赴港对标学习总结范文

2018-09-15学习总结

  本人在机场公司统一安排下,于2018年5月10日至6月15日,在香港机场飞行区运作部挂职学习约6周。期间主要通过课堂授课和现场考察的方式学习。在这6周的学习过程中,对我影响最大的并非是具体的业务和处事方法,而是他们优秀的思维方式。它促使我对自己的固有观念进行迭代与升级,以一种更高的维度和更开阔的视野来看待当下的工作。

  目前,香港社会处于品质优先阶段,很多工作都是以提升品质为目标。2011年我有幸接受机场公司委派,在香港机场学习过2周。如今过去了7年,虽然很多硬件设施并无太多变化,其建设速度较内陆慢,但使用多年的设施依然光亮如新,结构功能满足甚至超前于当前的使用需求。而内陆社会仍处于效率优先的阶段,速度与效益是当下考虑问题的重心,所以对于一些“现象级”事件的理解二者存在较大差异。当前,我们机场公司正在大力推进品质化提升工作,在这样的工作背景下,我们管理者的理念也需要向品质优先的方向转变,这种转变势必能够更好地帮助我们规划未来设计,指导当下工作,满足现实需求。

  由于多批同事的香港对标考察报告写的异常精彩,特别是组织构架的描述以及具体的写实案例的表述非常清楚。因此,相关内容本人不再赘述,如有需要可以参看其他同事的考察报告。

  (一)香港机场的发展愿景

  香港机场的愿景本不是此次学习的重点内容,但它时刻影响我的所见所闻,因此很有必要从香港机场的愿景谈起。

  “巩固香港国际机场作为领先国际航空枢纽,成为推进香港经济增长的动力”是香港机场当前的愿景。香港机场的愿景在我个人看来是大而得当,特别是对于内陆的许多机场,具有非凡的现实意义。如北京机场的愿景:“ 世界一流的机场管理公司”;广州白云机场的愿景:“打造安全、高效、优质运营的世界级航空枢纽”;浦东机场的愿景:“成为最具价值的机场企业集团”。国内大多数机场的愿景,也类似于以上三大机场,具有明显的共性,即:将机场比作成传统企业,从自身发展的角度提出未来的发展目标。而香港国际机场,以服务者的姿态,从社会需求的角度提出机场发展的愿景,就有更丰富的现实意义。

  国务院已经颁布的《民用机场管理条例》条例首次正式明确了民用机场的公共基础设施的定位。既然机场将“公共”和“基础”的属性作为最根本的特性,也决定了机场存在的现实意义是源于社会的需求,如果仅从机场自身发展的角度来提出愿景,目标和需求势必会出现“两张皮”的现象。而“两张皮”是导致愿景被束之高阁,集体无法统一目标、同向行动的根本原因。

  香港机场2017年的盈利约83亿港币,旅客吞吐量7000多万人次,相对于内陆机场的业界同态,盈利能力相当可观。但我查阅了98年机场以及配套设施的建设资金总预算约1600亿港元,经过近十年的滚动发展,总资产应该超过2000亿港币,利润率约4.1%。因此投入产出的效益并不高,从传统的企业角度来看,香港机场并非优良资产。但是,香港机场设置的初衷是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所以机场的愿景理应从社会需求的角度予以提炼。那么香港社会对于机场需求的愿景是如何提炼的呢?

  香港经济是高度依赖国际贸易的自由市场经济系统,香港是国际商业、贸易及金融枢杻,服务业主导程度极高,传统的第二产业占比极低。因此,香港经济的结构特点决定了发展经济人口快速流动、迅速互交。也正是这种特征呼唤出机场的特殊使命----助力发展香港经济。相对于铁路与公路运输的区域和内陆的特性,以及海运的及时、便捷,航空运输的“远距离”和“快捷”双重属性决定了香港机场对于香港经济的特殊地位,以及作为推进香港经济增长的动力的特殊使命。

  正因为香港机场的愿景大而得当,所以无论落实到政府还是企业管理层面以及行业管理部门,都能怀揣共同的目标、一致奋斗。非核心的外包管理、海天码头的海空联运、机场快轨的特殊优惠以及低廉的停机收费,统一在助力香港经济的指挥棒下共同协作,而不是各自为政赚取足够的利润。举一个例子:相对于香港机场“同城同价”的现状,内陆机场候机楼商品价格虚高的现象饱受诟病。内陆候机楼的商铺租金一般采用公开竞标、价高者得的模式,在这种“价格”模式的驱动下,如何最大化地盈利成了商家的唯一目的。虽然我未详细了解香港机场候机楼商业的招租模式,但“同城同价”的发展策略,就已经决定了其服务于香港经济的目的。

  不仅是愿景,香港机场的建设规划也淋漓尽致地体现了这一特点。

上一篇:大学生学习过程月度总结范文下一篇:柳絮小学生作文1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