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戏剧鉴赏的学习感悟

2020-08-18古籍

有关浅谈戏剧鉴赏的学习感悟

  一. 学习之前

  在没有选修这门戏曲鉴赏课之前对戏曲知识了解仅限于听过几段非常经典的名段,比如《铡美案》中的“包龙图打坐在开封府,尊一声驸马爷细听端的??”《女驸马》中的“为救李郎离家园,谁料皇榜正状元,正状元着红袍,帽插宫花好新鲜??”《天仙配》中的“树上的鸟儿成双对,绿水青山带笑颜。随手摘下花一朵,我与娘子带发间。从今不再受那奴役苦,夫妻双双把家还??”《红楼梦》的“天上掉下个林妹妹??”只是觉得声音婉转悠扬,使得听惯了流行歌的耳朵生出新鲜感来,可是并不会引起多大的兴趣。一来是戏曲中所唱的离我们这一代年轻人的现实生活太远了;二来戏曲“好听”的也就是那么几段,每年春晚上形而上的搞一下,我们这些外行人听来听去也就是那么几个调调,与五花八门的流行歌比起来难免显得单调乏味;而且我们的生活节奏加快,学习与生活压力日益增加,根本就没有那种雅兴去听如此“小资”的才子佳人的“咿咿呀呀”。到今天,戏曲这个昔日的艺术界的贵族已经是少数人拥有的奢侈品了,对于我们这些“寻常百姓家”的儿女似乎懂不懂都无所谓,因为戏曲与我们这些新时代的大学生似乎真的扯不上关系。

  但是在选修了戏曲鉴赏这门课之后,对中国源远流长的戏曲文化有了一定的了解,对戏曲的基础知识有了总体的概念,最大的收获莫过于听到一段戏就不想停下来,深刻的感受到了戏曲的魅力。

  二. 学习之中

  (一)首先,对戏曲的基础知识有了一定的了解。我们学习的内容大体来讲包括以下几个要点:

  1.戏曲的起源

  中国戏曲源远流长,它最早是从模仿劳动的歌舞中产生的。

  (1)先秦――戏曲的萌芽期。《诗经》里的“颂”,《楚辞》里的“九歌”,就是祭神时歌舞的唱词。从春秋战国到汉代,在娱神的歌舞中逐渐演变出娱人的歌舞。从汉魏到中唐,又先后出现了以竞技为主的“角抵”(即百戏)、以问答方式表演的“参军戏”和扮演生活小故事的歌舞“踏摇娘”等,这些都是萌芽状态的戏剧。

  (2)唐代(中后期)――戏曲的形成期。中唐以后,我国戏剧飞跃发展,戏剧艺术逐渐形成。

  (3)宋金――戏曲的发展期。宋代的“杂剧”,金代的“院本”和讲唱形式的“诸宫调”,从乐曲、结构到内容,都为元代杂剧打下了基础。

  (4)元代――戏曲的成熟期。到了元代,“杂剧”就在原有基础上大大发展,成为一种新型的戏剧。它具备了戏剧的基本特点,标志着我国戏剧进入成熟的阶段。

  2.戏曲的行当:生、旦、净、丑

  3.戏曲的身段:戏曲演员根据人物身份的不同,出场、下场及在舞台中表演的台步也有固定的规范。优秀的程序演出是由内而外,目的是刻划戏中人物,重点在形神俱备。不同的人物用不同的程序化来表现,正是戏曲艺术不同于其他表演艺术的根本区别。戏曲是一代代戏曲表演艺术家经过长期的舞台实践留下的宝贵艺术遗产,戏曲艺术的表演手段,例如「四功五法」的「唱、念、 做、打」和「手、眼、身步、法」,是历代戏曲表演艺术家们根据生活不断提炼、加工和编织,以人体动作为主要表现手段的一种戏曲表演形式。

  4.戏曲的音乐:分为声乐和器乐两大类。其中声乐分为唱腔和念白两类。唱腔又可分为抒情性唱腔,其特点是:字少腔多,旋律性强;叙事性唱腔,其特点是:字少腔多,朗诵性强;戏曲性唱腔:主要是散板和摇板。器乐分为文物场面的伴奏音乐和过场音乐两种。文场的音乐主要是管弦乐,武昌的音乐则以打击乐为主。

  5.戏曲的舞台美术:包括人物造型和景物造型

  6.戏曲中的板式:

  1)原板:中速。因为是主板又叫做一眼板,可抒情、可叙事。是板腔体戏曲音乐中应用最广泛的板式,是一切板腔体戏曲的基础。

  2)慢板:速度最慢。旋律优美、抒情。表现深沉、细腻的情感。在板腔体音乐中,慢板是音乐上最丰富、最抒情的一种板式。

  3)流水板:在原板的基础上速度加快

  4)紧打慢唱

  5)散板

  6)滚板:表现悲伤哭泣的板式

  7戏曲唱腔的结构形式:我国戏曲唱腔结构分为曲牌体和板腔体两种。曲牌体的使用形式分为单曲体、循环体和多曲体。曲牌体曲牌联套时的使用往往由慢曲在前,急曲在后,排列的顺序通常组合为:散――慢――中――快――散。板腔体又叫做板式变化体。以一对上下句为基础,在变奏中突出节奏、节拍对比的作用。以不同板式的联结和变化作为音乐结构的基本手段,并配合腔调上的各种变化。

  8.戏曲中的声腔与剧种:由于各地戏曲声腔的差异,乐队组成的差别,演出风格的 特殊因素,因而形成了不同的戏曲品种。

  1)高腔:

