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月雷锋日工作简报一
一、活动回顾
3月5日是一年一度的学雷锋活动日,由于这段时间我们驿站的工作重心都放在了公共空间图书室的项目建设上,所以并没有特意安排相关的活动内容。3号晚上忽然接到团委的电话通知,告知5号当天举行一个志愿者上街进行便民服务的活动,邀请我们参加,并让我们联系当地一些志愿服务小分队,以便共同参与。由于时间较为匆忙,也没有收到团委关于此次活动的活动方案,驿站只好在次日召开了一个简短的会议,决定购买一些体育用品于5号当天到隆安县特殊教育学校看望孩子们,并兵分几路,去联系曾和我们有过合作的志愿者。
5号早上8点半,我们驿站4名志愿者按照团委的要求来到县政府门口和团委的志愿者接洽,一起把桌子和椅子等运往活动会场,并于9点钟左右布置好会场,于此同时,来自县人民医院及如海家电维修部的服务小分队也陆续到场,开始为现场群众开展志愿服务。
布置好会场,我们驿站打算按原计划前往县特殊教育学校,却被团委的志愿者告知已安排近30人的志愿者到该学校举行游园活动,我们再去也没什么大的作用,只好留在现场,协同其他的分队进行志愿服务。
可能当天既不是周末,也不是当地传统的街天,在活动现场驻足的只是一些过路的群众,服务和宣传的覆盖面都不是很广,而且,当时在现场服务的仅有医疗和家电维修两个小分队,为此,驿站的黄刚和舒剑不得不临时又去找了理发方面的志愿者,充实服务范围。整个现场活动从早上9点开始至12点结束,历时3个小时,共有5支来自各机构及组织的13名志愿者为当地群众进行了志愿服务。
此次学雷锋活动是我们驿站第三次和当地政府部门一起合作的活动,相对于前两次,本次活动显得更为简陋、仓促和不尽人意。驿站当天下午就此次活动进行了评估,对整个活动进行剖析,其情况如下:
二、存在的问题
(一)驿站对特殊日子的嗅觉不够敏感
作为一个常驻当地的公益机构,驿站要做的显然不仅仅是顺水推舟的活动,除了做好驿站的本职工作以外,对于一些群众参与性广、关注度高、服务性强的日子或活动,不管是国家法定的日子还是当地传统的节日,都应该纳入驿站的计划或关注当中,以便及时作出相应的活动方案,不至于在参加活动时陷入被动的局面,从而更好地参与其中。
(二)与活动相关方缺乏联系和沟通
因为有过和团委几次合作的经历,我们以为团委那边会有较为详尽的计划,所以对于团委简单交代的信息我们也并没有太多的想法,在制定驿站的活动计划时也没有和团委进行沟通,导致我们的设计的活动内容和团委那边的一样,只好临时放弃我们原先的活动计划,留在现场拍拍照什么的,没有起到大的作用,还导致了准备工作的重复。而且,由于时间仓促,当我们去联系其他志愿者时,有些都已经另有安排,结果我们只找到负责维修电器的志愿者,与我们原先的期待值有较大的差距。
(三)活动的组织者缺乏详细的计划与分工
评估会上大家对本次活动都有一种感觉——茫然。首先在活动的前一天团委才告知我们有这样的一个活动,除了大致开始的时间、地点和要我们联系其他的志愿者以外,其他诸如有什么人参加、需要我们在活动现场具体负责什么,我们一概不知,甚至连和我们接洽的团委志愿者都一头雾水,导致现场无法按时供电、没有一瓶水、拿多少桌子椅子也是靠估计,参与活动的其他单位的志愿者问我们一些问题也是无法确切回答,现场也只来了三个服务小分队,其中一个还是活动开始以后临时去找来的,这显得我们作为提供服务的志愿者服务不够到位,在一定程度上也影响了参与单位的积极性及情绪。
(四) 缺乏活动的前期宣传,活动内容及形式单一
由于此次活动之前并没有什么宣传,加之活动当天既不是周末,也不是当地传统的街天,知道有这个活动的仅仅是在活动现场一些路过的群众,服务和宣传的覆盖面都不是很广。而且服务的活动内容及形式单一,能够提供的服务仅有在医疗、家电维修和理发等方面,服务的方式以传统的临街坐台式,没有特定的服务对象,显得较为随机。
三、活动的两点启示
通过这次活动也暴露出目前我们工作上的两个缺陷,一是对活动的重视程度和计划略显不足,二是能够发动的志愿者资源极为有限。通过评估会,大家达成了以下两点共识:
(一)加强与当地志愿者的关系维护
不管是单个活动还是整个社区发动,最关键的就是人,能够提供服务的主体就是志愿者,没有更多人的参与,仅仅是靠一己之力,实行“单兵作战”,不仅做不到具有广泛的参与性,也会使我们的工作陷入举步维艰的境地。做好与当地志愿者的关系维护,就是要摆脱之前对当地志愿者抱有“有事才登门,无事不见面”的态度,正所谓情不深则谊不浓,除了工作上的交流,在日常的关系维护中应更注重与志愿者在情感的交流。
(二)从多角度去设计活动的流程
摆脱以往搞活动的僵化思维,灵活设计,让志愿行动真正能够服务于民众,而不是走形式,走过场。在此次活动中,时间的安排也是导致冷场的一个原因,人家上班我们也“上班”,人家下班有时间的时候我们也“下班”了,在志愿服务的时间安排是并没有真正做到便于民众。此外,志愿服务的方式也可以改变当前坐在街边等人来了才服务的被动形式,转变成把服务定期深入社区、学校、敬老院、孤儿院等主动形式,真正让志愿服务做到从民众中来,到民众中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