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回顾
(一)卫生计划指标基本实现
期间,是我区卫生事业发展最快最好的时期之一。医疗卫生基础设施建设实现了大跨越,综合反映人民群众健康的主要指标有了显著提升。防病工作进一步加强,急性的传染病得到有效的控制,快速有效处置甲型流感、禽流感、手足口病疫情。
1、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全面推进。
时期,按照中央、省、市有关文件精神,全面推进我区医疗卫生体制改革。认真实施区域卫生规划,加强卫生全行业管理,加大了卫生资源结构调整力度,加快发展民营医疗卫生机构,实施医疗机构分类管理;初步建成城市社区卫生服务网络;医疗机构药品集中招标采购工作进展顺利,推行住院病人费用一日清单和病人选择医生;积极探索卫生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激活了医疗卫生机构内部运行机制。围绕缓解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对困难群体实行“五免、五减半、三优惠”。按照市政府的工作要求,强化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公共卫生服务功能。
2、各项卫生事业取得新进展。
(2)预防保健工作成效明显。期间,全面加强了急性的传染病、地方病和慢性病的防治,在娱乐场所实施行为干预项目工作,基本建成了艾滋病监测网络。在全区实施了世行贷款结核病控制项目,现代结核病控制策略覆盖率达到100%。加强了血防、寄防和碘缺乏病防治等工作,继续计划免疫、传染病管理等疾病预防控制工作均达到或超过市卫生局下达的指标,健康教育工作继续走在全市的前列。积极开展妇幼保健工作,通过开展省等级妇幼保健所创建,较好地实现了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与预防保健机构合理分工,提高妇幼保健管理水平。
(3)卫生监督执法工作力度不断加强。”期间,建立健全卫生监督执法网络,重点开展了食品卫生、公共场所卫生、学校卫生、职业劳动卫生、放射卫生监督执法工作,加大了传染病防治监督、母婴保健监督和医疗机构监督工作,维护了人民群众合法健康权益。进一步加强公共卫生体系建设,提高监测预警、应急控制、医疗救治、监督管理、指挥决策等能力。在文明城市创建过程中,加大了“五小行业”治理力度,制定、推行了卫生监督的长效管理工作机制,顺利完成文明城市指数测评复查工作任务,食品卫生量化分级率、无卫生许可证经营单位的查处率、对使用病死或死因不明畜禽及其制品和有毒有害物质加工食品行为的监督检查覆盖率,均达到100%。
(4)卫生队伍稳步发展。期间,紧紧围绕实施人才战略,加大了人才培养和人才引进力度,先后培养了一批学科带头人和优秀人才。积极开展卫生文化活动,大力营造健康向上的工作氛围。重点加强了社区全科医生培训,从制度落实、科室管理、质量控制、设备配置、规范操作等环节对各医疗机构临床科室、辅助科室、实验室的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等进行督查指导,提升了服务质量和服务水平。中医药工作有了新进展,有全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开展中医药服务。
3、卫生基础设施建设得到较大改善。
期间,根据新城建设总体规划和功能定位,制定了新城卫生建设发展规划,重点抓好新城公共医疗卫生设施的布点建设工作,并对现医疗卫生资源进行优化整合,完善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体系、卫生监督体系、疾病预防与控制体系、预防保健体系,全面做好新城卫生公共配套的建设工作。五年来,多层次的医疗体系日趋完善,在成功引进了区第一家三级甲等现代化医院南京明基医院的同时,由区政府投资近2亿元建设的公共卫生大楼。
4、区爱卫工作开展的有声有色。
通过开展环境卫生的综合治理,为新城区建设提供良好的环境卫生保障。开展创建卫生村工作,改善了新城区环境卫生面貌。大力开展爱国卫生月活动,营造良好爱国卫生工作氛围。积极开展健康教育工作,提高居(村)民健康意识和健康水平。积极开展除四害工作,提高全区人居环境质量。
5、精神文明和行风建设进一步加强。
在巩固提高卫生系统民主评议行风成果的基础上,各级卫生行政部门和医疗卫生单位积极开展以服务人民、贡献社会为主题的创建文明行业活动,普遍实行了政务、院务公开,加大了医德医风建设和纠正行业不正之风的力度,医疗卫生服务态度不断改变,卫生行业作风明显好转。
(二)发展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规划总体上进展顺利,但制约卫生事业发展的体制性、机制性、结构性矛盾仍较突出,卫生改革与发展滞后于经济与社会发展的状况没有明显改善。全区公共卫生体系建设和应急机制还不健全,重大传染病防治工作仍十分艰巨,卫生队伍的整体素质还有待提高。
1、卫生管理机制和手段有待改进。医疗全行业属地化管理体制不健全,当前区域内医疗机构存在部门所有、规划滞后、行政管理条块分割,业务管理各自为政,不利于有效地利用卫生资源和发挥卫生资源的最大效益。医疗服务模式单一,总体卫生资源利用率不高,综合效益有待提高,能力与居民群众的需求还有一定差距,缓解在医院看病难的作用不明显,小病在大医院就诊的比例仍较高,导致了医疗资源的不足和浪费并存的局面。由于数字化标准化的信息网络系统建设还比较薄弱,卫生信息化管理手段不高,无法形成科学、合理、高效、规范的公共卫生考核管理机制。
2、卫生技术人员结构不够合理。社区卫生服务人员仍明显不足。辖区内卫生监督、预防保健以及从事健康促进的人员数量不足;同时辖区内各医院卫生技术人员的学历仍未达到现代化医院标准的比例,具有较大影响力的学科带头人和业务骨干队伍尚未形成。部分卫生技术人员业务素质有待提高。
3、卫生投入方式有待改进。近几年,区财政卫生拨款逐年增加,卫生事业费用的投入也不断上升,但是区域内人群的健康需求也呈日益增加和多样化的态势。目前,仍按人员、床位编制来决定卫生经费投入的做法,已不适应公共卫生体系建设和满足人民群众的健康需求。
4、群众关注的难点热点问题还一定程度的存在。目前医疗服务模式不能完全满足群众的需求。大医院看病拥挤,服务不尽人意,而社区健康服务功能有待进一步拓展,运行机制欠完善,全科医生短缺,再加上双向转诊机制尚未健全,导致病人不能合理分流,未能形成“大病进医院、小病进社区”的医疗模式。此外医疗服务质量、医疗技术、医疗收费、医德医风及劳务工就医难问题仍然是目前居民所关注的焦点,尤其是由于卫生资源分布不均衡,劳务工医疗保险覆盖率极低,这些都已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了劳务工的生存健康权。辖区内医疗卫生行业形象及地位需要进一步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