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氏春秋》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

2018-08-09古籍

  原文:

  夫传言不可以不察。数传而白为黑,黑为白。故狗似玃,玃似母猴,母猴似人,人之与狗则远矣。此愚者之所以大过也 。

  闻而审,则为福矣;闻而不审,不若不闻矣。齐桓公闻管子于鲍叔,楚庄闻孙叔敖于沈尹筮,审之也,故国霸诸侯也。吴王闻越王勾践于太宰嚭,智伯闻赵襄子于张武,不审也,故国亡身死也。

  凡闻言必熟论,其于人必验之以理。鲁哀公问于孔子曰:“乐正夔一足,信乎?”孔子曰:“昔者舜欲以乐传教于天下,乃令重黎举夔于草莽之中而进之,舜以为乐正。夔于是正六律,和五声,以通八风。而天下大服。重黎又欲益求人,舜曰:“夫乐,天地之精也,得失之节也。故唯圣人为能和乐之本也。夔能和之,以平天下,若夔者一而足矣’。故曰‘夔一足’,非‘一足’也。”宋之丁氏家无井,而出溉汲,常一人居外。及其家穿井,告人曰:“吾穿井得一人。”有闻而传之者曰:“丁氏穿井得一人。”国人道之,闻之 于宋君。宋君令人问之于丁氏,丁氏对曰:“得一人之使,非得一人于井中也。”求闻之若此,不若无闻也。子夏之晋,过卫,有读史记者曰:“晋师三豕涉河。”子夏曰:“非也,是己亥也。夫己与三相近,豕与亥相似。”至于晋而问之,则曰,晋师己亥涉河也。

  辞多类非而是,多类是而非,是非之经,不可不分,此圣人之所慎也。然则何以慎?缘物之情及人之情,以为所闻,则得之矣。

  [注]乐正,乐官之长。夔,人名。

  1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乐正夔[注]一足,信乎 信:相信

  B.乃令重黎举夔于草莽之中而进之 进:进用

  C.夫乐,天地之精也,得失之节也 节:关键

  D.宋之丁氏家无井,而出溉汲 汲:打水

  答:A

  解析:这是考察学生理解文言实词的能力。做这样的题,一定要结合语境,可以把选项给出的解释代入原文推敲。

  1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A.闻而审,则为福矣

  三人行,则必有我师

  B.齐桓公闻管子于鲍叔

  天下之欲疾其君者皆欲赴愬于王

  C.有闻而传之者曰

  凡四方之士无有不过而拜且泣者

  D.宋君令人问之于丁氏

  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

  答: B

  解析:这是考察学生对常见文言虚词的掌握情况。 A项的“则”是“副词,就”的意思。 B项第一个“于”是“介词,从”,第二个“于”是“介词,向”。 C项的“而”是“连词,表承接”;根据“结构相同,用法相似”的原则也可推断。 D项的“之”是“代词,这件事”。

  13.下列各项中每句话都能体现本文主旨的一项是

  ①夫传言不可以不察。

  ②闻而审,则为福矣;闻而不审,不若不闻矣。

  ③凡闻言必熟论,其于人必验之以理。

  ④求闻之若此,不若无闻也。

  ⑤是非之经,不可不分,此圣人之所慎也

  ⑥缘物之情及人之情,此圣人之所以慎也

  A.①②⑤ B.①③⑥

  C.②④⑤ D.③④⑥

  答:B

  解析:这是考察学生对选文的理解能力和信息筛选能力。一般用排除法,先确定自己不符合要求的两句,再看选项,答案就出来了。 本文主旨是要具有“察”的精神,对人对事要仔细分析、推究事理。

  14.下列对本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第二段通过齐桓公、楚庄王、吴王、智伯的故事,说明对别人的话要仔细分析,认真核查。

  B.第三段与夔、丁氏、子夏有关的文字,说明不结合语言环境,不推究事理,就会造成误解、误传。

  C.本文分别以生活事例、历史事实和寓言故事作为论据,夹叙夹议,深入浅出。

  D.文中有的事例“类是而非”,有的事例“类非而是”,分别从正反两方面进行论证。

  答:D

  解析:这是考察学生对选文的理解能力和信息筛选能力。这样的题一般有一定难度,需要考生比较审慎地排查每一项的信息。 D项,有的事例“类是而非”,有的事例“类非而是”,说法很含糊;“分别从正反两方面进行论证”的说法也欠准确,除了文章开头几个事例有明显的正反论证外,后面提及的孔子辨“一足”、丁氏之井、子夏辨豕等几个事例似乎同时蕴含着正反两个方面。

  15.把文言文中画横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此愚者之所以大过也。

  (2)故曰‘夔一足’,非‘一足’也。

  (3)有读史记者曰:“晋师三豕涉河。

  答:(1)这是愚蠢的人犯大错误的原因。

  (2)所以说“夔一个人足够了”,不是“夔一只脚”(一条腿)。

  (3)有读史书的人说:“晋国军队三头猪渡过黄河。”

  解析:这一小题考查学生对文言语句的理解能力。 翻译句子,一要弄清句式,二要字字落实。

  第一句是个含有“……之所以……也”的因果判断句,一般要翻译为“……是……的原因”。第二句是个含有“非”的否定判断句,一般翻译为“……不是……”;再者,要根据上下文理解两个“一足”的含义。第三句,“史记”的翻译可能会有些难度,这是个古今异义词,其语境义为“史书”,而不是现在所说的司马迁的《史记》;另外,“豕”是“猪”的意思,“涉”是“渡”的意思。

上一篇:扬州慢原文和翻译下一篇:《寿阳曲》原文及翻译