科有一支以学科核心小组为主体的骨干教师队伍,但数量相对较少,与学校的发展不相适应,而且这些教师大都担任班主任、教研组长等工作,劳动强度大,工作时间长,制约了教学研究和改革的力度。第二,教师结构不甚合理。近几年来,我校青年教师急剧增多,教师结构发生了根本变化,按照教师能力的形成与发展规律,教师能力的生成阶段,一般至少需要三年的时间。能力的再造阶段需要5-7年时间,才能达到全面完成教育教学任务,并形成自己的科学教育体系,成为合格的现代教师。能力的创造阶段需要8-10年时间,才能达到市级学科带头人、教学能手的有关要求。第三,部分教师的教学观念、教学方法、业务素质不能适应新课改的要求。第四,部分教师工作倦怠,工作中缺乏应有的激情和活力。从职业道德方面看,个别教师工作责任心不强,敬业精神不够,有的还存在居功自傲的表现。因此,教师队伍建设已经成为制约我校教育教学发展的瓶颈,教师队伍建设刻不容缓。

  二是常规教育教学管理中存在外紧内松、管理不到位的现象。

  其一,年级学科组“三定五统一超周集体备课制度”落实不到位。“三定五统一超周集体备课制度”是保证教育教学质量长期稳定的一项重要措施。前几年这项措施的落实也为我校高考质量的提高起了重要的作用。但是,由于各备课组认识程度不同,不少备课组存在着形式主义的倾向,对单元教学目标、重点、难点、教学程序设计、双基训练、知识培养及思想教育渗透、教情、学情分析、教法学法研究的不到位,影响了教学质量的提高。其二,班级管理不够平衡。部分班主任不能认真履行教师职业道德,以教谋私、体罚学生的现象仍然存在;还有部分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上耗时过多,致使备课时间不足,课前研究不深,课堂授课不精,课后缺乏自我反思。其三,新高考研究不到位。部分教师在教学中不重视研究新课标、新大纲、新方案和新说明,不注重研究近几年高考内容、题型、能力考查要求的变化,或者说有研究,但研究不细,不深,不透,对于高考的脉搏把握不够准,教学针对性不强,教学效率低下,教学中仍存在盲目性和随意性。

  三是行政管理粗放、执行力不足的问题依然突出。

  个别职能部门、个别岗位服务于教学的思想认识还不到位,内部职责不清,管理标准太低,工作落实不力。在人事调配环节存在操作不规范、程序不透明、乱设岗位、乱定工资、管理失范等问题。个别干部权力意识较强,缺乏大局意识和全局意识,缺乏责任心和危机感,总是站在自己的小圈子里思考问题,出现了养尊处优、安于现状、各自为政的官僚作风,甚至一些岗位还滋生了山头主义和腐败现象。部分职员工人纪律涣散,晚来早走,上班时间或网上聊天、打游戏,或乱窜办公室,服务意识太差,在教师中影响极坏,严重损害了学校形象和声誉。

  四是学校后勤保障质量和服务意识还有待进一步提高。

  后勤集团部门多,人员成分杂,素质参差不齐,流动性强,管理难度相对较大,容易顾此失彼,个别部门还存在纪律懒散、工作效率低等问题;各餐厅之间依然存在不公平、不公开竞争情况,和谐的工作环境和人际关系的构建尚需做大量的工作;个别部门增收节资意识不强,各项监管措施仍需加强;办学资金紧张,教育投入不足,仍然是制约学校发展的瓶颈因素等等。以上问题需要我们在今后的工作中认真研究并加以解决。

上一篇:学校安全教育工作汇报下一篇:学校正风肃纪工作汇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