  高腔音乐的外部形式特征,可概括为三个字:帮、打、唱。帮,指后台帮腔。打,指打

  击乐伴奏。唱,指除帮腔之外的脚色之唱。与昆腔、梆子腔、皮簧腔相比,高腔较为独特的演唱形式“帮腔”自然比较突出,传统高腔的帮腔由担任打击乐伴奏的乐队演唱,通常是由鼓师领帮,众乐手齐唱。从戏剧的角度看,帮腔有着渲染戏剧气氛、表现人物内心情感等作用。

  曲牌体高腔剧种:湘剧、川剧

  2)昆腔:昆腔是戏曲四大声腔之一,他在江苏昆山形成后流传到各地,与当地的方言和民间音乐相结合,衍变出众多的流派,从而构成了昆腔腔系。昆腔原称昆山腔简称昆腔。

  3)梆子腔:又有西秦腔、乱弹、秦腔之称。在梆子腔形成之前,戏曲音乐(昆腔、高腔)都以曲牌为其结构单位,这种结构形式称为“曲牌体”。梆子腔形成后,它的以一对上下句为基本结构单位的唱腔结构形式,标志了“板腔体”戏曲的形成。

  4)皮黄腔:以二簧腔及西皮腔作为主要腔调的剧种,均属皮簧腔。如徽剧、汉剧、京剧、粤剧和湘剧、赣剧、桂剧中的南北路及川剧胡琴腔,滇剧的襄阳腔、胡琴腔等,全国不下20多个剧种。

  9.地方剧种:1)越剧2)沪剧3)黄梅戏

  (二)其次,在讲课的过程中老师为我们精心准备了适应教学内容的戏曲视频,让我们不仅对所学知识有更为形象的认识而且大大提高了我们对戏曲这门艺术的兴趣。印象最深的是老师在讲到戏曲流派的分类的时候,放了一段《空城计》诸葛亮的那段经典唱词“我正在城楼观山景,耳听得城外乱纷纷。旌旗招展空翻影,却原来是司马发来的兵??”不同流派的代表人物演绎同一段戏,在对比中,乐趣顿显,而且很容易发现自己比较喜欢哪种类型的“诸葛亮”,有的唱腔圆滑世故,有的唱腔浑厚深沉,有的唱腔俏皮又不失谋略的展现,各有各的长处。在讲到各种剧种的时候,我一下子就爱上了昆剧。以前,是比较喜欢黄梅戏的',因为黄梅戏唱的与普通话极为相似,对于戏曲外行的人来说,也能听懂。而且黄梅戏的唱腔优美是在大众的常规审美范围内,比较容易被人接受。但是在系统的欣赏了各种不同的剧中之后,发现了昆剧独具味道的审美情趣。昆剧自形成至今已有600多年的历史,可谓是中国戏曲中的前辈。昆剧行腔优美,以缠绵婉转、柔漫悠远见长。在演唱技巧上注重声音的控制,节奏速度的顿挫疾徐和咬字吐音的讲究,场面伴奏乐曲齐全。昆剧表演的最大的特点是抒情性强、动作细腻,歌唱与舞蹈的身段结合得巧妙而和谐。昆剧的念白也很有特点,由于昆剧是从吴中发展起来的,所以它的语音带有吴侬软语的特点。昆

  剧艺术经过多年的磨合加工,已经形成相当完善的体系,而这一体系又长期在中国戏曲中占据独尊地位,所以昆剧艺术被尊为“百戏之祖”,对整个戏曲的发展都有着深远的影响,许多地方戏都在不同程度上吸收了它的艺术养分,其中还留有部分的昆腔戏。昆剧演绎的内容多为才子佳人的爱情故事,轻轻浅浅的声调诉说爱怨情仇的苦与乐,唱词文学性较强,服装身段舞台背景无不优雅迷人。真是让人不得不爱。

  (三)最后,老师的个人魅力为整个课堂增色不少。印象中以往的公选课的老师都是平平淡淡的讲一下,同学们也都心照不宣,公选课嘛只要最后交上作业是肯定可以过的,老师何苦为难学生啊!所以公选课就是一群人聚在一起自由交流而已,老师温和的声音只是充当背景音乐而已。可是,这次的公选课让我真正体会到了公选课的意义所在。给我们讲课的老师永远都是笑容满面、激情澎湃的,最吸引人的就是老师的声音,时而浑厚,时而高亢,时而低缓抒情,时而急促激情,与所讲的内容浑然一体。在讲到兴起之处,老师还会唱几句,这种用音乐与戏曲结合教学的方法,独特、有用,别有韵味。

  三. 学习之后

  戏曲鉴赏这门课虽然上完了,但是因这门课对戏曲所产生的热爱之情将会伴随着我的一生。但是我清楚,这门课带给我们的只是戏曲的一些皮毛知识。中国戏曲博大精深,是一代一代的戏曲前辈不断钻研,不断开垦的成果。我们虽不能像专业人士那样在戏曲艺术本身上有什么成就。我们能做的就是有意识的将戏曲发扬光大,树立正确的观念,戏曲是大众的艺术,是所有中华儿女共有的财富,我们有责任,有义务去将这门艺术传承下去,让一代又一代的人来保护来继承,甚至让戏曲走出国门,走向世界,使戏曲艺术造福全人类。

【有关浅谈戏剧鉴赏的学习感悟】相关文章:

1.有关戏剧的作文

2.浅谈李白诗的戏剧因素

3.浅谈戏剧化的散文

4.有关戏剧的名言

5.有关戏剧的名言   

6.美文鉴赏-感悟秋天

7.有关戏剧的名言汇总

8.与戏剧有关的名言

上一篇:公司员工读《快乐工作》的学习心得感悟下一篇:关于课文开学第一课的学习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