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教课工作总结

2019-08-13工作总结

  全县小学青年教师赛教课决赛评比活动在拉堡小学举行。来自全县各乡镇、县城、厂场小学的16名选手参加了这次比赛。他们均是经学校、乡镇在初赛、复赛的基础上层层选拔的推荐出来的佼佼者。经过激烈角逐,评委会认真评议,共评出一等奖3名,二等奖6名,三等奖7名。

  两年一度的赛教活动既展示了我县近几年新课程改革实验的成果,发现人才,选拔、培养优秀青年教师,也是为了研究、探讨、解决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以达到提高教学水平,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目的。同时,我县的赛教也是为选拔优秀选手参加柳州市第七届小学青年教师赛教课比赛。

  为了检验参赛教师的综合素质,这次比赛首次采用上课、反思、评课三项内容进行综合评分。其中上课占80%,反思占10%,评课占10%。具体的操作办法是:参赛教师先上课,时间35分钟,上完课后立即用5分钟时间进行口头反思,然后听下一位参赛教师的课,在参赛教师反思时评课者回避5分钟,反思结束后即对所听的课进行当场点评,时间5分钟之内。

  一、成绩方面:

  从总体上看,这16节课,努力落实《语文课程标准》,力求体现“倡简务本,求实有度”的精神,课堂上琅琅的读书声多了,学生自读自悟的时间多了,多媒体课件的运用更注重实用性了,老师们在更新教学观念、转变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改变语文教学孤立、封闭、僵化的局面,加强语言实践,重视语言积累,培养语感等方面,都迈出了可喜的步伐,进行了一些有益的尝试。具体说来,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

  1、从教学目标上看,着眼于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是贯穿修订版“大纲”的一个基本观点,是《语文课程标准》的一个基本理念。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就是要既注重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又注重培养和提高包括品德修养、审美情趣、良好的个性、健全的人格等在内的人文素养。

  我们欣喜地看到,在这次展示的课堂教学中,有一部分课着眼于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在组织、引导学生进行语文实践的过程中,潜移默化地对学生进行熏陶感染。要使学生受到课文的感染、熏陶,首先要求教师全身心地投入。如教《番茄太阳》的刘琼老师,教《蚂蚁和蝈蝈》的易宁老师等;其次,要引导学生进入课文所描述的情境之中,使学生从形象具体的材料中感受、体验,从而同课文的作者产生共鸣。如教《恐龙》的何素舟老师,以及教《真想变成大大的荷叶》的梧雪珍老师。当然潜移默化、熏陶感染,最常用的方法是诵读。只有反复诵读,才能达到入情入境的目的。

  2、从教学过程看,突出了学生的语言实践活动

  强化语言实践,是《语文课程标准》突出强调的一个观点。《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

  重视语言实践,可以说是我们这次赛教活动的一个突出特点。语言实践在阅读教学中,主要是读的实践;在口语交际课中,主要是说的实践。这次决赛的16节课,大多数都是把读和说贯穿于课堂教学始终的。值得注意的是,这次有不少课,不仅注意让学生充分读,而且注意了发挥教师引导、指导的作用。这种作用主要体现在引导学生体会课文的思想感情,感受课文描述的情景上。那种形式上的指导,如用什么语调,哪个字读得重一点、轻一点等,大大减少了。刘琼老师上的《番茄太阳》、覃素华老师上的《云雀的心愿》、钟健兴老师上的《春笋》、韦艳芳老师上的《雨点》等都是在指导朗读方面较为突出的课例。以刘琼老师在《番茄太阳》一课中设计了以“笑线牵引、感悟内涵、反复品读”的环节指导学生入情入境地朗读,抓住文中的关键词句,通过三个回环螺旋上升的品读感悟,从而避免面面俱到,并从不同层次的读来体会人物的内心活动,读的方式有小组读、自由读、男女生赛读、师生分角色读、齐读等。由于教师做了一系列正确的指导、引导工作,同时注重引导学生体验、感受,所以学生读得声情并茂,情真意切,对课文的情感体验水到渠成。

