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经典诵读活动方案

2020-08-23会议方案

中秋经典诵读活动方案

篇一:中秋经典诵读活动方案

  一、活动指导思想:

  1、知道中秋节的来历和风俗。

  2、培养学生的传统观念,通过诵读古诗,弘扬中华优秀文化,增强民族自信心、自尊心和自豪感。

  二、活动目的:

  1、通过活动,使学生对中秋节这一传统节日有更深刻的了解,培养学生的传统观念和意识,重视友情、亲情,理解“团聚团圆”在民族文化中的特殊意义,从而更加珍惜眼前所拥有的幸福生活。

  2、通过诵读古诗,让学生从中深刻体会中秋节的意蕴,感受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悠久历史,培养学生的中华民族精神和传统美德。

  三、活动过程:

  1、中队辅导员致辞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在这个普天同庆,中国华民族共庆团圆的日子里,让我向在坐的同学们道一声,“中秋节快乐!”

  2、中队辅导员简单介绍:

  中秋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之一,它与春节、清明节、端午节并称为中国汉族的四大传统节日。自2008年起中秋节被列为国家法定节假日。国家非常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2006年5月20日,该节日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在这特殊的节日里,我们沉浸在浓浓情意中,诵读中华经典,祈祷家国平安。

  中秋节是欢庆丰收的节日,也是合家团聚、把酒邀月的喜庆之时,更有“嫦娥奔月”的美丽传说,将中秋月夜点缀得浪漫迷人。值此中秋佳节,我祝愿大家合家欢乐,幸福美满。

  希望通过今天的活动同学们能够真正认识中秋节这个传统节日的深刻内涵,能够在国学经典的浸润里进一步成为一个真正的少年君子!

  3.讲述中秋的由来、食俗。引入诵读。

  “中秋”一词,最早见于《周礼》。根据我国古代历法,农历八月十五日,在一年秋季的八月中旬,故称“中秋”。唐朝初年,中秋节才成为固定的节日。中秋节也称为仲秋节,团圆节,八月节等,是仅次于春节的第二大传统节日。中秋节的盛行始于宋朝,至明清时,已与元旦齐名,成为我国的主要节日之一。

  赏月的风俗来源于祭月,严肃的祭祀变成了轻松的欢娱。民间中秋赏月活动约始魏晋时期,但未成习。到了唐代,中秋赏月、玩月颇为盛行,许多诗人的名篇中都有咏月的诗句。

  附:中秋诗词:

  唐代大诗人张若虚的一首《春江花月夜》,被称为是“孤篇盖全唐”的杰作,闻一多称之为:“这是诗中的诗,顶峰上的顶峰。”

  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

  江流宛转绕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

  空里流霜不觉飞,汀上白沙看不见。

  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

  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

  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望(一作“只”)相似。

  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

  白云一片去悠悠,青枫浦上不胜愁。

  谁家今夜扁舟子?何处相思明月楼?

  可怜楼上月裴回(通“徘徊”),应照离人妆镜台。

  玉户帘中卷不去,捣衣砧上拂还来。

  此时相望不相闻,愿逐月华流照君。

  鸿雁长飞光不度,鱼龙潜跃水成文。

  昨夜闲潭梦落花,可怜春半不还家。

  江水流春去欲尽,江潭落月复西斜。(这里的斜读xiá,这种音押韵)

  斜月沉沉藏海雾,碣石潇湘无限路。

  不知乘月几人归,落月摇情满江树。

  《十五夜望月》

  在唐代咏中秋的诗篇中,王建的《十五夜望月》是较为著名的一首。诗人在万籁俱寂的夜,仰望明月,凝想入神,丝丝寒意,轻轻袭来,不觉浮想联翩,诗歌的意境,显得悠远而耐人寻思。

  十五夜望月——王建

  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

  今夜月明入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月下独酌》

  农历八月十五,是我国传统的中秋节,中秋那一轮高挂天空的皎洁明月,自古就是人们吟咏歌颂的对像,中秋节的月亮,更令人有温馨的感受。而诗人李白的感受更是潇洒飘逸!

  月下独酌 李白

  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

  暂伴月将影,行乐须及春。

  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

  醒时同交欢,醉后各分散。

  永结无情游,相期邈云汉。

  《月夜忆舍弟》

  八月十五为“团圆节”。古往今来,人们常用“月圆、月缺”来形容“悲欢离合”,客居他乡的游子,更是以月来寄托深情。

  月夜忆舍弟杜甫

  戍鼓断人行,秋边一雁声。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

  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

  《望月怀远》

  古人对月,有着深厚的感情,联想非常丰富。望月怀人,常常成为古诗词中的题材,张九龄的《望月怀远》更是幽清淡远,深情绵邈。诗人通过望月时思潮起伏的描写,表达了对远方之人殷切怀念的情思的。

  望月怀远 张九龄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

  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

  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

  《中秋》

  唐代诗人李朴的《中秋》中的明月形如宝镜,月夜静气氛谧,同时也描写了中秋平分秋色,描写了中秋的云衢通明。

  中秋 李朴

  皓魄当空宝镜升,云间仙籁寂无声;

  平分秋色一轮满,长伴云衢千里明;

  狡兔空从弦外落,妖蟆休向眼前生;

  灵槎拟约同携手,更待银河彻底清。

  《中秋旅思》

  台湾民谣《中秋旅思》中秋时团圆的日子,然而就像朱总理曾说过的那样“浅浅海峡,国之大殇”,我们美丽的宝岛台湾仍然漂泊海外,骨肉分离的两岸人民无时无刻不在盼望团圆。

  中秋旅思

  孤影看分雁,千金念弊貂;故乡秋忆月,异国夜惊潮。

  手未攀丹桂,以犹卷缘蕉;登楼悲作赋,西望海天遥。

  余光中《乡愁》

  小时候 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

  我在这头 母亲在那头

  长大后 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

  我在这头 新娘在那头

  后来啊 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

  我在外头 母亲在里头

  而现在 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

  我在这头 大陆在那头

  毛主席《蝶恋花答李淑一》

  中秋不仅仅是庆祝丰收与团圆的节日,它更是我们缅怀先贤的日子,是我们怀念亲人的日子。毛主席的《蝶恋花答李淑一》就深情缅怀了革命烈士杨开慧,至今读来也令人荡气回肠,热泪盈眶。

  蝶恋花·答李淑一

  我失骄杨君失柳,杨柳轻飏直上重霄九。问讯吴刚何所有,吴刚捧出桂花酒。寂寞嫦娥舒广袖,万里长空且为忠魂舞。忽报人间曾伏虎,泪飞顿作倾盆雨。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公元1076年中秋苏东坡身在在密州,面对苍穹中一轮圆月,反思自己生活中的不得意心情复杂而又矛盾,但他对现实、对理想仍充满信心。旋即有感而发,创作了一首千古绝唱《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水调歌头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上一篇:诵读经典的活动方案下一篇:经典诵读活动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