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付结算违法违规行为举报奖励办法实施细则》昨日实施

2020-08-27工作计划

《支付结算违法违规行为举报奖励办法实施细则》昨日实施

  为维护良好的支付结算市场秩序,制定了《支付结算违法违规行为举报奖励办法实施细则》并于昨日(7月1日)正式实施,下面是详细内容。

  昨日,记者从第三方支付公司获悉,其已收到中国支付清算协会下发的《支付结算违法违规行为举报奖励办法实施细则》(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细则》)等文件。这是4月初,央行发布《支付结算违法违规行为举报奖励办法》之后的落地细则。但是,分析人士、支付公司人士对《细则》规定的保证金额度大小问题、违规行为界定的宽严问题、奖励举报制度的实操性问题等都存在异议。

  根据《细则》,各银行业金融机构、非银行支付机构、清算机构要先缴纳合规保证金,对于支付机构的违法行为按情节和次数扣除一定比例的保障金,扣除的保证金作为违约金纳入举报奖励基金。

  据悉,保证金在支付机构签订《支付结算守法守规协议书》之日起的7个工作日缴纳,暂定为5万元,有效期三年。支付机构在一年之内出现3次以内(含3次)一般违法违规行为,每次扣除保证金总额的20%,3次以上每次扣除保证金总额的40%;属于“支付机构转让、出租、出借‘支付业务许可证’或超出核准业务范围或将业务外包”等严重违法违规行为的,一年中出现3次以内(含3次)每次扣除保证金总额的30%,3次以上每次扣除保证金总额的60%。

  扣除的保证金作为违约金纳入举报奖励基金,对于一般违法违规事项奖励标准为200-2000元,严重违法违规事项奖励标准为500-1万元,对在全国有较大影响的大案要案举报奖励金额最高不超过10万元。对此,有人认为,《细则》规定的5万元保证金额度过小,可能出现处罚金额难以覆盖奖励金额的情况。

  《细则》中还列明了银行业金融机构严重违规行为和非银行支付机构严重违法违规行为,其中非银行支付机构严重违法违规行为共四大项20小项。对此,一位不愿具名的支付机构人士表示,该违规惩戒太过严厉,目前各支付机构合作的商户数量较多,管理和监管都存在难度,预计违规惩戒规定存在放松空间。

  而从该细则的实操性来讲,易观智库分析师郝竹婧认为,细则对于保证金来源、违规行为、违规处罚方式、奖励标准等内容都做了详细说明,易于实际操作执行。

  但网贷之家首席分析师马骏认为,监管层想建立一个举报制度,欢迎群众举报。同时羊毛出在羊身上,让支付公司去买单。在他看来,该举报奖励制度存在门槛,普通群众对于支付机构哪些行为属于违规并不清楚。现在规定的违规行为过于专业,估计只有同业人员甚至是支付公司内部人员才知道,比如挪用备付金的行为,只有公司内部人员才会知情。他建议《细则》可以给出支付机构违规做法的具体特征和例子,让普通群众能更好地识别。

  相关阅读:

  《支付结算违法违规行为举报奖励办法实施细则》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鼓励举报支付结算违法违规行为,维护良好的支付结算市场秩序,根据中国人民银行发布的《支付结算违法违规行为举报奖励办法》(以下简称《办法》),制定本细则。

  第二条 任何单位和个人均可以向中国支付清算协会(以下简称“协会”)举报《办法》第二条规定的支付结算违法违规行为。

  第三条 举报奖励工作遵循以下原则:

  (一)客观、公正地对举报案件进行调查;

  (二)快速、高效地处理举报案件;

  (三)为举报人保密。

  第四条 举报应采用实名举报方式。举报人为个人的,应提供本人真实姓名、有效身份证明和联系方式等信息;举报人为单位的,应提供单位名称、联系人姓名和联系方式等信息,举报材料应加盖单位公章。

  第二章 机构和职责

  第五条 协会设立举报奖励委员会(以下简称“委员会”),负责统一组织实施举报奖励工作,包括举报受理、调查、处理、奖励以及基金管理等。

  第六条 委员会主任由协会秘书长担任,成员包括协会秘书处各有关部门负责人、外部专家等。

  第七条 委员会下设举报中心,在委员会领导下具体实施举报的受理、调查、处理、奖励等工作,主要履行以下职责:

  (一)受理举报,对举报材料进行初审;

  (二)对举报事项组织调查核实,提出初步处理意见;

  (三)按照委员会的决定,对举报事项进行处理;

  (四)管理举报奖励基金和实施奖励;

  (五)解答举报奖励相关工作的咨询;

  (六)建立与管理举报奖励档案;

  (七)汇总、分析、公布举报奖励工作信息;

  (八)对举报奖励工作成效、社会影响等进行评估;

  (九)委员会交办的其他工作。

  第三章 举报和受理

  第八条 举报人可通过网络举报平台、举报邮箱等方式举报支付结算违法违规行为,并可拨打举报电话进行举报咨询。

  第九条 举报人进行举报时应当完整填写《支付结算违法违规行为举报表》,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一)举报人的姓名、有效身份证明、联系方式、通讯地址等;

  (二)被举报人的名称等相关信息;

  (三)举报情况说明,包括支付结算违法违规行为发生的时间、地点、主要事实等,并提供书面或电子影像等相关证明材料;

  (四)其他说明性材料。

  举报中心采取有效措施对举报人身份信息的真实性进行核实。对多次恶意举报、诋毁他人的举报人,举报中心通过适当方式在一定范围内进行通报,并在一年内不予受理其新的举报。

  第十条 举报的范围为《办法》第二条规定的有关银行账户、支付账户、支付工具、支付系统等支付结算领域的违法违规行为。

  第十一条 举报中心收到举报材料后,应按照以下情况予以处理,并自收到举报之日起5个工作日内告知举报人:

  (一)属于受理范围、举报材料齐全的,应予受理;

  (二)举报事项先期已受理或处理,未提供新的事实或线索的,不予受理;

  (三)不属于受理范围,或举报材料不完整的,不予受理;

  (四)违法违规行为已经超过法定追诉时限的,不予受理。

  举报事项涉及银行卡清算机构处理的银行卡跨行清算,由举报中心根据协会与清算机构的举报奖励协调机制,移交清算机构受理和处理。但举报对象为清算机构的,由协会受理和处理。

  第十二条 举报中心受理举报后,应对举报事项进行脱敏处理,隐去举报人真实姓名、身份、电话等信息。举报事项的后续调查和处理不透露举报人的真实姓名和身份。

上一篇:《支付结算违法违规行为举报奖励办法实施细则》全文下一篇:支付结算违法违规行为举报奖励办法实施细则(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