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数除法练习课》评课稿

2019-06-01稿件

  5月20日,在数学骨干班培训会上,有幸聆听了周俊琳老师执教的《小数除法练习课》,使我深受启发。周老师的淡定、沉着、大气也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下面,我就谈谈自己的几点认识。

  首先,上这节练习课的目的在哪里?那一定是基于学生的实际情况。周老师通过课前测试题的反馈,使学生认识到,大家还有必要进一步研究、学习小数的除法,提高自己的计算正确率。学习有了目标和方向,学生不会感到枯燥无味,而是满怀激情地投入到课堂学习之中,从这一点足见周老师的良苦用心。

  第二,计算练习课如果依赖于单纯的练习、评价,只会让已经会做的学生徒增厌烦,让还不会做的学生一次又一次地尝试失败的滋味,也不能达到提高学生计算能力的目的。周老师特别注重计算方法与策略的梳理。在教学的过程中,她不断鼓励学生大胆地表达,让学生叙述计算的方法。而且,周老师善于从学生的回答中寻找可利用的生成资源,帮助学生解决了很多的困惑。这是周老师对学生的充分的信任与尊重,更是源于周老师对自身驾驭课堂能力的那份自信。

  第三,记得学校里一位老师这样说过:比知识更重要的是方法,比方法更重要的是策略,比策略更重要的是反思。因为,只有通过反思,方法和策略才能真正得以形成。在这节课中,周老师就特别注重让学生去反思,在反思中不断地探究。比如,当学生计算中出了错时,老师没有立即进行纠正,而是反问学生:“遇到了错题,你会怎么办?”学生们在交流方法的基础上发展了策略。这样,学生不仅完善了认知结构,更发展了智慧,提高了能力。

  第四,课堂小结是教师在完成课堂教学的某个环节之后,对所教内容、方式方法、学习成果等进行的一个总结过程,使整个课堂教学成为一个有机整体。在课堂教学中,周老师十分注重对每一个知识的归纳小结。梳理出整数除法的计算法则后,周老师牢牢抓住商不变的规律,突破除数是小数的除法这一难点。俗话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周老师引导学生利用填空的方法进行小结,加深了学生对计算法则的理解与掌握,更沟通了除数是整数的除法与除数是小数的除法之间的关系。

  【对计算练习课的几点思考】

  第一,在教学设计中,可以用题组中的形式出现,引导学生对题目进行分析、讨论、研究和对比,这样就有利于把有关的基础知识和解题方法总结出来,把解题的关键显露出来,把易错点暴露出来,并共同找出错因,且纠正过来.使学生在积极主动地探索研究中,在解答题目的过程中巩固所学的知识,并通过对比,发现规律性的东西,并使学生智力与能力得到训练与提高。如《小数除法练习课》,可否设计几组专项练习,第一组:276÷12=1384÷24=3.56÷25=0.243.84÷12=0.32,学生在计算后,引导学生比较异同,得出除数是整数,商是整数和商是小数的几种情况,从而归纳出除数是整数的除法一般计算法则。在此基础上出示第二组:4.44÷1.2=3.781.9÷7.8=10.565.8÷0.14=470,学生在计算的过程中发现,这几道题目都是除数是小数的除法,要利用商不变的规律将除数转化为整数,再按照除数是整数的除法计算法则来算。通过对比,学生们也不难发现,除数是小数的除法包括三种情况:除数的小数位数<被除数的小数位数;除数的小数位数=被除数的小数位数;除数的小数位数>被除数的小数位数。引导学生进行沟通,以完整建构除数是小数的除法计算方法,尤其注意转化过程中被除数的变化,这样更有利于学生系统地掌握本节知识。

  第二,苏霍姆林斯基说得好:“成功的体验是一种巨大的情绪力量,它可以促进学生好好学习的愿望”。因此,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提倡尊重学生,让不同的学生都能获得一种持续成功的体验,不但能够使数学的课堂教学充满快乐的情感体验,而且有利于培养每一个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尤其是计算课,本身就比较枯燥,如果让学生不断地犯错误,然后改正错误,是不是就一定能引起学生对计算的重视呢?这一点值得商榷。我个人的看法是:成功乃成功之母,失败乃失败之母。如果学生始终处于不断地否定自己之中,试想还有积极学习的欲望吗?所以,我认为,在教学设计中,应充分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由易到难,层层递进,让学生始终处于积极的情感体验之中,效果一定会好很多的。

  第三,刚才谈到了计算课本身就很枯燥,除了获得成功的积极体验外,课堂的生动程度也决定了学生的学习效果。我们可以将数据引入学生熟悉的、感兴趣的贴近生活的素材来进行教学,可以和班级的评比挂钩,可以将某些计算法则编成顺口溜,儿歌,学生记忆就更深刻了,运用起来更方便。如除数是小数的除法计算这个难点,我们可否编成这样一个顺口溜(仅供参考):遇到除数是小数,相信自己不发怵,利用商不变规律,除数转化成整数,小心对待被除数,细心计算勤检查,高效练习我最强!

  “得计算者得天下”。相信,有了大家的共同努力,我们一定啃得动这块“硬骨头”,而且一定能啃出味道,啃出效果!

上一篇:父亲在女儿的婚礼上致辞下一篇:《百分数与分数的互化》的评课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