  3、从学习方式看,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更注重实效性

  学习方式的转变,是当前正在进行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核心内容。在《语文课程标准》中,又把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列为语文课程的基本理念。在这次赛教活动中,大多数课给了学生一定的自主学习的权利,有的课根据需要安排了合作学习的环节,相比前两年只注重合作学习的形式不注意合作学习有效性有所进步。

  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的基础是自主,关键也是自主。没有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就无从谈起。要让学生真正自主学习,首先必须转变教学观念,在思想上确认、在行动中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要给学生自主学习的时间,还给学生自主学习的权利。所谓自主学习的权利,在阅读教学中,主要是自主读书的权利;这次赛教,这方面有较大的进步,几乎每个老师都给了充分的时间让学生自主读书,做得较突出的是梧雪珍老师的《真想变成大大的荷叶》、刘宇老师的《生命桥》,在口语交际课中,给了学生说的权利,如洛满福塘小学的覃贵环老师上的《春天来啦》。

  4、从教学方式上看,变“串讲”、“串问”为组织、启发、引导

  这次赛教活动展示的课堂教学,尽管在少数课上还无法摆脱串讲串问的弊病,但可喜的是,大部分课教师所起的主要是组织、引导的作用,他们显然并不把讲课视为自己的主要任务,而是把组织引导学生主动学习视为自己的天职。引导学生学习,首先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爱读书。生动感人的画面,优美动听的导语,激励学生的语言等等,都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方面发挥了很好的作用。引导学生学习,还要善于启发,善于点拨。如谭志任老师在《燕子》一课中,遇到“轻巧、掠过”等词语时,没有简单地给这些词下定义,而是通过课件演示,体会燕子的活泼机灵;再如刘庆莲老师在《荷花》一课中,通过引导学生结合图来理解“挨挨挤挤”是什么意思,用换词法理解“冒”,动作表演加上想象体会“翩翩起舞”;又如吴新婷老师上的《荷花》,通过听录音和老师的描述,让学生闭上眼睛想像,伴录音配乐品读感悟荷花的美,等等,这实际上也是一种引导。另外,老师声情并茂的范读、精心设计的练习,都属于启发引导。

  教师的引导作用,还包括对学生错误的指正。我们现在强调正面鼓励学生,课堂上尽量多表扬,少批评,我们也强调要尊重学生在阅读中的多元感受。但任何事物都有一个度,走过了头就走向反面。如果有的课在一些知识性、科学性方面的问题,出现明显的是非问题,教师就应该站出来表态,而不要一味说好。

  5、从教学内容看,突出了重点、难点

  语文教学最容易面面俱到。实际上,长期以来存在的从第一段串讲串问到最后一段的现象,就是一种典型的面面俱到。面面俱到的思想根源在于,我们总认为学生学习任何一篇课文都是从零开始的,而且学习任何一课书里的任何一项内容(字词句段)都必须一次性彻底掌握。而事实上,任何一个学生学习任何一篇课文都不是从零开始的,学生真正掌握任何一种语言形式(比如一个字,一个词)一般都须经历一个循环往复、螺旋式上升的过程,不是在一篇课文的教学中完成的。因此,语文教学从教师的指导而言,必须突出重点。这次赛教活动中的有一些课,在学生充分阅读的基础上,教师抓住重点、难点,引导学生理解、体会,避免了面面俱到,平均用力。如刘琼老师的《番茄太阳》一课中,只抓了写明明几次笑的句子,通过种种教学手段和方法引导学生体会课文;韦志勇老师的《我不是最弱小的》只抓了“为什么萨沙说自己不是最弱小的”这个问题引导学生讨论、交流,而其他的内容不过是铺垫。

  6、从评价方式看,体现了激励性和发展性

  过去,我们教师对学生精彩的回答或出色的行为表现,多给予“你真棒”“真不错”“你真聪明”等宽泛的语言评价,注重了形式,但对学生的发展作用并不大。这次青赛课,我们看到老师们的这种注重形式的宽泛评价减少了,而更讲求实效,注重运用丰富的评价语言激励学生学习的兴趣,通过评价引导学生更好地思考与探索,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独特的见解。同时,在评价中,教师还引导学生善于发现别人的长处,提出自己的意见,使得学生能在评价中得到发展。

上一篇:四年级组学期工作总结下一篇:2019年环境教育工作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